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貴在參與:一次溫哥華公民運動的成功實踐

(2013-09-29 15:41:10) 下一個

今年夏季,我參於了一次溫哥華的公民運動。幾經努力,經過三個月的艱辛抗爭,終於本周五有了我們要的大部分結果:市政府幾乎徹底讓步,我們公民團隊取得成功。

事情是這樣的:去年10月,溫哥華市府閉門造車選擇了四個區,要把它們“高密度化”,讓更多的人買得起,住得進來。我們這個區有幸被選中。對大方向,我沒有疑義,因此沒有參與任何行動。第一階段是”市府考察",他們閉門收集了一些認為可以支持他們改變城市大體結構的資料,並在三個月內完成提案。然後市府又花了三個月,閉門完成了第二個階段的“大體規劃圖”:那些街將是高樓,那些街是6層樓區,那些街是三層樓區,那些街Townhouse區,那些街是Duplex區,那些街保留Single House。說白了,就是些年輕人很會玩的電腦製圖,可以說應有盡有,眼花繚亂。連人工帶花費,我想至少花了納稅人上百萬。

到了今年六月,市府開始第三階段:”公民谘詢“。他們把這些閉門搞出來的電腦畫圖,以三場OpenHouse的形勢對社區公民開放,美其名曰是回答居民的問題,其實就是搞過場,好說是谘詢過了。

三場我都參加了。第一場,我發現一個問題,參與規劃的多是三十來歲的人,他們對一個家庭的居住真的有足夠的認識?對可居住城市的發展真的有足夠的經驗、有寬闊的視野、有長遠的前瞻性?並且,他們對大溫的交通格局、局部的交通、小學中學的布局隻字不提。我開始懷疑他們的整體素質。因此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問這些工作人員,“你們住在溫哥華嗎?你們住在這個區或曾經住在過這個區嗎?”, 一幫幾十號工作人員的回答是:沒有。隻有一個在門口接待的20來歲的女工作人員說:我和父母住在溫哥華,但不在這個區。

第二場開放日我希望和”主管級“討論他們的規劃如何不利大溫整體的”交通樞紐“問題和本區的教育問題:這個選為高密度開發的區正好覆蓋大溫國際機場出口的三大要塞。這三大交叉口,現在已經天天堵塞,非常不利於大溫地區80%的人口到達機場 --- 影響Fraser/菲沙河北岸的七八個市區居民的機場通行。並且我的孩子全是在這個區的幼稚園、小學、中學畢業,所有的學校早已爆滿,根本沒有空位給多餘的孩子。並且學校局未來十年根本沒有任何可使用的土地和錢財進行任何大的擴充規劃 --- 這一點也被參與討論的兩位學區委員當場證實。

並且,這三個交通要道周圍,馬上有十幾棟20、30層的高建築,會在未來兩三年內相繼落成,屆時這些要塞會更加擁擠,學校會更難負荷。你們還要增加開發密度,請問這些基本問題如何解決?為此,一個“主管”拒絕和我深聊,並介紹給另一位“主管”而自己走開了。這第二位“主管”根本對這些”大問題“不感興趣,隻希望盡快完成自己的谘詢,走入下一步的正式實施階段,好保住他們的”規劃項目“,保住他們的工作飯碗。可以看到這些市府人員的谘詢根本是在敷衍市民,對我們的意見根本不屑一顧。加上已經有上次地鐵走廊的被忽悠經曆,早就知道靠在谘詢會上讓他們放棄計劃,根本是白日作夢。因此,我決定參與本區的公民抵製運動。

首先我們區已經有了一個”反對窄街計劃”的居民組,他們二十來個人非常努力,隻用了一周就擬好了與市府抗衡的舉措,並在十天內逼市府取消了“窄街計劃”。參與的人有一半是華人,三四個南亞人,隻有20%是白人--- 多數的白人當時隻是在觀望,根本沒有參與主要行動。

七月20日左右,天氣炎熱。我們幾個人組成調查組,二人一小組,分頭對幾十條街的幾千戶居民進行問卷簽名,每天下班後到八點前,挨家挨戶走訪,兩個星期取得每條街過大半數家庭的簽署。我自己拜訪了約450個家庭。在這些簽署的家庭中,92.25%的家庭對市府的計劃說“NO”,隻有4%左右的家庭支持市府開發計劃(其他無所謂或不表態)。當我們把這個統計結果完成之後,白人居民看到了希望,我所見的都“跳”出來爭先恐後開始對市府施壓。在政府規定的谘詢程序結束前的最後一天,我們三人作為全區公民的代表,把我們的第一份完整的抗辯材料交到了市辦公室。

接著,很多本區白人開始在主流媒體每周撰文,據理批駁市府的規劃閉門造車,浪費公款,不切實際。兩個月過去了,市府決定放棄中心地帶的開發計劃。因此我們取得第二階段勝利。

其實市府就是想縮小打擊麵,分化我們社區,是想得到沿大街區域的突破。對此,我們也調整策略,號召大家團結一心,防止唇亡齒寒被各個擊破。並且集中“兵力”堅守那些政府還沒有撤銷計劃的街區。本大區一白人家庭製作了幾千個免費反市府計劃的小旗幟。我自己親手把其中200個,用兩天下班後的時間分發到了200個家庭,讓他們全部豎在自家的庭院門口,以表達對市府計劃的抗議。

本周二周三市府舉行正式會議,幾百號居民到市府反對,發言踴躍,抗議市府對我們區的不合理規劃。到了本周五,市府公開告示:擱置除大道沿街之外的所有內街規劃。至此,我們第三階段取得勝利。並且我們的統計結果被市府放在官方網站,作為他們為什麽放棄的依據。---這些基本的、最原始的、最艱苦的工作,幾乎全是我們華人居民在炎熱的夏天一步一步完成的。

當然,我們還有一定的工作要做,尤其是防止市府執政集團的隨時反悔。

這次實踐告訴我們,大家隻要參與,隻要堅持,居民就有望成功。我們不要低估公民的力量。我們要發動所有關心問題的人。我們要研究問題的實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達到自己的目的。

--------
我寫這篇的目的,一是要大家理性認識自己社區的問題,積極參與社區的活動。華人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要把立法/法規看得太神聖。隻要不反對,隨便一個提議就變成法規了。當時一位前北京外院的老師跟我說,本區有一個大陸來的教會主持,不相信靠我們華人能反對成功 --- 舉的例子是UBC的居民事件。當時我請老師接通該主持的電話,我冒昧地和她電話溝通,分析UBC居民的結構多是新移民,不諳當地規矩,立論有問題,組織與發言也有問題,結果該主持也行動起來了。還有就是那個本省的“二月家庭日”的問題,當時我寫日誌說是我們的華人最早努力的結果。有幾個人留言質疑。當時我就覺得,為什麽我們這些受過教育的大陸移民,不加調查就隨便懷疑這些老華人十幾年的默默努力呢?

這次具體的公民現實活動,又讓我加深一次認識:隻要努力,就有希望。成與不成,都得先努力。參與的過程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的人與事。有些人不為名不為利,走街串巷,被拒絕也認。幹什麽都有不同意見。聽歸聽,動歸動。不啟動永遠不會有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maastra 回複 悄悄話 幹得好!也寫得好!
maastra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
楊子 回複 悄悄話 謝你,知縣。

溫哥華的市府目前是個非常畸形的政府。十幾個議員除了一個獨立議員,其餘全是一個黨的。所以這個黨在很多議題上一手遮天,根本不理睬每個區的民意反映。(注意:溫哥華的議員選舉不分區,是一攬子計劃。而很多區的利益與我們的利益是衝突的。)

我們不能用黨派分化的另一原因是:反對黨實際已不存在,能人都到省裏聯邦任職去了。指望新的反對黨集結還有時日。所以我們選擇了不提黨派、不提選舉的策略。

在這裏,我再次呼籲:“華人一定要選華人”是極為錯誤的提法,上次出賣Combie走廊的地鐵計劃,就是華人議員雷在最後的關鍵時刻,改變了主意投了一票給地鐵建築公司,結果把周圍的大眾利益全給出賣了。現在他還是市長的左右臂之一。另外兩個華人議員也是市長的幹將。
臨江縣知縣 回複 悄悄話 我們這旮旯也有過這樣的故事。
我們這裏各南加州的小鎮,是美國排名前100名最適合居住的的鎮子,在華人社區很有些名頭。這有一片廢棄的油田,歸 Shell 所有。Shell 一直就想把這片地方開發成住宅區。有一年,他們聯係上了兩個市議員(共5個),把改變Zoning 的議案提交市議會討論。一群老百姓(以上年紀的白人為主)極為不滿,因為這一變化將極大增加業已擁擠的交通負擔。他們到處發傳單,要在馬上到來的市議會改選中把那兩個選下來。結果,一個被選掉,另一個僅以幾票艱險過關。這個提案於是被擱置。從此,很多年了,沒有任何市議員膽敢再提此事。
建議你們不要停留在為了項目而鬥爭的低層次,要把鬥爭升級到議員們的政治生命的層級,和下次的議員改選聯係起來。積極在市議會,甚至與省政府裏尋求支持,或找可有作為的挑戰者,直刺敵人的死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