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紫藤閣

想在這兒開辟出一小塊地, 撒上些種子, 抽出黃黃綠綠的芽, 以記錄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還有那偶爾瞬間的心靈顫動
正文

豆子是怎樣煉成的

(2006-11-15 13:04:48) 下一個
當那一閃一閃的EPT Pregnanacy Test 的測試標誌最終停格顯示"pregnant"時, 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呆了幾秒種, 然後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到窗前去再讀幾遍. 終於確信那不是我的幻覺. 於是大叫著跑著把它捧去給LG看. 天哪, 這是真的嗎? 我終於懷孕了?

這篇隨筆記錄了我從最初想要懷孕到最後革命終於成功的心路曆程. 之所以取其名為"豆子是怎樣煉成的", 是因為記得有一家專賣孕婦服飾的店叫"A pea in the pod", 很喜歡其創意, 所以借其"豆子"一用.

10個月前

爸媽順利拿到簽證, 來紐約看我. 才從機場把他們接到家, 未等好好歇歇, 他們便急著拆那4大箱子行李.  好家夥, 吃的, 穿的, 玩的, 用的, 他倆象變戲法一樣, 不停地往外掏, 把我樂得象個小猴子一樣跳來跳去高興得不行. 拆最後一個箱子時, 我媽神秘兮兮地壓著嗓子跟我說, "這是我和你爸專門給你買的". 什麽東西啊, 這麽神秘? 我迫不及待地往外掏. 天哪, 這是一件小孩衣服; 再抓一件, 是條小毯子. "輕點,  你輕點", 我媽在旁邊著急了, 好象我抓得不是小孩衣服, 而是小孩的胳膊和腿似的. 她把我推到一邊, 然後自己輕手輕腳地一樣樣往外放. 小上衣, 小褲子, 小外套, 小毛毯, 小枕頭 ..., 啊, 我都要昏過去了. 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了. 以前我媽隻是在電話裏催, 可是終究是 "天高皇帝遠", 她奈何我不得. 如今她可是活生生地站在我麵前. 我於是象那可憐的白蛇娘子, 再也無法在法海前遁形了. 嗚呼, 我已經能預見到我今後要過的日子了.

9個月前

等時差調過, 又慢慢適應了這兒的環境之後, 我媽開始變著法子給我和LG補身子了. 每天下班回家, 她總要"逼"我倆先喝上一碗或者紅棗銀耳湯, 或者桂圓雞蛋湯, 也或者木耳蓮子湯. 剛開始時她還總給我加很多紅糖, 說是吃紅糖補身子, 我再三抗議後才勉強答應減為一勺子.  待到我教會她用google後, 她更是花樣百出. 一日看到有則消息說核桃仁和黑芝麻炒了後碾成粉吃了可以滋陰補陽, 於是我們每天除了要喝一大碗湯外還要另加幾勺子芝麻粉.

LG有back pain, 這又讓我媽擔心不已. 於是她建議LG每天吃完飯後到driveway上去練倒走. 可是LG是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主. 每次我媽跟他講, 他嘴上答應了, 可就是不行動, 我媽終究是奈何不了他, 於是采取食療法. 她從網上查到"杜仲"可以補腰, 於是去唐人街的中藥店買回一大盒杜仲. 然而做杜仲卻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 需買新鮮豬腰, 一剖為二, 在中間夾上幾片杜仲, 再用線綁好, 然後放到水裏用小火煮. 煮上一兩個小時, 等杜仲的藥效已經完全滲入到豬腰後, 再把線拆開, 將杜仲清掉, 然後吃那兩瓣腰子. 你想啊, 本來腰子就有一股膻味, 再加上這樣"原始"的做法, 它能好吃嗎? 每當我媽把那兩瓣煮得發漲發紫的腰子放到LG麵前時, 她自己都覺不好意思, 於是自告奮勇地給他灑上點鹽巴, 然後象哄小孩子一樣哄他吃. LG倒也乖, 總能憋著氣將麵前的東西一口氣吞下, 還安慰我們說, 嚐起來比聞著好吃 -- 也難為他了.

這樣吃過幾次之後, 一來準備這杜仲腰子實在太過麻煩; 二來這樣折騰一次後我們一家四口人得聞上好幾日的膻味; 三來, 也是最致命的是, 每次我媽問LG覺得back pain有否改善時, 他總說"差不多", 這無疑大大打擊了我媽的積極性. 於是一個月後這"杜仲腰子"慢慢淡出了我們的餐桌.


8個月前

這樣連續"催肥"了一個月後, 我媽覺得我倆已是"萬事具備, 隻欠東風"了. 於是開始密切注意我的生理周期. 因為她負責家裏的一切清理打掃工作 (不得不承認, 有一個很勤快的媽媽還是很舒服的), 所以她能準確地知道我來例假的時間. 於是她從此能夠"幫"我精心預測我排卵的日子以及我和LG該做功課的時機. 每個月的某一天, 我的床頭櫃上總能如期出現一張她留的小紙條, 上麵是她用五顏六色的筆, 或寫或畫地告訴我那些我們該用功的日子, 還特意叮囑我不要讓我LG看到 -- 真正弄得我哭笑不得. 更有甚者, 某日她從google上查到說最佳受孕時間是午夜之後, 她便有意無意地向我一遍遍地灌輸這個信息. 有一次我實在煩不過, 決定不再裝聾做啞, 於是跟她攤牌:"look, LG每天6:30要起床去趕火車, 晚上又要8點左右才回家. 他又累又困的, 你難道忍心讓他坐等到晚上12點嗎?" 本以為我媽會就此幹休, 誰知她說出這麽一句驚世駭俗的話來 -- "你們可以上個鬧鍾嚒. 讓他先睡覺, 然後1點左右再醒來, 不就行了嘛. 我那個時候為了能懷上孕, 可是什麽樣的苦都能吃..." -- 天哪, 那一刻我真懷疑她是不是瘋了, 或者說, 我快要被逼瘋了.

可憐我和LG兩人每在那幾個被圈出來的日子裏總是高度緊張. 有時晚上實在太累, 於是把鬧鍾調到早晨6點. 你想正是好夢正酣之際, 卻被生生鬧醒, 然後毫無情緒地行那雲雨之事? 這是出演的哪門子戲啊. 彼此掃盡了興, 卻還得互相鼓勵, 十足一對可憐人. 也幸虧那時沒懷上, 要不生出來的準是一隻小可憐蟲.

7個月前

如此連續"指導"了我兩個月後, 我媽見我還是沒有動靜, 於是更如熱鍋上的螞蟻--整日坐立不安. 她開始加大在google上的搜索力度. 一日回家, 剛進臥室, 我條件反射地往床頭櫃望去, 天哪, 又有幾頁紙躺在那兒了. 我呻吟著拿起來看, 原來是關於一種叫"大衛排卵測試紙"的使用說明和用途. 抄了滿滿3頁紙, 也怪難為她的. 我沒做聲, 木無表情地換完衣服出去喝湯吃飯. 洗完碗後, 見我媽端坐在客廳而沒有如往常一樣看電視, 就知道她又要找我"談話"了, 心裏就惴惴不安起來. 果不其然, 她笑眯眯地開口了:"我想要你給我買件東西." "買什麽?" 我鬆口氣, 原來是我誤解她了. "你要保證一定給我買", "那當然" -- 這有什麽難的? "你看到我給你留的條了嗎? 我要你買那種'大衛測試紙'". "狼"終於來了. 我一下子癱坐在沙發上. "我堅信你沒病. 你隻是沒掌握好時機而已. 買了那種測試紙後你肯定就會成功了" -- 天哪, 誰又說過我有病了? 她接著從身後掏出一張剪報來. "如果你不肯買測試紙, 那就答應我買這種藥來吃". 我接過一看, 是一則登在"世界日報"上的"葆春丸"的廣告. 號稱是明朝著名禦醫李子授的中醫名方. 服用它後能使大部分婦女在3-6個月內奇跡般地受孕. 我不知道自己該做何種表情. 是該哭, 該笑, 還是該憤怒? 想到生孩子有這麽困難, 我都有出家當尼姑的心了.

舊曆年來了. 我媽興致勃勃地買了幾張紅紙, 和我爸絞盡腦汁地想了一幅對聯, 還另加了幾句話, 然後折好後神秘兮兮地要我過了12點再打開看. 又會有什麽新鮮的事? 無非是祝我倆"早生貴子"唄. -- 我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睡覺前, LG說"還是打開看看吧", 於是打開. 首先印入眼簾的是那幅對聯"雞年喜慶新居, 狗年萬事興旺". 橫批是"喜上加喜". 接著是一首我媽自己寫的打油詩, "大年夜美美睡一覺, 黎明前生個小寶寶. 休息以後身體好, 優生優育是法寶". 真不愧是當過老師的, 還能借詩言意. 然而這種無時無刻不在的或明或暗的提示和催促卻是給我和LG造成了一種巨大的壓力. 我雖然跟我媽講過多次, 讓她不要再旁敲側擊, 聲東擊西了, 因為我們已經在朝他們定下的目標努力了. 可是她依然我行我素, 我又能怎麽辦? 我想如果她一直在這兒住下去, 而我又一直沒懷上的話, I will end up in 瘋人院.

6個月前

爸媽決定提起2個星期回去, 想是因為在這兒住得實在太無聊了.  鄰居們平時難得碰個麵, 而即使碰上了, 也講不了話. 最近的一個shopping mall雖然隻在20分鍾行程外, 可天天去也是會厭的. 家裏所有的DVD, VCD也都看完一遍了. 於是他倆的思鄉之情一日濃於一日, 時不時地我媽會念叨起鑫鑫(我弟弟的孩子)來, 雖然他們隔幾日就會在MSN MESSENGER上用視頻聊天.

他們告訴我這個決定時, 我心裏悄悄地鬆了一口氣--雖然這麽說有點大不敬, 不過我的確是鬆了一口氣, 至少是在精神上. 我痛快地幫他們向航空公司確認了回程日期, 然後積極地幫他們購買和準備帶回去的各種禮品禮物.

在機場security check處分手時, 我媽塞給我一封信, 要我回去後再看. sigh, 不用說我也知道裏麵寫了什麽. 真正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可是我想說的是, 天下的子女也是蠻可憐的. 我和LG這麽努力地每月做功課, 心裏又何嚐不盼望著能早日"一箭中的", 從此脫離苦海呢. 說實話, 我知道他們此次是滿懷失望而歸, 我心裏竟然有一種微微的負疚感, 好象做錯了事對不起他們似的.

從機場回來的路上, LG開車, 我就把信打了開來. 開頭一段抒發了他們此次來美國的感想. 用一句話概括是"此次來美, 體會太深了, 感想也太多了, 與我在國內時想象的太不一樣了". 然後筆鋒一轉, 接上一句"可是我們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沒有完成. 希望我們回去後不久這個遺憾就能得到彌補...". 唉, 果然不出我所料. 我打開窗戶, 伸出頭去使勁地吸了幾口新鮮空氣. 我的心裏真是憋得慌. 也幸虧這是我親媽, 要換成是我婆婆,  我想我大概是活不成了.

5個月前

家裏的日子終於安定了些. 可是"革命尚未成功, 同誌仍需努力". 我開始懷疑那"基本體溫測試法"不適用我. 於是去買了ovulation test kit來用. 如此這樣一絲不苟地試了兩個月後例假還是每月準時來報到. 於是真有點急了.

我媽發來郵件, 說是幫我谘詢了她的一個當婦科醫生的朋友. 谘詢的結果是一長串的各類檢查, 以及那個醫生的電話號碼, 說歡迎我隨時向她進行電話谘詢. --天哪, 她是一招不成, 又出一招啊. 不過似乎我和LG已被逼得沒有退路了, 那就上醫院查查唄 -- 誰怕誰啊, 至少堵了我媽的口了. 於是我們各自約醫生做檢查. 好不容易在1個月後見到了我的OB/GYN, 她一上來就"哢哢哢"地給我寫下一串要做的各類檢查, 然後說等檢查結果出來後再review. 整個過程不到10分鍾, 還未等我開口講講我的情況, 她已經翩然離去, 搞得我挺沮喪的.

林林總總, 我做了兩次blood test, 在生理周期的兩個不同日期. 一次ultrasound pelvic complete. 那又是一次令人難忘的經曆, 不痛, 卻很難受. 期間和醫生review了一次, 沒看出有什麽問題. 於是決定再做一個HSG test, 好象是用來判定輸卵管是否通暢的. 如果再查不出問題的話, 那就得試IUI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了.

至於LG, 他做了一次semen analysis, 和兩次blood test, 結果亦大致正常, 偶爾有一些指標低於正常值, 好象倒不大礙事.

我媽現在開始變得耐心一點了. 盡管每次在電話快結束時總要問上一句"你們的檢查情況如何" -- 這倒好對付, 反正實話實說唄. 每次她抱怨怎麽做個檢查要等這麽長時間時, 我就說"美國就是這樣的. 看病很麻煩的". 這樣她就無話了.

2個月前

幾個知心的朋友每次打電話總叮囑我要"relax", "no pressure", 要我們去度假. 於是專門挑那些日子前後去Arcadia National Park度假. 還互相約定此次vaccation的主題是relaxation和enjoyment, 不打疲勞戰. 如此一來, 這個假倒是度得十分休閑. 每天早晨揀一條trail去hike一下, 下午逛逛bar harbor, 或者沿shoreline kayak, 然後晚上挑一家餐館吃龍蝦. 度假歸來後, 人似乎還豐滿了一些, 不知是拜精神上的放鬆所致, 還是因為吃了過多的龍蝦? :-).

不幸的是, 這個Arcadia之行並沒有帶來我們所期望的奇跡.

1個月前

因為已漸漸失去信心, 所以從上個月開始我已經決定不再量體溫, 隨它去唄.  Prenatal Vitamin也有一陣沒吃了. 吃了也白吃麽. 不過, 因為例假很準, 所以估摸著在那關鍵的幾日我倆決定還是再賭上一把.

正縫上那幾日紐約酷暑, 家裏難得的悶熱. 雖然開了空調, "運動"後兩人還是出了一身的臭汗, 不禁覺得很滑稽, 於是笑翻在床. 不知天下那麽多對的couple中有否象我倆這般百折不撓, 堅持不懈地努力的, 甚至在這8月夏伏天? 嗚呼, 為什麽很多couple唾手可得的甚至不經意間就能成功的事, 對我倆來說卻是這麽這麽的艱難? -- 或許我該去拜拜觀音菩薩.

0個月前

這個月的例假已過了幾天了還沒來, 我開始坐立不安起來. 唉, 早知道應該堅持量體溫, 這樣就可以知道懷孕的概率了. 不, 現在還不能去買那個pregnancy test kit, 萬一測出來是negative豈不失望? 還不如這樣讓我先懷點希望和憧憬.

又過去幾天了, 還沒動靜. LG開始沉不住氣了, 催著我去做pregnancy test. 好吧, 好吧, 於是緊緊張張地跑去bathroom. 結果顯示出來後, 我在那看了半天不敢確定. 按照說明書, 顯示"+"表示positive, 顯示"-" 表示negative. 現在我看到的是"+", 可是那一橫一豎的顏色卻深淺不一. 這究竟該被解為"+" 還是"-" 呢? -- 於是不置可否, 於是仍抱希望.

這樣又過了幾天, 終於忍不住, 又測一遍, 還是一個深淺不一的"+". 但確實是個"+" 而不是一個"-". 不行, 為保放心, 換個牌子再測一遍. 於是又跑去CVS買了能直接顯示"pregnant"和"no pregnant" 的EPT pregnancy test. 望著EPT的那個測試標誌在那兒一閃一閃的, 我的心吊到了嗓子眼裏, 都快不能呼吸了. 天哪, 請保佑我, 不要讓這個pregnancy test成為我的最後一根稻草.

老天終究是開了眼. 當我看到那個"pregnant"字樣時, 一時百感交集, 有種想哭的衝動. 這一年來嚐盡的種種焦急, 等待, 希望又無奈的心情, 以及所承受的來自雙親的巨大壓力, 真是隻有親身經曆者才能體會. 這真是一次艱辛又難忘的過程. 大概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好了, 這個關於豆子是怎樣煉成的故事就到此結束了. 現在讓我們耐心地等待豆子在豆莢裏慢慢長大吧.

Nov. 5, 200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雲林 回複 悄悄話 好久不見有更新了。風格依舊。
真替你們兩個高興。祝福你們和寶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