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

我的思鄉情節全部係在了我那依山傍水的美麗古城。每每見到或美麗或陰鬱的安大略湖,總是固執的對自己說這不是家鄉的那片海,
正文

讀lullaby_g的“姐妹雛燕紀事” 作者 六脈神劍

(2006-11-20 18:41:44) 下一個

自從讀到 lullaby_g發在70的“姐妹雛燕紀事” 的第一篇,便被她和她的姐姐的故事吸引。不清楚這無數讓人噓唏不已的鏡頭,是怎麽承載在 lullaby_g 的心裏的。如果說她成年之後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過去生活帶來的種種不公,當年的那個幼小的心經過這麽多的磨難,今天帶著欣慰給我們講述這些故事,我不知道怎麽樣才能表達出對她的欽佩。

爸爸媽媽努力工作,姥姥天經地義地隔代照顧姐妹倆。媽媽為了工作幾乎完全忘記了對孩子的母愛,把大女兒托付給姥姥 14 年,小女兒 5 年。爸爸對女兒們嚴厲地近乎殘忍,或許他心裏的確有父愛,可是孩子們在年幼最需要的時候感受到的隻有冷酷,連膽小怕事的姥姥都忍不住大發雷霆,姐妹兩個能夠健康堅強地走到今天真是太不容易。

她還是上小學的時候,早上醒來,爸爸媽媽都上班去了,她隻好自己洗漱吃飯,計算著上學的時間,可是找不到襪子,大冷天隻好光著腳穿著鞋子去上學。她被小朋友欺負了,鼻子流著血在黑暗的燈光下在惶恐地奔跑,希望媽媽出現,但媽媽沒有來...

她的姐姐站在野外的草地上拉小提琴,她的爸爸不停地嗬斥著,她姐姐一邊哭一邊拉著琴。旁邊路過的牧羊人被優美的琴聲吸引,遠遠地駐足欣賞...

因為老師的不公待遇,她高考時是班裏倒數第一名,爸爸因為她一個月頭發全白。她倔強地背負巨大壓力遠走他鄉去複讀。一百多人睡一個大禮堂,寒風透過殘破的窗子吹到枕邊。經過了一年 披星戴月 的努力,她考上了醫學院。等她畢業了,卻仍然無力照顧比媽媽還要親的姥姥,老人晚年離世時對她的掛念,讓她今天都心痛無比...

一部好的作品,往往給人以美麗,以真情或者力量。我不大敢過多地說作品的文筆,一是因為她的文筆實在由不得我這樣的人來評判,二是怕奪去了文章的思想精華的位置。無論如何,這個係列滿篇都時不時地給我這幾種印象。真情自是無處不在,裏麵的細節,她在考上大學後在海邊一個人暇想,在她工作後接姥姥短暫小住時的暖暖溫馨,以及姐姐大學回家帶我出去晨練獨唱 “ 十月是你的生日 ” ,經常看到一種毫不矯揉造作的自然之美。裏麵每個人物的鮮明的性格和對生活的不屈不撓,讓人感到一種向命運挑戰的力量。多年以前我看路遙的 “ 平凡的世界 ” ,那時候也感受到了一種力量 。或許印象已經淡漠了的緣故,或許 lullaby_g 隻是一位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一位溫柔的女性。我現在喜歡 “ 姐妹雛燕紀事 ” 係列甚至大於 “ 平凡的世界 ” ,前者更美,更讓人讚歎,

在寫這個感想之前,我一直在考慮我到底為什麽喜歡這部作品。說了上麵這些,似乎還是不能表達出我的真實的想法。我開始想她照顧好先生,哄下孩子,挑燈夜戰地寫這一個又一個的長篇,心裏是怎麽想的?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動力?

或許,她想喚醒天下的父母心,讓孩子們從此都有父母的關愛,如她在後記裏提到的, “ 真情永存,傷痕不再 ” ;或許她想對過去無可挽回的事情,比如不能大膽地照顧姥姥,來表達一些懺悔;或者,她是想在這些記憶被歲月磨掉之前寫下來,對自己的不幸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做一個交代,原諒父母的過錯,把過去的一切命運的不公都記到曆史和年代的帳上,自己好有個解脫,可以從此安心地過幸福日子。但是,如果讓我猜測一下,我想她的最大的動力,是尋找一種理解,不是尋求安慰和同情,而是一種盡管是未曾謀麵的你的我的可以進到心底的可以有言可以無言的理解。就象人們可以在暑九寒冬艱難跋涉,但是隻要有人陪伴,再艱苦也無所謂一樣。對不起,這是我能找到的最合適的詞了。但是,希望我說的能讓人明白。

其實,這也是我在艱難地敲這些字的原因。自從看到第一篇起,我就一直在期待著讀每一個下篇。每次看到都有一種心靈的衝擊。作者提供了這些絕好的精神食糧,作為受益的讀者之一,我覺得應該盡微薄之力回贈她和提供了這個交流空間的網絡社區。可能別人不見得欣賞我的想法和做法,但是我自己認為該做,就先做了。

如果可以在她的後記裏加幾個字的話, 希望是: 真情永存,傷痕不再,理解萬歲!

2006-11-19 11:57: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