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上最冷清的首都

(2006-03-20 21:05:49) 下一個

             澳大利亞見聞(1 )

 

                                  世界上最冷清的首都

 

  去澳大利亞已經好多次了,多次聽人講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沒什麽可看,所以我也就難懶得去了。這次有機會路過,我想,還是親自去體驗一下,看一下吧。

  澳大利亞的首都堪培拉距離最大的城市悉尼大約二百多公裏,開車去那兒要三個多小時。一路上都是廣袤的大草原,生長著耐旱的桉樹,一片空曠和蒼涼感。走了好久,好不容易才看幾棟建築物,周邊的樹木也開始比較有序、茂盛了,心想快要到首都了。突然映入眼前一塊牌子市中心。我們都很驚訝,這難道就是堪培拉市中心?原來這裏曾經發生過一個故事,即外國遊客要求出租車司機把他帶到堪培拉市中心,因此司機就在這兒讓遊客下了車,可是這兒幾乎看不到一家商店,也看不到行人,為此這位外國遊客一怒之下就將出租汽車司機告到了法庭,結果不得而知。後來出租車司機協會為了保護司機的權益,特地在這裏豎一個牌子,說明這兒確實是市中心。我想這個說法也許不夠全麵吧,因為市中心(city centre) 在人們心目中應該是最熱鬧、最繁華的地方,這兒隻能說是地理概念上的中心罷了。

  堪培拉有人口三十多萬,麵積二千六百多萬平方公裏,是個隻有五六十年曆史的新都市。滿街幾乎看不到一個行人,也少有汽車行駛,完全沒有工業,全市據說隻有一路公共汽車,可是我們一路也沒看到一輛。有朋友曾開玩笑說,拿機關槍在堪培拉大街上掃射半小時,也打不到十個人。

  導遊帶我們去參觀遊覽縮影公園小人國,是一個參觀遊覽堪培拉的必遊項目。我想大概應該和深圳的錦繡中華差不多吧。每人花了十七塊澳元(一澳元等於六元人民幣)買了門票進去參觀,誰知令我大失所望。原來他們的縮影公園小人國真的那麽小,隻有幾千平方米,建築物不到一米高,簡直就像建築模型,小人也就是兒童玩具,不到十厘米高。雖說也有主題,精選了一些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建築物,以及世界其他國家著名的景點和建築,和觀光小火車,雖然一切修建得也精致、細膩,植物茂密,鮮花絢麗,但是畢竟太小了,加上眾多的遊客(百分之八九十是來自中國),顯得十分擁擠,名不符實,真有被欺騙的感覺。

     堪培拉在土語中是開會的地方的意思。據說選址建立首都時,曾經過長達十多年的激烈辯論,才最後選擇在這片荒無人煙的地方興建一座新的首都。由於當時澳大利亞政府追求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全世界最美麗,功能最齊全完善的首都,因此通過國際比賽,於1912年由美國建築師柯裏芬贏得了這個設計項目。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美國設計師柯裏芬,從來沒有來過澳大利亞,他所有的設計是根據比賽提供的信息和資料而完成的。我在堪培拉的國家首都展覽館曾經看到了柯裏芬製作的首都模型,也聽到了當年他對模型,設計圖紙的演講錄音。確實,他的設計優美壯觀,他富有渲染力的演講也極有感染力,因此深深地打動了在坐的每一個人,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他設計的城市規劃和布局美觀合理,功能齊全,交通網絡流暢合理,並且附有強烈的藝術感。他在一片放牧過度而光禿一片的石灰岩的平原上,繪製了一個美麗的城市,沿著馬龍高河道(Molonglo River)修建了一個賞心悅目的人工湖,後來這個湖就以他的名字而命名。湖中心建有十幾米高的噴泉,國會大廈,高等法院,首都紀念、戰爭紀念館等等各種紀念館都以美麗的人工湖為背景,使得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高雅、壯觀。據說在1913年至1929年間,英國園藝家威士頓負責首都的自然環境和城市的綠化工作,在這邊土地上種植了二百多萬棵樹和灌木,是南京市區路邊法國梧桐樹的十倍之多。確實,堪培拉是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建造起來的一個美麗的花園般的都市,是一個了不起的偉大壯舉。

  堪培拉的大街上幾乎看不到高樓大廈,一般都是平房和3-4層的建築物。所謂的商業也隻是幾家規模很小的店鋪爾已。據說國家領導人也都不居住在這裏,總理霍華德就住在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悉尼,每當國會開會時才會到堪培拉。我想,一定是乘直升機吧,不至於象我們一樣乘那麽久的汽車。首都堪培拉真是個名符其實的開會的地方。

  看到這樣一個沒有人氣,沒有商業氣氛的城市,雖然幹淨,美麗和寧靜,可是我從內心不喜歡。我以為沒有競爭,沒有挑戰,就沒有機會,也就不會有發展。無論是個人,還是城市,乃至國家都是如此。我問女兒,喜不喜歡這個城市,要不要到這兒來念書,她說,我在這裏呆久了,會發瘋的。記得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世界上有兩個人造的首部,一個是澳大利亞的堪培拉,還有一個巴西的巴西利亞。事實證明,一個大都市不經過人群長期居住,經過曆史變遷而形成的,而純屬用金錢,用人工建造而成的,不但花費大量的資金,勞命傷財,還得不償失,最終也不可能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

  為什麽會發生十多年的激烈爭論後,才選定首都的地址?原來早在十八世紀,英國人菲利浦船長率領了三百多名軍人和八百多名犯人,在今天的悉尼港上岸,開始統製南半球最大的土地,建立了澳大利亞這個英國的最大的殖民地。後來英國一些有身份、有文化的人來到澳大利亞,他們不願意和當年的罪犯同居一地,因此選擇墨爾本為居住地,所以一開始墨爾本曾為首都。後來由於兩個城市的發展,雙雙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雙方都爭搶成為澳大利亞的首都。由於雙方爭執不下,最後采取了一個妥協的方案,在兩個城市的中間地另外修建一個新的首都,因此可以說堪培拉實際上是一個妥協的產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