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移動計算的時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2012-11-30 06:43:31) 下一個

蘋果家父喬布斯說,他的偶像公司是HP,他多麽希望蘋果能像偉大的惠普一樣幾代傳承;他可不希望APPLE像IBM那樣沒落。如果今天喬布斯在世,一定會氣得發毛。他看不上的IBM傳承人,不僅沒有把IBM給廢了,而且還搞得有板有眼。倒是他所仰慕的惠普,派係紛爭,方向不定,傳承一灘糊塗。

惠普,這個幾乎人人皆知的公司,在傳統計算的時代,曾經書寫過多少偉大的輝煌。但在步入移動計算的第一役,就敗給了自己的粉絲喬布斯。智能本/觸摸本、平板,全線敗北;傳統電腦步步敗退;打印機從底端到高端,廣被侵蝕無一幸免;服務器網絡雖表現不差,但被IBM、CISCO、Oracle、Dell等一路夾擊,不得絲毫鬆懈。可以說,過去幾年一路撞黑,步入混亂無序。

惠普最新發布的聲明意味著,惠普管理層承認當初不但“買貴了”,而且“被騙了”。但市場交易的規則很簡單,買方願意買,賣方願意賣。圖為惠普現任CEO惠特曼。 
     HP現任CEO惠特曼(Meg Whitman)

為減計自爆醜聞

11月20日,惠普公布
2012財年第四季財報,說Autonomy業務不值那麽多,得減計88億的非現金商譽,對無形資產減值,所以第四財季淨虧69億(而上年的同期淨利潤2億)。這消息讓全球嘩然。惠普便申明:“前Autonomy的某些人蓄意誇大了公司的業績,從而誤導了投資者和潛在收購者。由於這些錯誤信息,以及信息披露的匱乏,都嚴重影響了交易發生時惠普管理層對Autonomy真實價值的判斷能力。”

惠普去年以102億收購了Autonomy。而惠普的這個聲明就在說,我們惠普的管理者,當時瞎了眼,不但“買貴了”,而且“被騙了”多付了64%。世上交易就是交易,一個願買,一個願賣,成交了就是成交了,天下還有後悔的藥?

那麽,現在惠普要重新審視這樁收購,難道當初買貴的責任隻是人家Autonomy“誇大”業績?難道沒有表明,你惠特曼在內的一派惠普管理層,實際上不懂市場不懂業務,隨便急病亂投醫亂喊價,犯下不可推卸、不能挽救的錯誤?

Autonomy是誰?

Autonomy軟件公司的總部位於英國劍橋,成立於1996,主要研究開發用於搜索非結構化數據,如電子郵件、電話和微博消息等不適合傳統數據庫數據的軟件。簡單來說,它的工作原理類似一款企業內部或者站內的搜索引擎。它的客戶集中在電信和政府市場,中國移動也是其大客。

被惠普收購前,Autonomy在英國倫敦交易所的上市代號AU,或AU.L。Autonomy的官方網站上表明,“每個季度都嚴格按照IFRS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規定提交報告。”

Autonomy創始人是劍橋大學的Mike Lynch教授。隨著惠普收購Autonomy,Mike加盟了惠普,在惠普軟件部擔任領導。據計算,出售Autonomy使Mike個人得到了8億元。今年5月Mike從惠普離職,有報道說他在倫敦建立了個針對科技公司的投資基金。

交易的前後

2011年8月,時任惠普CEO Léo Apotheker宣布收購Autonomy。2011年10月,惠普宣布收購交易完成。期間,惠普也完成了CEO更換:Leo下台,Meg Whitman上台。

其實,洽購當初很多人就說惠普出價太高。102億比
收購前Autonomy的收盤價溢出了64%。再說,當時甲骨文CEO Larry Ellison公開表示自己曾拒絕Autonomy的60億出價,為此,Larry還和Mike打了一場口水戰實際上,惠普內部也有人直言收價太高。據《財富》雜誌報道,時任惠普首席財務官的Cathie Lesjak在董事會上爭辯:“Leo,100多億收購Autonomy很不妥,對方要價太高了”。不過,Leo未采納Cathie Lesjak的建議,執意進行收購,希望借此交易帶領惠普完成從硬件到軟件的轉型。但是,收購還未完成,Leo就被惠普董事會踢了出局。Leo下台之後,惠普有大把的機會也有大把理由停止這樁交易。然而,不出意料的是,新CEO惠特曼和惠普執行董事長Ray Lane還是一樣支持收購Autonomy,一樣認為物有所值

Mike從惠普離職前,記者問他,對於估值過高的質疑,他回應:“Autonomy是一家上市企業,它的市場價格放在那。很多軟件企業都曾競購過Autonomy,而惠普的出價是由市場決定的。”就是說,規則很簡單,買方願買,賣方願賣。願打願挨。現在說買貴了被騙了,有人信嗎?

惠特曼脫不了幹係

事實上,對任何一個買來的部門,要能整合好,談何容易?當年惠普買了康柏克,怎麽樣,還不是買來掛在那,然後讓它自行消滅?當年Seagate買了Maxtor,還不一樣後來消失?現在惠普高額買下Autonomy,一樣不可能馬上完全整合馬上表現絕色。今年5月,惠普公布的第二財季業績,Autonomy部門業務大幅下降,當時惠特曼評價Autonomy“表現令人失望”。在公司會議上,惠特曼對分析師說,“這不是產品的問題,也不是需求的問題,也不是對手太強,隻是我們企業內部的問題。Autonomy沒有和其他部門融合好,比如沒能充分發揮能幫它的銷售部門”。就是說,今年5月惠普還還認定隻是整合不佳。到了年底要撇賬,就說是人家作假賣貴了。

在企業並購時,通常會對被並購對象進行詳盡的調查。惠普曆史上進行過那麽多次的並購,能沒有此類經驗?收購之後進行大數額的資產和商譽減記,那不是常有的事嗎?2008年,惠普斥資139億收購了紐約的IT技術服務公司EDS,到了2012第三季,惠普便一次性減計與EDS業務相關的資產108億。相比之下,這次惠普對Autonomy的減記還算小的呢。
 
當時執意按原價收購的是你們,現在又說不值“被騙”的還是你們。如果說Leo先拍板要並購該為惠普“被騙”負責任的話,但LEO下台之後,你惠特曼和惠普執行董事長萊恩繼續強力推行並購,應該說責任更大,更脫不了幹係。
 
到底是誰的錯?

這次,真的是上市10年的Autonomy有“出格”行為嗎?很明顯,有與沒有,都是過去式。而88億美元減記的背後,表明的是一個現在混亂的惠普,是一個沒有人願意為明天負責的惠普。

記得日本汽車打敗了美國車,為了別掉日本車的名譽,不惜編科幻故事,硬說人家的刹車有問題,聳人聽聞損人為利己。美國人哪點勾當,不會對自己紐約的EDS說三道四,減計108億都認可正常。可一到了外國公司,就開始說事了。老美太黑,一點也不屈說。你說人家
英國Autonomy會計欺詐,要把88億資產減記。人家錯了,你呢?其實,指責人家本身就是雙刃劍,你這消息一出,資本市場對你惠普董事會和管理層的質疑就全麵開始了,如同溫家寶要辦鐵案,連帶把共產黨整個給攤到了世人的斬板上。

惠普說,今年5月時任Autonomy CEO的Mike Lynch被HP解雇之後,有人告發Autonomy會計作假。惠普隨後發現“Autonomy一係列不恰當的會計行為”、“Autonomy蓄意誤導股東”。那麽,是否可以用同樣的邏輯懷疑一下,上一季惠普對企業信息服務部門EDS進行的108億資產減記,是不是美國的EDS有一係列不恰當的行為被惠普當局給掩蓋了?

過去幾年,惠普CEO像走馬燈似地頻繁變動,高層換核心業務也換,核心的PC和打印機業務被“邊緣”,麵臨Xerox,Lexmark,Brother,三星的大力挑戰。到目前為止,惠普股價已累計下跌近50%,創10年新低。

另一方麵,Mike當然不能承受惠普的這些“誣蔑”,他否認惠普的指控,並感到“震驚”。他說自己沒有任何錯誤。他對記者說,在惠普公告這一消息之前,他並未收到任何通知,也沒有相關部門與他聯係過。惠普則表示,已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執法部和英國嚴重欺詐辦公室聯係,將進行民事和刑事調查。惠普采取法律行動是“為股東挽回損失”。目前,這兩家政府部門還沒發表任何評論。

惠普的問題可否有解?

惠普上季減計108億,這一季又減計88億資產,一下兩百億就不見了。上市公司就是好胡弄,反正又不是自己的錢。說其中50億與Autonomy有關,其餘都是“惠普近期股價,以及市場預期表現遭遇的阻力”形成的。反正就編吧,現在不編豐田刹車有問題,就編三星打印機接口有漏洞。

現在你惠普訴告,必然對Autonomy財務的調查要持續多年才會有果,那時大概黃瓜菜都涼了,屆時CEO Whitman也不知道到哪去了。減計就是減計,都會成為既定的曆史事實,不會有絲毫改變。而損失真金白銀倒黴的,就是大股東小股民,和那倒黴蛋Mike教授。

CEO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辯稱:“董事會的大部分人都在,並投票支持交易。我們對此感到非常糟糕。董事會依靠經過審計的財務報告,審計方是德勤。這不是小會計公司。”她表示,惠普還曾聘請畢馬威對德勤進行審計。不過“當有人給我們指明正確方向之後,我們現在了解的與他們當時看到的不同”。是Autonomy前管理層誇大了營收和毛利率,對潛在收購者造成誤導。Autonomy高管錯誤地將來自低端硬件的營收統計為軟件營收,並將與合作夥伴之間的授權交易記為營收,即使並沒有任何客戶購買相關產品。Autonomy宣稱該公司的毛利率為40%至45%,但實際毛利率隻有28%至30%。盡管Autonomy總是自稱為軟件公司,但該公司營收的10%至15%來自虧損的低端硬件銷售。此外,在一些交易完成之前,Autonomy就已經將授權營收記賬。由於會計欺詐事件發生在惠普收購Autonomy之前,因此惠普花費了很長時間才掌握情況,所以到今日才將事件公之於眾。他說,Autonomy沒有一套良好的賬本,沒有真實反映公司內部的財務狀況。一些關鍵的文檔缺失,而惠普不得不在各處收集信息。

在收購交易中,Autonomy的財務顧問包括投資銀行Qatalyst Partners、瑞銀、高盛、花旗、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而惠普的財務顧問包括Perella Weinberg Partners和巴克萊資本。Autonomy的法律顧問為Slaughter & May and Morgan Lewis,而惠普的法律顧問包括Gibson, Dunn & Crutcher、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Drinker Biddle & Reath和Skadden, Arps, Slate, Meagher & Flom。

Enderle Group科技行業分析師Robert Enderle說,他從未見過如此規模的財務誤報和虛假陳述。如果這一指控被證明屬實,那麽惠普應當得到大筆懲罰性賠償。然而人們不禁要問,難道收購前惠普沒有詳細核算,就拍板成交了?惠普還真以為自己是農民找媳婦,圓房是才挑頭巾,才看到廬山真麵目?難道HP的頭頭和會計真是這麽老土?你不會信,我也不信。
 
湧動背後的目的

今年5月Mike一被解職,事件就被Autonomy的一名財務告發,隨即惠普的總法律顧問John Schultz牽頭,啟動了內部調查,由普華永道對Autonomy的曆史財務進行再評估。
 

CEO惠特曼表示,前任CEO Leo Apotheker和前首席戰略官Shane Robison是推動惠普收購Autonomy的關鍵人物。他們希望通過收購Autonomy,使得惠普業務多樣化,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當時我們大夥也認同,以110億美元收購Autonomy是惠普轉型計劃的關鍵部分。2
011年9月,Leo在擔任惠普CEO 11個月後被解雇,Shane也很快離職。如今,Leo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對現在公布的情況感到“震驚和失望”。他會協助惠普和相關部門徹查這一事件。

然而,麵對Autonomy會計欺詐,CEO惠特曼現在告訴市場Autonomy技術和產品並不錯,Autonomy終會成為惠普的增長引擎。這不就是說,惠特曼隻是希望惠普趕快擺脫以往的係列麻煩,好輕裝上陣向前發展。就像溫總一廂情願地說“希望大家把我忘記”,挑了事又想溜,天下有這等好事?因此說,如同溫總把對手打翻了,目的得到了,就要收場不玩了,顯然,CEO惠特曼的目的其實在於減計,她捅亂了馬蜂窩形成了減計的氛圍,她就想溜了。她就是希望惠普一係列的壞消息到此為止。但這次她真的有點玩大了,如同溫把薄事件玩大一樣,可能越演越烈,雪球還在後麵,甚至造致一派不可收拾。

惠普的業務現狀並非壞得一灘糊塗

從上周惠普的第四季報表看:惠普該季度淨營收雖說同比下降6.7%,但仍然有299.6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321.2億美元),其實和預期相差不遠。

本來除了Autonomy因素之外,惠普所有的主要業務部門,營收都出現了滑坡。其中,PC部門營收同比下降14%,打印機部門營收同比下降5%。其實這些才是問題的關鍵。四財季惠普淨虧損68.5億美元,或每股3.49美元,根本就是主業務出現了問題。(去年同期盈利2.39億美元,或每股12美分)。

惠普這艘巨輪太大了,目前在全球有30萬名員工,就是說,他用蘋果30%的業務,養著3倍於蘋果的人。從對社會的就業貢獻,比蘋果高上多了。可惜負荷太大累了自己。所以公司正在重組,希望效仿IBM的模式專注於大企業服務。但這麽一艘大巨輪,要改變模式談何容易。當年IBM也是折騰了N年才消停走入正軌的。這幾年HP就是重演當年IBM重組時的折騰。所以說,Autonomy事件的出現,隻是一係列問題的一局表現。就像還未到達目的地的飛機,駕駛員麵對不穩定的氣流,給大夥找點由頭,惠普的管理層就是在給資本市場找一個由頭而已。其實,這對管理者的後續經營是好事,對投資人也是好事:撇掉包袱,輕裝上陣,以利發展。目的不錯,但手段太狠心太黑。和中國的CEO一個德行。

總之,內鬥不斷的HP,亂了方寸。在移動計算的第二波,不僅沒有發揮自己所控的龐大市場,而且幾乎毫無反應,因此再次失去了“多元發展”的機會。所以說,HP老矣。未來,她要在移動計算的前台再弄個潮兒(他在後台的服務還是有點實力的),那唯一的指望,就是他再去收購一家移動計算的公司。至於會不會再出這樣的會計“欺詐”,那就得看未來的那個CEO會有什麽樣的造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楊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花花。

謝謝Mogami捧場。目前沒微博。
mogami 回複 悄悄話 請問樓主有微博嗎?很喜歡樓主的文章。
比花花還花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好, 頂
楊子 回複 悄悄話 就是撇賬
6ba6 回複 悄悄話 減記是撇賬吧?英文是 write off 麽?
楊子 回複 悄悄話 今天的SPOTLIGHT

Shareholder Suit Targets Deloitte, KPMG In HP-Autonomy Accounting Scandal

A new class-action lawsuit in the on-going HP-Autonomy accounting scandal case targets accounting giants Deloitte and KPMG.
mw! 回複 悄悄話
這個交易的目的就是HP的管理層想要交易回扣而已,這麽簡單的事情還看不明白?美國大多數巨型公司的高管層都腐敗了,根本不動腦子管好自己公司,成天想著好處、回扣......公司倒了不要緊,隻要自己荷包滿了就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