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穀專頁

已故著名畫家柳子穀專欄
正文

名 人 名 家 評 說 柳 子 穀 (圖)

(2006-03-12 12:13:15) 下一個

名 人 名 家 評 說 柳 子 穀 民 國 時 期 有 關 的 評 述 和 報 道 1996年“柳子穀作品(北京)研討會”美術界知名人士發言摘要 廖靜文:柳先生是悲鴻的老友,徐悲鴻紀念館還收藏了他的作品。柳先生這麽多 年來被遺忘了。他是我們中國美術史上為中國畫改革做出了貢獻的一位畫 家。 姚有多: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為子穀先生畫好,人也好,是一位很難得的畫家。 《抗美援朝畫卷》是非常有價值的。雖然他遭到那麽不公的對待,但他還是 對國家、對民族那樣熱情洋溢。他的畫既高雅又那樣有生命力,有朝氣。他 的功力頗深厚,而且不拘一格,吸收傳統的東西,又借鑒了西畫的表現形式 和長處,很自然地揉進去,這是很不簡單的。 邵大箴:柳老作品的風格很鮮明,傳統很深厚,格調很高。在他的畫作麵前,我 們不可能冷漠。他的書法也好,詩書畫是非常全麵的,而且達到很高的水平。 他受到的政治待遇是很嚴苛的,但他忍辱負重,對國家、對民族、對新社會 都充滿了感情,這是很不容易的。對這位老畫家不僅在政治上要恢複名譽, 在藝術上也應給予一定的位置。他的展覽在那裏,大家一看就認為柳老在中 國美術史上應該占有不應被忽視的地位,他是一個很重要的畫家。 孫 克:過去沒有見過柳先生的原作,沒能像對黃秋園、陳子莊那樣展開大力的 宣傳。這次看了畫展,感到他的作品有很高的成就,藝術功力十分深厚,他 的山水風格濕潤明澈,十分清雅;花鳥畫成就也非常高。他是繼任伯年之後, 造型能力突出的一位畫家。他的藝術會在近代美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李樹聲:我感覺,第一點柳先生是愛國的,第二點他的藝術是創新的。他本來是 可以不留在大陸的,但他還是留在這個國家,盡管受到不公的待遇,但從他 的作品、詩文裏體現出老先生很豁達。他的筆墨是在很細致的當中見功夫。 這樣深厚的功力,這樣好的傳統水平,正是當前國畫界所缺少的。 李鬆濤:柳先生的人品,對社會的責任感,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是很可貴的。 尤其值得敬佩的是他在生活最坎坷的時候,創作了抗美援朝畫卷,花了那麽 大的精力,那麽投入,而且畫的麵貌也很新,這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品質。 他的畫路非常寬,成就很高。他和張書旗都致力於中國畫的創新,走出了一 條新的路子來。 張彥青:我從1961年就和柳老在一起,對他比較了解。柳先生做人老老實實,平 易近人,從未擺過老前輩的樣子。他提倡雅俗共賞,所以他的畫群眾非常愛好, 同時也可登大雅之堂。對於柳老,無論是做人,還是他的作品,都是值得推 崇、值得標榜的。 白振武:解放後這麽多年,看了這麽多中國畫,像柳老先生這樣畫政治領域、戰 爭領域的題材,是很難得很少見的。抗美援朝畫卷的政治意義特別偉大。我 感到柳老先生也是偉大的。 郎紹君:知道柳子穀的名字是從47年編的《美術年鑒》上,但沒有看過他的畫, 不了解他的曆史和藝術,現在我們知道了,他近30年沒被介紹宣傳過。柳先 生的花鳥畫確有相似於張書旗的地方,但柳畫比張畫更強調空間的表現。柳 先生的畫竹曾享盛譽,香港文史家周簡段稱他為畫竹聖手。他的墨竹確實生 動、有力、耐看,當代人畫竹鮮有畫得這麽好的。更多的收集、整理柳子穀 的作品,對他加以研究,並做出一個實事求是的評價,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楊悅浦:我看了柳先生的作品之後,有一種很震驚的感覺,他在創作最輝煌的時 候還沒有我們這一代人。關於對中國畫本質的思考,從柳先生的畫上體現得 非常明確。現在我們也在思考這些問題,相比之下感覺我們今天所談的繼承 和實踐的結果就比較簡單了一些,這個簡單是曆史造成的,我們很難看到過 去的作品。我想有眾多的畫家在三四十年代為我們國家創造了一段非常有價 值的曆史,應當有一些機會把他們展示出來,讓搞創造的人看到我們的前輩 已經做過的業績,我們的得與失,讓我們有所思考。 張守義:大家都談到了柳先生是個入世的畫家,藝術創作搞的好的就是要入世, 入了世有了感情才能畫得好。我認為抗美援朝畫卷是一幅很有個性很有曆史 意義的作品,柳先生是我敬重的老一輩畫家之一。 陳瑞林:今天感慨很深,讀其畫如見其人。柳先生的人品和畫品通過這次畫展都 得到了展示。最近,又傳來了中國畫消亡、沒落的論調。通過柳先生的畫展, 可以看到這種論調是站不住的。柳先生的畫既有很深的傳統功力又有新意, 很值得後輩藝術家特別是青年藝術家們深思,好好學習的。 盧 沉:如果沒有這次畫展,我還不知道有這樣一位傑出的畫家柳子穀,雖然我在 教學崗位幾十年了。柳先生山水花鳥人物都能畫,是一位很有天分才華的畫 家。他畫什麽都不費勁,畫得那麽得心應手,非常不容易。在那麽困難的情 況下,還畫出那麽好的作品,令人震撼。可惜幾十年被埋沒了!這是中國美 術事業的悲哀。他的畫有朝氣,又儒雅又簡潔,有很高的修養在裏麵。我希 望能把他的作品都收集起來,有機回再展覽一次。 王魯湘:感想有兩點,一是“與世紀同行”。中國美術界如果要找一位在本世紀每 一個腳步都和時代同行的畫家,我想柳子穀是一個比較恰當的人選。他不僅 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的一個重要對象,也應該是20世紀中國曆史的一個重 要的文化對象。二是“野有遺賢,當途者之恥也”。他被長時期“冷凍”,這 是時代的悲劇。柳先生是一個全才,對藝術非常敏感,才分是很高的。這樣 的老畫家難得一見。《山村新貌》當時能達到這麽高的水平,堪稱是個奇跡。 董仁堂:柳先生是很頑強的。就像他畫的竹筍一樣能把壓在上麵的大石頭頂起來, 長出來。他的作品,不管30年代初的還是80年代中的,感到他藝術上的才 華和頑強的表現力始終沒有減弱。從他作品上,幾乎看不到他坎坷人生的反 映,這在傳統文人畫中是不多見的。 趙力忠:我的感受。看了畫展是清風拂麵。先生的功底很深.,他的花鳥畫是一種 推陳出新。 關 明:柳老的每一幅畫,對我來說都是生動的教材。先生的一生和中國革命曆史 的發展是同步的,共鳴的。他始終站在革命的一邊,和人民同呼吸,共患難, 就憑這一點,他是偉大的畫家,他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楊鬆林:柳先生是被埋沒、被忽視、被遺忘的世紀老人,而他的藝術成就,恰恰 是中國畫中值得很重視的財富。他在藝術上很好地解決了傳統與創新、功力 和修養、畫格和人格、生活和藝術,以及山水、人物、花鳥;詩、書、畫的 有機融合等方麵的問題,這些仍是當今中國畫家以及美術教育所麵臨的重要 問題。 1996年山東美術界知名人士對柳子穀其人其畫評論摘要 朱 銘(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我認為柳先生的藝術確實是發展了中國畫。他 許多山水畫稿、花鳥畫稿都是來源於寫生,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創作。他用現 代人的審美觀點來改革、升華傳統筆墨的技巧,將時代審美觀點加了進去,在 筆墨技巧上確實作出了很大的創新。 劉曉剛(省新聞美協主席):柳老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畫家,可惜過去宣傳的很少。 我和他有所接觸,對先生我難以忘懷,我非常敬佩他的人品和畫品。 楊 耀(山東工藝美院教授):我是柳老的私人學生,當時黑白龍老師點名讓我拜 柳老為師,他具有中國知識分子典型的美好品德,可以說是高尚的。 譚英林(山東藝術學院教授):當年先生講課常采用掛圖形式,技法程序,一目了 然。他邊揮灑,邊口授,遇到重點、難點還反複演示。其敬業重道、為人師表 對學生影響極深。先生對中國畫如何表現時代,作出了卓越貢獻。 陳鳳玉(山東藝術學院教授):柳老治學態度相當嚴謹,每天都在作畫,你去了一 問,他就馬上給你示範,十分熱情。 張聯珠(山東師範大學教授):他的繪畫語言非常樸實,感情非常細膩,詩書畫結 合得很好。北京畫展非常轟動,為山東有這樣優秀的畫家而宣傳得這樣晚感到 可惜。我覺得美協、藝術學院還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加強宣傳。 吳澤浩(省美協副主席):感謝藝術學院為我們辦了一個令人驕傲、為我們後人引 以為法的展覽和座談會。柳老的骨氣,他的正直是他一生創作的一個基本點。 愛國主義,熱愛生活,是柳老藝術上的基本調子。柳老故去十年,後人很少提 起,但他作品一端出來,立即光彩照人。山東有柳老是山東的大幸! 毛雲之(原山東美協駐會副主席):今天我感到很內疚,我曾在美協做了十七八年 的駐會工作,那時我們對柳老的認識非常不足,是我們無知,沒有把這樣一位 很優秀的畫家在活著的時候宣傳出去。我感到,美協也好,大家也好,國家也 好,應當從中汲取一些教訓。 劉如樸(山東畫院一級美術師):那時柳老教我們花鳥,對待我們,就像對待孩子 一樣,手把手地教。他那種對學生的愛護,那種誨人不倦的精神,至今給我留 下了深深的印象。 楊鬆林(山東省美協主席):柳老作品得以展出,是山東美術界一次有重要意義的 活動;通過北京的展出和研討,證明這也是中國美術界一次有重要意義的活動; 是對中國美術史的一個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