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到哪兒,說哪兒吧。

世界上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破冰:直視群體迷思(Groupthinking,集體迷思、團體迷思)的盲點

(2011-05-20 01:45:45) 下一個

 

200789,因為次級房屋信貸而爆發的危機,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雖然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200899日,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914日是個星期日,雷曼兄弟在美國聯準會拒絕提供資金支持援助後提出破產申請;而在同一天美林證券宣布被美國銀行收購。這兩件事引爆了在915日(星期一)和917日(星期三)全球股市發生市值暴跌的情形。隨後,更多的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從群體行為的角度而言,全球金融海嘯爆發的原因是在唯利是圖為唯一宗旨的目標下,過度縱容金融產品創新,缺乏強有力的金融監管和評估風險的標準,人雲亦雲,隨波逐流,漠視獨立思考和質疑的價值,隻唯大型的金融機構馬首是瞻。

 

20019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飛機撞擊美國紐約世貿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樓(美國9·11事件),美國以伊拉克(Iraq)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對伊拉克發動了戰爭。2004年,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發表了有關伊拉克情報失誤的報告,批評美國情報部門在伊拉克戰爭之前,誇大了伊拉克殺傷性武器的威脅。但是,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決策者在伊拉克戰爭前,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挺身而出,質疑情報部門對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報告的客觀性。

1986128日上午,美國航天飛機挑戰者 (Challenger)從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發射架上升空,73秒鍾後突然爆炸,價值12億美元的航天飛機被炸成碎片墜入大西洋,7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調查報告顯示,作出發射決定的是一個很有凝聚力的團隊,其中兩名高級管理人員曾經積極宣傳並支持發射的意見,影響了整個團隊最後作出發射的決定,並沒有聽從一些工程師的反對意見。

以上這幾個集體迷思的曆史傑作說明,團隊是否陷入了集體迷思的陷井,被輿論導向到與事實出入頗大的泥潭,掌握足夠資源和話語權的領導者是關鍵。

1972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Iring Janis在提出了群體迷思(Groupthinking,也稱集體迷思、團體迷思)這個概念,指一個群體在決策的過程中,由於成員傾向與團體保持一致而減少發表自己的觀點或修正自己的觀點來避免衝突,使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阻礙客觀分析的進行。

換一種描述方式來說,人們為了避免招來不必要的注意,會有附和大眾、不願意挑戰大多數人或當權者的心理,特別是亞洲人,由於傳統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崇尚仁義理智信,尊老敬賢,克己複禮,奉行嚴明的等級紀律,尊重敬畏權威,群體迷思這種不願意挑戰上司,服從多數人的情況,會自然而然地存在於不同的機構和團體中間。

團隊合作(teanwork)是需要凝聚力和使命感才能夠保持她的工作效率,如何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和團體存在的價值更新,在充實凝聚力的同時,又不限製每個成員的獨立、自由的思考和創意精神,公私分明,避免陷入集體迷思的盲點,才是團隊成功的關鍵。

在有等級(Hierarchy)製度的團隊裏,領導者很容易因為集體迷思,依照不完整的信息在短時間裏作決定,例如日本的核泄露這樣的特殊情況下,不容許領導層拖延或討論不同的做法,需要迅速達成共識以便應對危機。在更多的情形中,決策過程應該是時間相對充足,討論相對深入,有關的參與者相對全麵並且有相對平等的發言機會:過程越透明,得出的結論就越有公信力。

越是資深有閱曆的成員,越容易陷入群體迷思的誤區,因為他們對所在的團體的依賴感和歸屬感比較強,加上深諳遊戲規則,對環境顛覆性的改變對自我的影響充滿了疑慮和不安全感。相反的,新生代如果能夠掌握充分知情權和話語權,從客觀可靠的途經獲取相對客觀的信息,就可能提出高質量的論點和論據質疑權威,更能以有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一旦成為團體的中流砥柱,群體迷思必定會在團體、企業文化中減弱或得到有效的遏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