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蕭蕭

海外一書生。獨立思考,探索真理。思古憑吊,撫今感懷。縱論天下,針砭時弊。熱愛藝術,逍遙人生。讀萬卷書,行千裏路。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經濟—全球最大的一張信用卡

(2006-11-02 21:47:12) 下一個

寒竹 

如果用傳統經濟學的觀點來看美國經濟,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困惑。從一方麵看,美國是世界經濟體係中的巨無霸。2005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2萬4,866多億,相當於整個歐盟的國民生產總值,在全球生產總值中所占的分額超過了四分之一。在全球五百強大企業中,美國擁有176家。其中,前100家超強大企業中,美國獨占34家。在全球品牌500強中,美國幾乎占了一半,有249個品牌,其中前六名頂尖品牌全是美國擁有。在資本市場,2005年,全球的資本流動大約有70%流進了美國,每個工作日有26億美元流入。在消費領域,三億美國人構成了全球最大的國內消費市場。美國每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這些基本事實說明,美國實實在在是當今世界無人可比的經濟巨人。但在另一方麵,美國經濟又象是建築在沙灘上的虛幻神話。2005年,美國的經常項目收支赤字約為8000億美元,接近GDP的7% 。政府債務高達8.2萬億,其中,國際債務達2.177萬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2005年,美國公民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儲蓄率已經低於0.2%。 在國際貿易方麵,2005年,美國的商品貿易和服務業的進出口逆差達到7258億美元,創曆史新高。從這些數據看,美國經濟很象是全球最大的泡沫,隨時都可能破裂。

美國經濟究竟是巨人還是泡沫,這個問題已不能簡單由傳統經濟學來回答。近二十年來,世界經濟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改變,而美國在這場全球經濟的變化中利用自己的國勢抓住機遇走到了最前列,在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裏完成了一場深刻的變革。今天的美國經濟已經完全超出了傳統經濟學的範疇。美國經濟實際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一張信用卡。

(一)走出布雷頓森林體係後的新方向 

美國對全球經濟的主導地位始於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強大的產業力量,美國經濟實力在戰爭中急劇增長。從1941年3月11日到1945年12月1日,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向盟國提供了價值500多億美元的貨物和勞務。黃金源源不斷流入美國,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美元,約占世界黃金儲備的60%,同時美國也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而一度作為國際貿易結算主要貨幣的英鎊隨著英國經濟的衰落已不能維係全球經濟體係。 在這種曆史條件下,1944年7月,全球44個國家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與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建立起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新體係。這個體係由關貿總協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三大支柱構成,實質是建立起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係。各國確認193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這就是所謂美元含金量的由來。

布雷頓森林體係在戰後二十多年的時間給全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構架,西方各國在這個體係下都完成了戰後經濟的複蘇並走向繁榮。但是,這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係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已難以再繼。日本、西歐在六十年代經濟的騰飛縮短了西方各國和美國在經濟上的距離,美國的黃金儲備在六十年代末已跌落到世界黃金儲備的三分之一左右,再加上越戰的拖累,美國經濟開始顯得步履艱難。1971年,美國從19世紀末以來一直保持的國際貿易順差首次變為逆差,美元開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美國已經再難以同樣的傳統方式領導全球資本主義經濟。從1971年起,世界各國拋售美元成風,布雷頓森林體係確立的美元與黃金掛鉤的政策麵臨著崩潰。在這種嚴峻形勢下,尼克鬆政府痛下決心,於1973年2月12日宣布美元貶值,每盎司黃金兌換42.22美元,徹底放棄了美元與黃金掛鉤的基本政策。

在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後,整個資本主義經濟體係出現了一個摸索期。日本和西歐在自由浮動匯率製下,為了增強本國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都競相貶值本國貨幣以增加出口。美國麵臨日本和西歐的競爭壓力,在開始的六七年裏,也和日本西歐一樣,通過本國貨幣貶值來使自己的產品具有競爭性。但是,美國在這場價格競爭中卻難以取得優勢。日本西歐為了競爭,率先把製造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美國僅靠美元貶值還是難以與之競爭。由於找不到一條合適的路,卡特政府在七十年代後期陷入了很大的困境。但從裏根政府開始,一批經濟學家精英開始摸索出一條看似危險,但實則有效的新路子,這就是以Arthur Laffer 和Robert Mundell 為代表的供應學派(Robert Mundell 是199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也是歐元之父,後來對自己在八十年代的經濟思想作過修正)和以Milton Friedman為代表的貨幣學派(Milton Friedman 是197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這群經濟學家給裏根政府提出了一套新的經濟政策,即在各國一片貨幣貶值的行動中逆勢而行,提高銀行利率,提高國債利息,通過“高息”吸收全球資本來支撐美國經濟。同時,降低稅收以促進國內的經濟發展。這種高息攬儲的政策希望使美元在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後再次在全球成為強勢。從八十年代初起,美國開始用高息吸納全世界的資本,再用流進美國的錢購買世界各國的商品供本國消耗。各國生產商家通過出口商品到美國賺了錢,再把錢換成美元輸出給美國。美國盡管財政赤字越來越多,盡管貿易逆差越來越大,但美國政府,美國人並不缺錢,各國的資本被美國的高利率,高利息所吸引,源源不斷流進美國。自1982年起,美國從國際資本淨輸出國轉為淨輸入國,國際資本流入規模開始逐年增長。

裏根政府的高利率、高利息、低稅收的政策從八十年代起開始把美國經濟引向了一條新的道路。這條道路抓住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核心:金錢。製造業也好,貿易逆差也好,產業空洞也好,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資本實際上掌握在誰的手裏。而資本的掌握在於貨幣的控製權。誰掌握了世界的主導貨幣,誰就能讓世界各國的金錢源源不斷地流進自己的金庫。世界各國看似蓬勃的製造業,興盛的出口貿易不過是在給掌握了世界貨幣控製權的金元帝國打工。不僅發展中國家成為了美國的生產車間,就連日本,西歐也開始以不同形式成為美國的打工仔。

但是,從美國在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後的摸索和發展來看,裏根政府的“高利率、高利息”政策隻是一個在經濟動蕩時期的臨時藥方。裏根政府在走出這條新路時,國力尚不夠強大。從美國內部看,經濟剛剛開始從七十年代的滯張中複蘇過來,從外部看,還有蘇聯帝國的強大壓力。所以,由裏根政府采納的高息全球“吸金大法”雖為美國找對了方向,但是,高利率,高利息在當時卻是不得已而為之,有嚴重負作用。在當時的條件下,沒有這兩高,全球資本就不會流入美國。但這個兩高政策對美國國內經濟卻是有巨大殺傷力。銀行的高利率使得資本市場的資金缺乏,股市發展受到嚴重製約。國債的高利率使得美國在海外投資的實際獲利大大地減少。“高利率、高利息”政策雖然使全球資本流入美國,但美國在資本市場上的有限獲利仍不能和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和債務相平衡,流入的資金也大多進入了商業銀行和房地產。所以,到八十年代後期,美國政府沿用的高利率、高利息“吸金大法”開始逐漸顯露出其弊端。美國經濟開始出現階段性衰退,房地產也大幅度滑落。

但是裏根經濟學的基本方向,即不和世界各國作同類商品的價格競爭,而是以吸進各國資本為終極目標,確實為美國找到了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後的新方向。其缺陷是高利率、高利息的方法無法長久。萬事無兩全,裏根經濟學在八十年代末實際上已經進入兩難境地。放棄兩高政策,全球的資本輸入將會放緩或停止,國內資本也將會大量外流,政府可能會因為巨大的預算赤字沒有資金填補而無法運轉,同時政府也可能會被現有的國內外債務壓垮。但是,繼續兩高政策是飲鴆止渴,資金隻能屯積於商業銀行和不動產,華爾街資本市場無法充分發展,從而導致新型企業缺乏資本的啟動,老舊的企業缺乏資本進一步擴張,經濟最終會走入死胡同。走出了布雷頓森林體係後,美國政府找到了吸納世界資本的新方向,但高利率和高利息政策仍使美國經濟麵臨著巨大困境。

(二)從高息攬儲到以國勢吸納全球資本

但是,天佑美國。美國這個國家在很多方麵,很多時候都是特別的幸運。在1991年,世界上接連發生了兩件影響了世界發展方向的大事,幫助美國走出了這個兩難境地。一個是在東歐共產黨國家聯盟崩潰的基礎上,蘇聯帝國徹底崩潰;另一個是美國得到聯合國授權,率領各國軍隊把伊拉克從科威特驅逐出境。前者使得美國在實力上再無匹敵的對手,後者使得美國戰後首次在軍事上、道義占據了全球的製高點,真正成為世界領袖。美國在全球的威望頓時如日中天,美國成了世界上最強有力、最穩定、最安全、最可靠的國家。全球資本市場向美國的流入開始大量增加。正處於進退兩難的美國政府立即抓住機遇,在吸納全球資本的同時,開始有節奏地一點一點降低銀行利率和國債利息。但此時的全球資本實際上已經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盡管美國不斷降低利率和利息,美國畢竟是世界最安全的資本市場。到了2000年,美國利率和利息的兩高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兩低,但全球資本仍然義無反顧地不斷流進美國。低息和低利率使得美國經濟終於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 裏根政府以來的“吸金大法”繼續成為美國政府在九十年代後的基本經濟政策,但此時的美國已不是以高利率和高利息來吸收世界各國的資本,而是以美國在全球不可挑戰的強勢讓全球資本在低息的條件下源源不斷為美國經濟輸血。低利率、低利息既使美國在全球的資本收益大大增加,同時也大大推動了華爾街的資本市場。九十年代開始,美國股市再次起飛,充足的資本和高科技的起飛相輔相成。新興企業在充足的資本支持下如雨後春筍。老企業的兼並和擴張也越來越頻繁。後來雖幾經波折,但美國經濟的強勢到了上個世紀末已遠遠領先全球。

到了二十一世紀初,美國經濟的這一轉型已基本完成,美國終於在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後找到了一條新的建立世界霸業的道路。不跟黃金掛鉤的美元在今天仍然扮演著世界經濟的主導角色,而且美國經濟比在布雷頓森林體係時更為強勢。美國通過控製全球資本市場,實際上已經控製了全球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軸。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入國。1995年美國資本淨輸入占全球33%,2000年上升到61%,2005年進一步上升到70%。美國手握全球70%的可用資本,財大氣粗地在全世界投資和采購各國商品,使美國一直保持全球最大的一個統一消費市場。世界各大商品出口國也都不由自主把美國看成是自己最大的買主,盡管這個買主口袋裏的錢是從自己手中借來的。在市場經濟中,顧客就是上帝。在全球化的經濟體係中,美國實際上已經一步一步變成了各國生產廠家的上帝。在這場經濟遊戲中,債權人依賴於債務人,欠錢的人成了真正的老大。不少國家和生產廠家已經把接受美國的訂單,向美國出口看成是自己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和希望。

另一方麵,由於擺脫了裏根政府時期高利率、高利息對經濟發展的製約,美國在資本市場中完全如魚得水。表麵上看,美國政府的對外債務高達2.177萬億,但美國的國債利率平均隻有5%左右。而美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平均收益率為10.1%,其中在中國的投資回報率高達19.2%(2004年數據),二者幾乎相差一倍。美國政府向國外借錢越多,對國內稅收的依賴份額就越小,稅率就越能保持低下,從而促進美國企業的發展和擴張,促使美國企業有充裕的資本到海外投資賺取更高的利潤。美國政府的國際債務固然高達2.177萬億,但美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也大致接近這個數字。美國政府以自身的信譽承擔債務,讓民間企業擁有更多的資本用於發展和投資獲利。截至2004年止,美國的對外投資總額為2.1萬億美元,豐厚的投資利潤最終還是流回了美國國內市場。隻要美國企業能夠獲利發展,隻要美國民間經濟繁榮,美國政府的債務就無法對經濟的總體發展構成威脅。

美國通過資本的強勢掌握全球資本市場,使得國際貿易中的順差和逆差的實際意義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按照傳統經濟學的觀點,對外貿易逆差會使舶來品替代國產貨,會侵蝕美國的製造業和就業機會,最終會造成經濟的巨大衰退。但根據美國著名智庫加圖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ade Policy Studies, Cato Institute)主任丹尼爾·格瑞斯沃德(Daniel Griswold)最近的研究表明,美國貿易赤字的消長與經濟增長率的高低成正比。自1980年以來,美國GDP增長最快的5個年份中,有4個也是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增長最快的年份。自1980年以來,在經常項目赤字縮小的年份,平均經濟增長率僅為1.9%;而在經常項目赤字溫和增長年份和迅速惡化的年份,這一數字分別為3.0%和4.4%。格瑞斯沃德本人並沒有對這種經濟現象作出理論上的解釋,但如果我們從資金、消費和市場的關係來看,這三者是有密切關聯的。如果美國從世界各國得到的資本越多,向國外采購的商品量就會越大,貿易赤字也就會越來越高。但不斷高漲的貿易赤字同時也不斷地用增加的進口商品來擴大美國的國內消費市場。通過這種借錢購貨的方式,美國國內消費市場的餅越做越大,市場也就越來越繁榮。美國以三億人口竟然構成了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消費市場的繁榮則反過來刺激國內經濟,推動服務業和一定領域的製造業蓬勃發展。在1995年至2003年間,美國盡管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不斷攀升,國際貿易逆差不斷擴大,但美國的生產率增速平均約為4%,遠遠高於日本、英國、德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

(三)美國經濟成為全球最大的一張信用卡

行文至此,讀者仍有兩個疑問:美國憑什麽能夠讓70%的世界資本流入國內,其他國家能嗎?另外,如果以上論述為實,美國經濟究竟是不是建立在債務沙灘上的神話呢?美中兩國都有相當一批經濟學家對美國的赤字經濟感到嚴重擔憂。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威廉.克萊恩在他《債務國–美國》(The United States as a Debtor Nation: Risks and Policy Reform, by William R. Cline, 2005)一書曾指出,美國從1970年代的最大債權國到2004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債務國。美國的貿易赤字和外債日益增長,同時個人儲蓄下降以及政府財政赤字上升等各種因素造成的收支不平衡將會給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帶來風險。另外,200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他著名的《喧囂的九十年代》(The Roaring Nineties, by Joseph E. Stiglitz, 2003),羅伯特. 希勒在他那本那本《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 by Robert Shiller,2000 )暢銷書中,都試圖揭示出美國經濟繁榮的虛假性和泡沫性。在我看來,這些經濟學專家確實是深刻地從經濟學角度揭示出美國赤字經濟模式的危險之處,但是美國今天的赤字經濟已經進入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事實上,今天的美國經濟已經演化成一種信用卡式的經濟模式,美國經濟已經成為當代世界經濟中最大的一張信用卡。要真正理解美國經濟的本質,不得不超出純經濟的範圍。

任何一種經濟現象都不是孤立於社會之外,都是和政治、軍事、文化、科技緊密相連的。僅僅在經濟領域內思考難以識得廬山真麵目。美國能夠成為全球資本的主軸,能夠幾乎隨心所欲地運用全球資本,能夠借錢生息,借雞下蛋,能夠讓全世界為自己打工,完全由美利堅帝國獨一無二的特殊實力和地位、文化和信譽所決定。除了美國,目前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做得到。美國這張巨大的信用卡有著自身堅實的信用基礎。

如上所述,美國在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後找到新的方向始於裏根政府。但在裏根時代,美國的國勢並不如今天強大。在裏根上台前,美國與蘇聯在軍事爭霸上並未取得上風。而敗退越南後,美國在全球政治軍事較量中實際上處於劣勢。裏根上台後雖找到新方向,但卻沒有足夠的實力,不得不用高利率、高利息來吸引全球資本。但是,裏根政府看到了根本的一點,這就是軍事力量作為一個國家的實力支點的重要性。裏根政府在經濟不振、財政赤字的困難條件下,把擴大軍備作為一個基本國策。很多人隻聽到了裏根政府重振軍備是為了對抗蘇聯邪惡帝國的口號,而沒有看到裏根政府也是在給美國新經濟建立新的支點這一隱蔽的一麵。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美國軍費開支急劇增長。九十年代初,蘇聯崩潰,海灣戰爭結束,美國牢牢地坐穩了世界頭號軍事大國的寶座,美國在世界上已無任何軍事危脅。但是,美國的軍事力量繼續攀升不已。這時,龐大的軍事力量已不是僅僅用來保衛和平,而是要塑造一個不可戰勝的巨人形象。

根據北約國防部長會議2005年6月9日公布的一份軍費開支表顯示,2004年美國的軍費總開支達到4620.99億美元,北約其他25個成員國的軍費開支總計也隻有2469.75億美元,隻占美國軍費支出的53%左右。另外,根據世界上最權威的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05年度的《世界軍備與裁軍年鑒》的資料,美國在2005年的軍費開支占全球軍費開支的48%,幾乎是世界各國軍費總開支的一半。從人均軍費開支來看,美國高達1,604美元,是世界人均軍費開支的9.3倍,竟超過了四麵楚歌、最有戰爭危機感的以色列。美國用龐大的核武庫、在全球遊弋的12艘航空母艦、世界各地的駐軍給自己塑造出一個從羅馬帝國以來最強大的帝國形象。舉目世界各國,美國本土成了世界上最安全、最沒有戰爭風險的國家。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在軍事上向美國挑戰。這是美國在和平時期建立世界上最龐大軍事力量的根本原因。美國的安全和不可戰勝是全球資本即使是低息也要流入美國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許多仇視美國的國家包括一些中東的穆斯林國家也不得不把資本投入美國的根本原因。因為對於資本來說,風險和利潤一樣重要。懂得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美國為什麽要打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沒有必要的伊拉克戰爭。這場耗資巨大的戰爭並不僅僅是出於意識形態,也不是僅僅為了石油。美國是要在9.11受創之後在全球打出自己的威風和不可戰勝的形象,打掉膽敢向美國權威挑戰的薩達姆。美國為伊拉克戰爭付出的消耗和全球流入美國的資本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全世界每個工作日有26億美元的資本流入美國。為了保持美國強大的形象,為了讓美元仍然源源不斷流入美國,伊拉克一戰耗資雖大,從經濟上來看還是值得的。至於後來陷入泥潭,那是布什政府在技術上的錯誤,另當別論。 

如果說舉世無雙,不可挑戰的軍事力量是美元帝國的堅硬基石,那麽美國充分自由的經濟製度、穩定的政治製度、專業的金融管理和服務、良好的商業環境則是吸引全球資本的軟力量。經曆了兩百多年的美國民主製度是目前世界上最穩定、但又最有效率的政治製度之一。相對於歐洲諸國類似的民主製度,美國的聯邦政府在行政管理和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方麵要有效得多。從金融機構的發展看,美國的幾大投資銀行,象Goldman Sacks, Morgan Stanley, Merrily Lynch 等已經完全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綜合性商業銀行,這些投資銀行在資本的投資和管理的專業方麵已遠遠走在歐洲和日本的前麵。2004年,美國金融市場規模相當於全球的32%,股票相當於全球的44%,債券相當於全球的40%,美國證券市場市值相當於西方七國證券市場總量的60%。此外,美國投資銀行占證券市場業務份額的70%以上,美國金融機構在全球金融創新中長期居於領先地位。世界各國的大公司無論是在上市、兼並、財產管理方麵,大都把華爾街和美國的投資銀行作為首要考慮的對象,紐約已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金融中心。此外,從整個商業活動的大環境看,美國完善和獨立的法律製度、有效的執法能力、自由寬鬆的商業條件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根據世界銀行的多次統計調查,全球最易於商業活動國家的指數顯示,美國多年來一直排在前三名。美國這些強大的軟力量是吸引全球資本流入的核心。

美國經濟能夠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軸,能夠讓世界各國資本源源不斷流入,優秀的高等教育係統和領先全球的科研能力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美國立國隻有兩百多年,但擁有世界上最龐大、最優秀的大學和研究所係統。這使得美國在戰後半個多世紀在科學技術領域一直領先世界各國。截至2005年,美國一共有28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總數的比例不到5%,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人數卻占全球獲得該獎人數的70%以上,這是世界上其它國家難以企及的。這就是為什麽美國不斷的把各種製造業外包到發展中國家,而不擔心經濟的空殼化,因為美國仍牢牢地掌握著大多數重要行業的核心技術。美國能夠在全球五百強中擁有176家企業,能夠在全球品牌500強中擁有一半的品牌,說明美國仍掌握著生產和科技發展的核心和方向。在經濟活動中,隻要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能獲得壟斷利潤。而利潤的高低則決定了資本的流向。世界各國資本源源不斷流進美國也就成了一個正常的經濟現象。

綜上所述,美國今天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強國勢造就了美國經濟這張全球最大的信用卡。這是當今世界各國難以望其項背的。美國的經濟在本質上演化成了一種借貸經濟。美國通過自身強大的軍事力量、專業的金融服務和管理、穩定的政治製度、獨立而完善的司法製度、領先全球的研究和科技力量,向世界各國政府和資本市場借錢貸款,然後用借來的資本在海內外進行再投資而贏利,用超前消費的方式刺激國內消費市場,整個經濟活動就像消費者使用信用卡一樣,隻要消費者的信用記錄良好,消費者就可以通過向信用卡公司借貸消費,如果借貸者能按時還清最低償還額,信用卡公司就會不斷地把款項借貸出去。美國在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後,經過了二十年左右,終於在全球建立起了自己的信用經濟係統,並且成功地運用這一信用經濟係統操縱了全球經濟。世界各國既是美國的債權人,也是為美國服務的信用卡公司。各國擔心的不是美國還不出錢來,而是擔心美國不刷卡,不消費。而美國刷卡越厲害,消費越多,各國放債人的經濟也就越發展。在這個意義上,債權人和債務人的主客位置已經發生了異化和顛倒,不是美國依賴於各國經濟,而是各國經濟依賴於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一張信用卡持有者,美國用自己得天獨厚的條件、強大的支付能力和良好的信譽掌控了世界經濟,並且把世界經濟緊緊地綁在了自己的身上。

眼下,世界各國麵臨美國經濟這張巨無霸的信用卡早已陷入了兩難境地,離開美國經濟這張信用卡,全球經濟將會陷入全麵的衰退和蕭條,但美國經濟這張信用卡一旦刷爆,全球經濟一定會陷於崩潰。如何讓美國把這信用卡不斷地有理性地刷下去,是世界各國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經濟問題。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一張信用卡的持有者,所考慮的問題則是如何把這張卡的信用額度運用到最大限度,如何最大程度地從經濟全球化中獲得最大的利益。至於這張信用卡何時刷爆,目前還無人能預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