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微軟CEO被人家列了“九+1”樁罪

(2013-08-25 01:57:24) 下一個

薄熙來被列了三大罪,就搞得十幾億人天天不吃不睡跟著追。人家《洛杉磯時報》周五給微軟的CEO Steve Ballmer列了九條罪,結果也沒見那個老美忒當回事。都說咱中國人沒良心喜歡落井下石。那老外呢,人家CEO還沒落井呢,就開始下石。所以說,老外更壞。可不同的是,咱中國人是把落井的人往死裏整,你落了井,我再下石,砸死你。人家老外呢,你還沒落井,我先下石,把井填滿了,你再落井,反正死不了。所以那,老美的對手,敗了;握個手;走人。咱中國的對手,敗了;推下井;落石頭;讓你在下麵,一輩子上不來,下輩子再說。
 
洛杉磯的時報網絡登的標題是《從平板到Xbox One: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的九大失誤》(Microsoft CEO Steve Ballmer's top 9 flops, from Tablet PC to Xbox One)。說人家Steve執掌微軟13年,失誤連連,就有九件大糗事在人前提不起來。尤其近年來,消費產品市場化成為一大主流,但微軟卻很乏力,判斷屢屢失誤,沒有做出領袖產品,使公司不能成為市場的主導者。

來看看微軟未能達到預期效應的產品:

1.Tablet PC

在蘋果發布iPad的十年前,微軟就開發出了一個Windows XP版本,用於使用筆的平板電腦,類似Palm和 RIM。那時候蓋茨雖不是CEO,當還執掌著微軟,其實到了2006年,Bill的權利才全麵給了Steve。當時Bill放言,Tablet PC會在五年內變得無處不在。但是說歸說,蓋茨和鮑爾默都沒有付諸“設備”的行動,還寄希望於下手公司去做硬件,結果錯過了機會,給了Apple開發的時間和空間。再是,沒有看到觸摸技術和以用戶為中心的營銷策略的重要性,而這正是iPad成功的兩大要素。

2.Surface平板電腦

微軟在2012年發布了一款Surface平板電腦,一是價格貴,二是沒有推銷,三是沒人給它開發APP。雖說Steve請求開發者社區為它開發應用,但卻沒有給人家什麽好處的實質許諾,開發者不踴躍,致使客戶沒辦法用。
 
剛過去的這個財季,微軟營收199億美元,卻計入調整Surface RT平板電腦庫存9億美元支出,可見銷售表現多疲弱。微軟最近下調RT和Pro兩款機型的售價,但人家iPad馬上跟進,根本沒給它發揮的空間。一些大訂單,例如洛杉磯聯合學區的合同,被iPad給搶了。

盡管微軟自己在平板上未能獲得成功,但仍然拒絕向蘋果的產品提供Office軟件支持,致使許多潛在客戶都轉向了微軟的對手,例如Google Drive。

2008年微軟發布Windows 7係統時,有人問Windows前主管Steven Sinofsky,Windows部門與Windows Mobile團隊的合作情況如何,他的回答是“沒有合作”。對此,很多人記憶猶新。就是說Steve Ballmer根本沒把公司的資源合成在一起。可能由於Ballmer不算一個“技術人員”。
 
3.Windows Phone

我們知道,微軟在手機市場上也是先驅之一,該公司曾試圖模仿Windows在台式機和筆記本上的觀感,為手機用戶提供簡單易用的體驗。微軟最初的Pocket PC後來進化為Windows Mobile,再後來又推出了Windows Phone。但蘋果2007年發布iPhone後,微軟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所占份額,就從當時的近50%,一路下滑,直到今天的個位數。在Steve的領導下,微軟與昔日的對手諾基亞達成合作,合縱對付iPhone,但起步太晚,終對Window Phone地墜落起不到多大的墊鋪作用。

4.Zune播放器

微軟在音樂播放器方麵也是先驅之一,96年就推出了Zune。但他不思進取,不加於進一步優化,結果被人家Apple的iPod後起追上超越。Zune在市場從來沒有超過10%,到了2011年,不得不停銷Zune音樂播放器,可謂曇花一現。從此,人家iPod一路高歌,無人與之匹敵。

5. 必應

微軟見證了穀歌的發展曆史。當GOOGLE崛起成為搜索王國之後,微軟在本世紀初的那幾年也試圖建立自己的網絡搜索架構。但曆史的車輪轉得太快了,當微軟2006年推出Live Search搜索服務的時侯,“GOOGLE”已經變成了字典裏的正式動詞:與“Search”同意。毫無進展的微軟,2009年改個名字將這項服務更名為必應(Bing),希望為自己帶來新的好運。正巧,今天溫哥華的一位專欄作家Geoff Olsen寫了一篇“A ruse by any other name is still a ruse " 諷刺BC自由黨想改個名就可以了了過去的事,就可以有起色,說那就像中國文革中的改名潮,是無濟於事的。 --- 這個題目對微軟從LIVE到BING,實在是太妥切不過了。
 

雖然BING包含了一項搜索積點回饋計劃,允許用戶贏取平板電腦等獎品,並向用戶提供星巴克禮品卡等小甜頭。又怎樣?有幾個人會去用?微軟還與雅虎、與FACEBOOK結成合縱聯盟,將搜索業務進行合並。但BING所占的市場份額一直步步下降,目前穀歌的搜索流量相當於BING的四倍。這就讓我們想到魏韓齊趙合縱,也不敵人家一家“秦”的“野蠻”進攻。

6.Windows Vista操作係統

2007年,微軟發布了多個不同版本的Windows Vista操作係統,給用戶很多不便:1)Vista的用戶界麵和搜索功能頗受歡迎,但load太多的後台運作,致使啟動速度超慢;2)係統總在用戶安裝程序或執行任務前彈出警告窗口,讓用戶不勝其煩。雖說此舉旨在提升安全,但嚴重減低了易用性。總之客戶不願意升級。直到今天,十幾年都過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PC仍在使用XP,即使微軟說不再支持這產品,但用戶覺得就是沒必要更新。而Vista至今都沒有占到windows份額的五分之一。當然,另一原因是,很多用戶直接從XP升級到了Windows 7,這是目前被最廣泛使用的操作係統。

7.Windows 8操作係統

微軟並沒有吸取教訓。去年10月,微軟為了對抗APPLE的iOS,推出了支持觸摸技術的Windows 8,但產品沒能引發用戶廣泛興趣。原因在於,是他完全改變了傳統Windows運行方式,取消了“開始”按鈕等功能;改用基於拚貼的布局,類似於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上的移動OS布局。這就像,你非要拿裝修小公寓的理念和布局,來裝修百萬的大豪宅。當然,再加上傳統PC銷量的下滑,Windows 8沒了舞台,所以在市場上表現極不理想。微軟說10月份會發布Windows 8.1,再加上傳統的“開始”按鈕等,這大概就是Steve離開CEO崗位之前,所能做的事了。

8.Xbox One遊戲機

微軟曾表示,Xbox One用戶必須擁有不間斷的互聯網連接,以便聯網認證,這激怒了許多潛在購買者。你家孩子往一個下載的遊戲,隔幾分鍾就有微軟連線看你是否合法(同一個IP),這不就是斯諾頓講的其中之一的盜竊麽?雖說後來微軟被迫取消了這個限製性政策,但很多用戶已經購買了他的對手品。與Xbox One直接競爭的就是索尼的PlayStation 4,人家一開始就頗受視頻遊戲玩家歡迎,這些玩家多數是討厭微軟的限製性才加入索尼的。

9.NBA薩克拉門托國王隊

最近,Steve曾聯合投資機構試圖收購NBA薩克拉門托國王隊。盡管此事是個人行為,與微軟無關,但收購計劃的失敗被媒體描繪成Steve對微軟運作不轉得的縮影。今年春天,Steve牽頭的投資團體,敗給了矽穀小型軟件公司Tibco CEO Vivek Ranadive牽頭的投資團體,沒能將國王隊攬入懷中。當時報道稱,薩克拉門托市長Kevin Johnson說,NBA把Vivek Ranadive視為“一名夢想家”。所以把它給了Vivek, 而不是Steve。不過,我覺得灣區有點地區歧視。

10.我再加上一條:IE瀏覽器,MSN 和SKYPE

13年前,市占率高達70%的IE瀏覽器,先後落敗於Firefox和Chrome;現在雖然好一點,但實在不該這般丟份。本來MSN是IT行業最流行的通訊工具,但一直沒有加入更多的適時功能。沒辦法才買了SKYPE。與SKPPE合並後,強行要求人家關掉MSN,如同強行取消”開始“鍵一樣,讓人討厭。

更可恨的是,SKYPE的標頭不能設計成自己喜歡的樣板,就像現在的文學城樣板框一樣,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樣式、底色、和內容。--- 例如“文學城,我來了”,你能改成“文學城,我走了”,怎麽改?太不友好了吧?

最要命的是,我和A的通訊,希望考貝點到B的框,每次都得”TEXT“摩的,才能把我跟A有聯係過的顯示內容和時間消掉,這對實際工作中同時和n+1個人通訊的使用者,是非常不方便的。可以說,是對MSN的徹底倒退。微軟的一位大佬跟我說,這是防止”劈腿“的考慮,我說是弱智。--- 其實就是那個為了記錄時間的背景暗框給害的。不能改改嘛?可見Steve一類根本不曾實戰過。否則就他那個性,麵對如此低能的”通訊玩具“,一定會挑起來罵娘,像薄熙來一樣,煽他的主管一個響亮的五指。
 

好了,十大罪都列了,也該判個死緩了,所以他就走吧。走之前他可以申辯,我幫他總結一下:

過去13年,微軟在股市上的潰敗,很大程度都是由於該公司在消費者產品市場上屢屢失誤。雖說2006年之前,Bill Gates對微軟說了算,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13年來這個龐大“帝國”的CEO,一直是就要退休的Steve Ballmer,他的責任是直接的。雖說他領導的微軟的確推出過Xbox 360等成功產品。然而,未能很好地整合公司內部資源,未能將BING成為微軟框架的一個支撐,未能抓住移動計算的機遇,未能盡快完成觸摸與WIN的融合,終使公司失去了競爭優勢。
   
雖然鮑爾默幾十年來一直都是微軟的二號人物,但他從來就不是微軟CEO的理想人選。他的性格、眼光及專業能力都無法與該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相提並論。蓋茨是一個真正的天才和夢想家。另外一位與蓋茨不相上下的傳奇人物則是蘋果的前CEO史蒂夫•喬布斯( Steve Jobs),他們既是合作夥伴,又是競爭對手。雖然鮑爾默以他的銷售能力著稱,但沒有蓋茨的遠見卓識,也沒有一位像喬布斯那樣的亦敵亦友的夥伴。

過去13年,鮑爾默所作出的每次決定似乎都是某個部門相關的產品,而沒有一個整體計劃。像Windows XP、Xbox 360、Xbox Live以及Office,的確為微軟創造了巨大的利潤,但其餘的決策則使公司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錯失一次又一次的機遇。

鮑爾默一直以來都不算一個技術人員,但他現在該意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Windows、Windows Phone、Xbox和在線服務應該有一致的設計語言,有個堅實的交匯基礎,才能使微軟的不同業務平台實現更快地轉換。微軟最新的Office 365、SkyDrive、Windows 8及IE產品都值得體驗。然而,這是鮑爾默花了太長的時間才實現了公司內部的跨平台合作。實在落後於時代的步伐。即使到今日,在移動和搜索領域,微軟仍在追趕其它公司;在社交領域,微軟幾乎一事無成。
如果說科技領域的競爭是一場接力賽,那麽,在鮑爾默接棒蓋茨後,微軟已經在這場賽跑上落後於穀歌、蘋果等對手。鮑爾默最近的重組計劃,說明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失誤,讓公司失去了競爭優勢。然而,鮑爾默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已經太遲了。他說退休是因為公司需要一位能夠帶領微軟向“設備和服務的公司”轉型的新CEO。是不是說,他知道公司需要轉型,但卻不知道該如何製定轉型策略。

鮑爾默是一個出色的營銷主管。對一般的公司來講,這樣的CEO就不錯了。但對於頂尖的技術公司,光會賣的CEO是不夠格的。它需要對下一代產品的瞻前性,和對新產品的執行力。或許微軟的下一任CEO理想人選是微軟前軟件業務主管Ray Ozzie,他既懂市場又懂技術。遺憾的是,Ozzie三年前就離開微軟了。

下台就下台吧,不用把對手一定要辦成鐵案,再被踏上一隻腳,我們畢竟也享受了Ballmer所領導的微軟的很多成果:Windows 7、Surface RT、Xbox 360等優秀產品 不是嗎?何況一代人隻管一代人的事,他成於桌麵,別與移動,也是該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楊子 回複 悄悄話 “但對於頂尖的技術公司,光會賣的CEO是不夠格的。它需要對下一代產品的前瞻性,和對新產品的執行力”。 這裏談的就是兩個層次:一是前瞻性,二是執行力。
solo1 回複 悄悄話 鮑爾默遠見是有的,但沒能轉化為產品。專業技術人員通常不是好的創新人員。十多年前,我冒昧鼓動過他做uPhone,他有興趣但手下沒有人有興趣,就不了了之。iPod, iPad的創意都是來自外界,大公司主要是把各種專業技術組合起來,Steve Jobs就是這個樞紐連接作用。
swan2004 回複 悄悄話 提一下關於WINDOWS PHONE那一段,iphone第一之前,SMART PHONE 操作平台的絕對老大一直是SYMBIAN,即便iphone問世後的一兩年裏,盡管市場占有率一路下滑,SYBIAN還是占據第一的位置一段時間。真正意義上終結SYBIAN的是ANDROID,同時它也成就了三星手機,以及諸多之前不得SMART門其入的手機廠商,像HTC,華為。
vesper 回複 悄悄話 可悲的是到最後,連“出色的營銷主管”也拱手相讓了。Surface就是一個證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