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烈·鳥

用心生活,超越自我
個人資料
正文

古詩韻律 (ZT) 之ZT

(2006-05-20 16:16:13) 下一個

五絕類型一  Posted  by 如夢如煙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山中

王勃

長江悲已滯,
萬裏念將歸。
況屬高秋晚,
山中黃葉飛。

五絕類型二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五絕類型三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南行別第

韋承慶

萬裏人南去,
三春雁北飛。
不知何歲月,
得與爾同歸。

五絕類型四

⊙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塞下曲

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

兼論古體詩之平仄 posted by oneline

古體詩之有平仄之論,始於清人之【師友詩傳錄】,及王士禎之【漁洋詩話】。其後有趙執信之【聲調譜】,翁方綱之【古詩平仄論】及【五、七言平仄舉隅】,董文渙之【聲調四譜圖說】等,迭有論述。翁方綱於【古詩平仄論序】中雲:「詩家為古詩無弗諧平仄者,無弗諧平仄則無所事論已,古詩平仄之有論也,自漁洋先生始」。昔劉大勤問於王漁洋雲:「古詩雖異於律,然每句之間,亦必平仄均勻,讀之始響亮,其用平仄之法,於無定式中,亦有定式否?」漁洋答曰:「毋論古、律、正體、拗體皆有其天然音節,所謂天籟也。唐、宋、元、明諸大家,無一字不諧,是無定式中有定式矣」。又雲:「古詩乃於蒼莽歷落中,自成音節」。

有清一代之詩論家,自漢、魏、六朝以及唐人之作品中去探索分析,從而尋出一些規律,以為五,七古之平仄,總以每句之後三字為主,尤以五言之第三字及七言之第五字,最須重視。若句末之字為平聲字,則五言之第三字或七言之第五字,皆以用平聲字為宜。反之若句末為仄聲字,則五言之第三字或七言之第五字,亦以用仄聲字為原則。準此,則每句後三字之平仄譜式有四:「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押平聲韻者,以「平平平」一式最常見,前人稱之為「三平調」。此四式即為古體詩之聲調。其與律詩之聲調,可說迥然不同。此外另有幾個原則,亦須注意:

* 一:押平韻之古詩,出句以用仄聲字為原則。
* 二:七古句中,如第四字為平聲,則第六字宜用仄聲。
* 三:古絕大都以押仄韻為主,然間亦有押平韻者。
* 四:不宜入律,如出句入律,則對句宜避免入律;對句入律,則出句宜避免入律。
* 五:不怕犯孤平,蓋孤平可避免入律。
* 六:仄韻到底者,間用律句無妨,因用仄韻者,已非近體詩。
* 七:換韻者亦非近體,雜用律句亦無礙。
* 八:古詩中宜少用五平或七平之句,然五仄或七仄之句則較常見。蓋五平或七平之句,在聲調上缺少變化,而仄聲中尚有上、去、入之分。如出句為五平,則對句宜用四仄或五仄以救之。如「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等是。


然所謂原則,乃是詩人們追求聲調上之和諧,以達到最完美之境界。實際上,古體詩之平仄,原本不受任何束縛。以上為古體詩用平仄之原則,讀者如欲進一步研究,可參考前述諸家之著述,即可得其奧旨。

古詩詞是能夠入樂而唱的,詩有吟誦之說,吟不是唱,是拖長了字音,改變了音調的,吟到得意之處還要將音抖幾抖。詞也有倚聲填詞之說,實際詞牌就是一首已經譜好了的曲。古詩詞一旦入樂,其聲調之性質便不複存在,平仄也就失去了意義,僅在以純語言形式存在下,平仄才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是其美學特征卻不一定是必須具備的,即古詩詞創作中聲調的作用主要應該是限定一個字,僅憑閱讀就能判斷出來,而不是非得在這個位置上固定平或仄,這方麵的要求顯然不應該像建築為了對稱美而嚴格要求一樣。一個著名聲樂家在教授怎樣唱出“琴手”和“禽獸”的區別時,要求前者以軟起,後者以硬起來區分,軟起是發音時由弱到強,類似於陽平音或上聲,硬起是指發音時突然將聲噴發均勻發出,類似於去聲的發音,這是用音強去比擬於音高,也說明漢字入樂已經失去了聲調的意義。強行的程式化的要求,往往會限製藝術的發展。以音樂為例,遠在7000年前的賈湖骨笛,就可以吹奏出多個音,據專家考證,在創立十二平均律(即一組八度音平均分成十二個半音,八度音是指一個音和它的二倍頻率音之間的跨度,如現定的鋼琴中央C頻率為261.6Hz與523.2Hz的音構成一個八度音)之前,古樂音中一個八度音也有分級談及七個音的,在這之後更應該明白其理,但古樂音將一個八度音分為宮,商,角,徵,羽五音,與西方相比少了fa和si,它使創作簡化並程式化,但也限製了創作的自由,遏製了創造力,大大降低了音樂的豐富性。不知為什麽古代音樂家偏偏縮減為五音並依此作樂。中國古代器樂創作之成就,遠不能和歐洲器樂相比,究其實,程式化的弊端難辭其咎,希望這句話不致招致狹隘民族主義者的口誅筆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