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

我的思鄉情節全部係在了我那依山傍水的美麗古城。每每見到或美麗或陰鬱的安大略湖,總是固執的對自己說這不是家鄉的那片海,
正文

姐妹雛燕紀事十 終於趕上了姐姐

(2006-11-07 16:33:09) 下一個

姐姐畢業後 不久, 就將自己的人生做了重大的改變:嫁為人婦。家中沒有改變的是,姐姐依舊少有 音信; 父親對此的傷感,煩躁;還有家裏人對姐姐更加堅信的默認:隻要沒有信件,姐姐就一切都好。 這個默認,在姐姐結婚後,又似乎多了另一層含義,至少在我心中多了些酸溜溜的感覺 --- 重色輕“友” 。我記不得 絲毫 姐姐和 她所愛的人,風風雨雨的戀愛故事。隻記得姐姐當時的堅定和幸福。父親因為眼疾;母親 因為工作繁忙沒有參加姐姐的婚禮,一年後也沒有去照顧姐姐產後的恢複,姐姐為此遺憾至今。

高考過後的暑假中,父母沒有再談及我從前的一切,隻是一味勸說我留在原來的學校複讀。對此,我隻有做了一次答複後,不再做任何解釋。父母見我去意已定,在當年距離秋季開學隻有兩周的時間,被迫為我 聯係了 離家100公裏的縣城學校複讀。那所學校因不時出現的全省高考狀元而在周圍頗具聲望。

那是個比往日早些到來初秋 。 我帶著姐姐在高中三年級寫給我的所有信件,還有反麵正麵錄滿了歌曲《大約在冬季》的錄音帶,斷絕了一切朋友的往來,背著行李,帶著滿心的傷痛來到了那所學校,尋找支離破碎的尊嚴和夢想。心中除了來自班主任的傷害,還有班主任的祝福:“試一年你就能踏心的活著了。你會明白這複讀對你來講,是在浪費是時間和精力,還有你父母的錢。你最該做的事情就是馬上找個工廠去做工”。

父母和我乘火車一同來到了那所學校。到了那裏,我驚訝的發現這個中學的複讀生,竟然達到了300餘人 , 而在我的母校,複讀生隻有20人左右。這所縣城的學校,無論是應屆生還是複讀生,絕大多數同學來自縣城周圍的農村,零星間差的來自城市的學生,顯得非常紮眼。因為學校複建,在我報道的那段時間,學校隻安排好了所有應屆學生的學習和住宿。而我們這些複讀生中,大約百餘名女生住在一個大禮堂中。禮堂的窗戶上,一些缺無的玻璃,尚未安裝,也有半殘的玻璃,尖銳鋒利的如同呲著的狼牙,讓人看了心顫。夜裏,起風的時候,還能聽得見搖搖欲墜的玻璃的作響聲。同學們,絕大多數都是從初中開始住校了,對這種集體生活如魚得水。我,這個從不曾離家住校的人來,磕磕碰碰了將近兩三個星期的時間,就算基本熟悉了。尤其是學校食堂 的飯菜 ,讓我在新鮮感過後,適應了好一段時間。如今,依舊記得,每天清晨的朦朧中,接近食堂的校區,彌漫著噴香的高粱米粥的氣息,每日午間不見油星的“炒”白菜,還有晚間的豆瓣醬拌菠菜、、、

父母送我到學校當天下午,看著我一切安排就緒,在將近黃昏的時刻啟程回家了。我送父母到了學校的大門口,麻木的應付著千叮嚀萬囑咐,心中想著以後的事情。父母終於肯上路了。就在父親將身體轉開離去的瞬間,我竟然看見了父親眼眶中的點點淚光,在黃昏淒美的光線中閃爍。我呆住了。站在校門口望著父母漸漸遠去的背影,感覺得到心中用冷漠築起的圍牆,在慢慢塌陷!剛強,倔強、偏激、暴躁的父親,竟有淚嗎?那不是他一直鄙視的嗎?那被抑製的,沒有落下的淚水可是為我而湧?是為我第一次離家?是為了我的落榜?為了我小小年紀背井離鄉?、、、

一個月後的周末,我回家小憩。午後並排與父親靠在床上閑聊,幕然扭頭間,發現從前父親灰白的鬢發,就在這一個月裏,變得雪一樣的白。一瞬間,我的淚水泉湧般的滾落。從不在父母麵前表露柔弱的一麵,我在父親發覺之前,借口迷了眼睛,猛然起身跑開了。也就是從那一年的那個時刻起,封凍多年的我與父親的情感,開始鬆動 . 哦!我竟然也可以與父親閑聊,父親竟然也會為我有淚,也會為我一個月間染白雙鬢!

如今的日子中,我已經不再埋怨,父親近於虐待的嚴厲,帶給我和姐姐無法彌補的傷痕。反而,我慢慢的開始感激父親給我一些信念,比如摔倒了一定要爬起來,也一定會爬起來,比如學無止境,盡力接受教育等等。也正是這樣的信念。讓我在17歲那一年,在高考慘敗的情況下,決心為自己的命運再搏一次。那時候,沒有人相信我會在一年之內,改變我的命運。父母還有姐姐的祝福和鼓勵是那麽的孱弱,小心翼翼。我就是那麽義無反顧地離開了,有生以來第一次背著行李離開了家。如果說,我在16歲為了與生俱來的驕傲和執著,用高考作抵押不肯向班主任低頭,是個無奈的選擇,那麽我執意選擇來到這所學校的決定,卻是正確和幸運的。在我原來的就讀中學,複讀生寥寥無幾。複讀的學生,大多數是原本成績優秀,因為應試心態欠佳,意外落榜的學生。我為了逃避班主任而選擇的縣城學校,有著截然不同的“複讀文化”。複讀生中,每年都會有大批的人通過高考,有的竟然複讀了兩年甚至三年,還在堅定不移的複讀著。這無疑讓我在當年的舉動--猶如對自己的母校,那傳統的“複讀文化”的宣戰中,看到一線光明。

這一年中,姐姐仍然會寫信到我的複讀的學校。年輕缺少生活經驗的姐姐一人獨自在千裏之外的異地,遠離親人和朋友,為自己的新生活緩緩儒行。姐姐給我的書信相對於一年前,因為孕期的煎熬稀疏了很多。

一年裏,我每日披星戴月,追趕高二高三兩年落下的功課還有心態。冬季很快來臨了。我每天定時5點10分起床,在月光中與星辰,還有自己的瘦影相伴走向教室。淒涼,經常會在這樣又清又冷的寒冬早晨,穿透我的心,隻有低吟《大約在冬季》那首歌,才會讓我心中溫暖些堅強些。這首歌蘊含著我的希望,憧憬,還有那如同被夏季的驟雨洗過,潔淨如藍天白雲般的戀情。夜晚,自己一人拉滅教室瓦亮瓦亮、長長的熒光燈,一路小跑的回到百餘人的大宿舍。心裏總是困惑:為什麽黎明前的月色更加的皎潔?皎潔的讓淒涼清晰可見?為什麽在夜晚,同樣的月色帶來的是揮不去的漆黑和孤獨?但是白日裏,闊別已久的快樂和希望還是回到了我的臉上。活潑的天性,很快讓我在新的環境中,尋找到了友誼,這給我那一年艱苦的生活,平添很多的溫暖,並留下了珍貴的回憶。

第二年的高考,是在我原來就讀的母校進行的。學校裏原來熟識我的老師,再看見我的時候,都驚詫的睜大了眼睛,努力確定眼前的人就是我。我經過一年複讀,變化很大。為了給自己一個平靜不被幹擾的應試心態,除了禮貌的向認識的人打招呼,省略也拒絕一切噓寒問暖,就連同時參加高考的,當年的好友和藍顏也不例外,總是在考試入場鈴聲響起,最後一個急匆匆走入考場。遇見薄老師更是如同老鼠一般惶恐,又 像是 貓咪一般傲慢的遠遠躲開。

高考結束後,幾年來支撐自己的堅強驟然潰退。整個暑期,把自己關在屋子裏,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中發呆,讀書,寫日記。有時會到海邊的沙灘或是浪花上,放縱自己。偶爾,也會騎著腳踏車,到在伴 我成長的 青山中,尋找兒時的童話,少年的足跡,花季的故事。也許就是從那時候起,家鄉的山和海成為了我心中最默契寬厚的友人。多少年來,默默承載容納著我的歡喜和悲傷的 同時,將北方的山的遼闊和海的柔情融入我的體內 。

填報高考報誌願時,我早已經忘記的、父親多年不曾提起的,年輕時代的遺憾,再次浮出水麵。每次,父親找我談話,我都能感覺得到父親用刻意積攢起的耐心,勸說我報考醫學院校。出於對父親的逆反,我堅決反對。但是沒有了往日的堅強,我很快投降了。扔給父親幾句話後:“別煩我了,報考誌願書在你的手上,隨你填!隻要別再煩我!”退回到自己的清靜世界中。

那個暑期,因被塞進信箱而皺褶的醫學院校錄取通知書,讓父親對那個郵遞員耿耿於懷好一段時間。但是,這絲毫不影響,父親再次成為家裏最高興的人。自己次女實現了父親年輕時沒有實現的又一個理想----即將成為一名醫生。

姐姐的高興和自豪讓我覺得更真實具體, 姐姐象姥姥那樣絮叨,像當年姐姐以全市第7名的成績考入重點高中一樣整日絮叨,“你真行。哼,我早就說了麽、、、”。姐姐那雙因為高興而眯縫起來 , 卻美麗依舊 的大眼睛,毫不遮攔的跳躍著遠遠超過我的興奮。

那一年的高考確實讓我揚眉吐氣。不僅改變了我的一生 , 也鑄造了我在以後的人生中的堅韌。隻是, 我和姐姐在那個時候,都沒有意識到,從接到醫學院錄取通知書那一天起,另一繁重的從醫旅程開始了;我那顆心,帶著源於高中生活傷痕的心,也並不會因為那張錄取通知書,就如同 落滿 塵土的美玉,灰塵抹淨後,馬上還回無瑕的本色。


嗬!我終於趕上姐姐了。我和姐姐雛燕階段的酸甜苦辣,就定格在那個接到醫學院校錄取通知書的夏天。

據說 , 以後的幾年中,我的故事都是我的母校高三老師 , 激勵應界高考考生的範例:“你們,一定要拿出減掉15公斤體重的精神,像那年的、、、”

------ 姐妹雛燕紀事全文完 ------

感謝大家的支持,有興趣的網友請看最後一篇 --- 《姐妹雛燕紀事 後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