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國少將李震死因大白天下zt——千裏 於 2006-05-09 18:32:03

(2006-05-10 08:25:29) 下一個

開國少將李震死因大白天下zt
送交者: 藍鳳凰

1973年10月初,根據毛主席關於工農出身的中央委員要參加中央讀書班學習的指示,擔任過河南林縣縣委書記的紅旗渠功臣楊貴來到了北京。

開班的第二天晚上,周總理和其他領導同誌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全體學員。周總理手拿花名冊,一個一個點名和大家交談,其他領導同誌也不時地插話,氣氛既熱烈又輕鬆。總理點到楊貴時,他立即起立,總理示意他坐下談。

“你是哪一年入黨的?”總理問。“1943年。”“哦。已經有30年黨齡了!”總理感慨地說。“楊貴同誌,你做縣委書記多少年了?”“加上兼職19年。”

總理又問:“楊貴同誌,你現在工作是以省委為主、還是地委為主?”楊貴回答:“省委為主。”

10月29日晚上,王洪文來到讀書班,通報了公安部部長李震突然死亡的消息。

此前的10月21日上午10時,周總理接到公安部副部長於桑打來的電話,說李震部長失蹤了。周總理指示立即組織查找。到了中午,於桑電話報告,在地下熱力管道的地道裏發現了李震的屍體,是被繩勒死的。

23日至25日,政治局幾次分析李震死因,多數人認為李震是他殺。為有利於案件偵破工作的開展,對認為“自殺”的於桑、劉複之兩位副部長采取保護性隔離審查措施。

王洪文到讀書班通報情況後,便著手物色公安部的人選。11月3日,他以工人出身的中央委員為主選定了十幾個人。這些人大多是臨時參與辦案的,半天在讀書班學習,半天到公安部辦案。隻有上海5703廠工人祝家耀和軍人徐海濤是全天介入公安部辦案。

在11月16日的政治局會議上,王洪文匯報了派往公安部工作的人員名單。周總理看過名單後說:“都是工人和部隊的同誌,我看還是讓熟悉地方工作的楊貴同誌去吧!”

12月12日,受周總理委托,李先念副總理找楊貴談話說:“周總理聽說你不願到公安部工作,讓我找你談談,還是去吧。調你到公安部工作是總理的意見,這是工作的需要,你可要理解總理的意思啊!”

華國鋒在核心小組會議上宣布了周總理親自草擬的10人破案組人員名單,明確吳忠任組長,楊貴具體負責。

楊貴進公安部之前,李震案件偵破工作已經開始。由於王洪文竭力堅持李震是被謀殺的,公安部機關的氣氛非常緊張。從廣州、天津、上海、北京抽來的偵破專家也吞吞吐吐,不敢把偵破的真實情況講清楚。

楊貴看出了人們的心思和顧慮。經過反複做思想工作,開始有人敢講真話了。楊貴還帶著專家到現場觀察和分析案情。李震的死亡時間大致在20日夜十一二點。從現場情況看,李震係服用大量安眠藥後上吊身亡。由於地下管道低矮,死者雙膝跪地,身體向後仰著,上衣口袋裏還有剩下的一些安眠藥。經專家組技術分析,初步認定李震是自殺。

楊貴向華國鋒作了匯報,並建議:“既然李震案件已經查清,就應該解除對於桑、劉複之和其他同誌的審查。”征得華國鋒同意後,楊貴在核心小組會上講了李震案件的偵破結論,並談到準備對於桑、劉複之等同誌解除審查的想法。祝家耀堅決不同意。會後,還到處煽風點火,提出了一個個所謂的疑點:“李震是在被殺後,有人背進地道裏的。”“李震口袋內的安眠藥是死後有人故意裝進去的。”“李震辦公室窗簾上的尼龍繩被剪斷一截,但上吊的繩子和窗簾繩的顏色不一樣,是有人做了手腳。”“李震房間玻璃門上有個小洞,正好對著於桑衛生間的窗戶,他們說是有人槍殺李震不成才把他勒死的。”

楊貴帶領破案組一個疑點一個疑點突破:地下管道口小,一個人進去都費勁,根本無法將死人背進去。

經醫科院和血型研究所取樣鑒定,李震上衣口袋裏的安眠藥上沾有李震的唾液,是死者從口中吐出一部分裝進口袋裏的。

化驗結果顯示:李震上吊用的繩子就是從窗簾繩子上剪下來的。顏色不一樣是因為窗簾繩子的下半段經常拉動而染的汙垢。

楊貴和技偵專家又察看了李震房間玻璃門上的小洞,周圍沒有放射狀裂紋。為了驗證圓孔的成因,破案組做了一扇同樣的玻璃門,楊貴親自持槍,按照於桑房間與李震房間等距離進行射擊,一槍打去,玻璃被打得粉碎……經過反複論證,李震自殺的結論無可置疑!

但祝家耀等人硬說李震雖不是於桑、劉複之謀害的,也是被他們逼死的!

楊貴和華國鋒就解除對於桑、劉複之的審查向周總理作了匯報。經總理指示,於桑、劉複之等同誌才先後獲得解脫。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