玫瑰夫人

有時間就寫寫,生活是需要記下來的。
博文
(2007-01-18 11:41:42)
小黃老師你好,很久沒有收到你的信了,想來你的工作很忙,不過也要注意勞逸結合。嚴格的意義上講上網不應該隻是一種消遣,而應該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網上有很多的、各式各樣的資訊,我們做幼兒老師的也許不太需要掌握很深奧的東西,但我們卻需要有很廣泛的知識麵。 這裏我有個例子,當年我在海南大學幼兒園工作時,有個五歲多的男孩,有輕微的自閉症,他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1-24 12:42:19)
小黃老師你好,不好意思,這兩天有點事,沒有及時給你回信,請諒。很高興能和你討論,看得出來你是個敬業的人,不像有的孩子隻是當個工作而不願去研究、探索。作為一個在中國的幼兒園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老教師,我深知中國的教育現狀。當我剛到美國的幼兒園工作的時候,我有著比你深的但卻相同的感受,為我們的孩子感到不平和難過。我思考了很多,然後我發現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1-16 13:52:29)
和朋友聊天說起現在都隻有一個孩子,心肝寶貝、愛之入骨,連晚上睡覺時也要守在身邊――冷了熱了、減衣加被的才方便。這也是很多年輕父母和孩子同睡一屋或一床的原因和理由。想起還在學校工作時的事情:有天早上,那個平時活潑的小姑娘來幼兒園後坐在那裏悶聲不響,我過去問她:“怎麽了?”“我很難過。”她說“為什麽?哪裏不舒服嗎?”“不是。是爸爸欺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6-11-16 12:35:07)
有天在什麽地方看到這樣一段關於婚姻關係的文字說“西方的婚姻關係:契約關係。西方的婚禮儀式是在教堂舉行,雙方在聖經麵前起誓,這是締結和約;然後雙方交換戒指,這是契約的簽訂;然後新郎親吻新娘,這是契約生效;每年過結婚紀念日互贈禮物,這是表明契約繼續生效,我們關係仍舊是夫妻”。自己也經曆了所講述的道道程序,道理上說是沒錯,但情感上總是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1-14 10:55:32)

昨日收到一封信,信首稱我“小姑媽”,印象中習慣上想不起誰會這麽稱呼我,趕緊看信尾落款,是小安啊!咦?不對啊,小安以往都是叫我“小孃孃”的,這“小孃孃”轉化成書麵語言也不能就變為“小姑媽”啊?這裏解釋一下,“孃孃”是四川話,多重用途,可以是姑媽,也可以是姨媽,還可以是對比自己年紀大多一點的“阿姨”級的女士們的稱呼。小安是我堂姐的兒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生活在海外有一件事很讓人頭痛,那就是如何讓孩子學好中文。
我們出來的時候都是成人了,中文已經是我們的母語,怎麽樣學好用好英文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而對海外成長的、特別是在海外出生的孩子來說,怎樣讓孩子學好中文就成了父母的難題,尤其在中文愈加“吃香”的現在。於是父母費錢費時費力把孩子送到中文學校,高獎賞引誘、嚴要求威逼、循教導哀求,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