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冷齋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20年,在北京創辦《京津晚報》,1928年參加革命軍北伐。1937年初任河北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兼宛平縣長。“盧溝橋事變”期間,作為事變地區的行政長官,置身危城,與敵周旋,在同日軍談判交涉中,堅持守土有責、寸土不讓的民族氣節。
抗戰勝利後,他以證人身份,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時出庭作證,曆數日軍罪行,為同胞伸張正義。
“河山寸土屬中華,保衛毫厘敢失差。逆料風波終險惡,不敢蹈隙與乘暇。”
這是王冷齋抗戰敘事詩。1937年伊始,臨危受命的王冷齋前往宛平縣上任,決心與愛國軍民一起保衛宛平、保衛平津、保衛祖國山河。
一天下午,宛平縣政府大廳裏,正在主持會議的王冷齋忽接警察局長報告,日軍大隊長一木青直在東城門外請求進城,說是來祝賀縣長閣下就任。王冷齋想了想說:“既然是為表示友好而來,況且隻是兩個人,理應以禮相待。”於是,一木青直成了第一個進入宛平城的日本軍人。在此之前,日軍雖然占領北平的鐵路樞紐豐台一年多了,但始終沒有一兵一卒能混入近在咫尺的宛平城。
一木青直平時總是騎著大洋馬橫衝直撞,可今天卻變得很反常,徒手步行而來。他身後跟著一個曹長,一進城門,那曹長便踢起正步,一副木偶似的動作,惹得城內百姓們不禁啞然失笑。可誰也沒有料到,這曹長竟是個老練的炮兵測距手。由於宛平城有三四丈高的城牆遮擋,日軍無法測定炮擊城內目標的距離,為此他們便借此“祝賀”之機,進城來步測距離。幾個月後,“七七事變”爆發那天,日軍架在東門外沙崗的野炮之所以能首發命中縣政府大廳,其源蓋出於這個曹長的步測。
此後,日本駐軍參謀秦島中佐,帶著畫好的地圖前來,要求縣政府按圖割地,氣焰十分囂張,胡說“你們最高長官宋哲元已經同意,我要在大井村修機場,馬上簽字吧。”王冷齋洞悉日本侵略者的侵略陰謀,嚴正申明,圖中的河流、橋梁、道路、田野,是老百姓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割讓土地是絕不可能的。況且我也沒接到上峰的指示。日軍頭目氣得咬牙切齒,繃緊了一臉的橫肉,威逼道:“這是華北駐屯軍司令部(駐地在天津)的命令。”王冷齋毫不示弱,拍案而起:“我又不是你們日本國的官,不簽!”秦島中佐狠狠地瞪了一眼王冷齋,轉身向特務機關派來的陪同齋藤撇了一下嘴,兩人扛起準備量地的工具,憤憤而去。
硬的不成,又來軟的。日本特務機關長輔佐官寺平又來勸說:“我們建機場是為了日中兩國共同的利益,占不了多少地,專員閣下要是同意了,大日本不會虧待你。”寺平的言外之意很明顯,是在引誘王當漢奸。王冷齋堅定地說:“出賣國土的事不但我不幹,大井村的老百姓也不會答應。”經過半天唇槍舌戰,寺平見沒有什麽轉機,便甩下一句話:“請專員閣下考慮後果。”王冷齋回道:“,我在宛平任職一天,不可能劃出大井村!”
日本特務機關兩次敗北後,又指使漢奸暗中出高價收購大井村民的土地,唆使村民來縣政府過契,王冷齋及時識破日寇詭計,教育廣大村民明辨是非,不上敵人圈套,致使日寇陰謀又一次未得逞。
在前後4個月的大井村事件中,日寇雖然使用了各種卑劣手段,但始終未能如願,最後不得不用武力攻打宛平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曆史證明:大井村事件是“七七事變”的序幕,目的是要封鎖整個北平,迫使北平中國守軍投降。假如大井村陰謀得逞,日軍也許沒有必要攻打宛平了,曆史就可能要重寫。
“暗影沉沉夜戰酣,大刀隊裏出奇男。霜鋒閃處寒倭膽,牧馬胡兒不敢南。”
這是王冷齋抗戰敘事詩之二。在日本侵略者麵前,當局步步退讓,人民和愛國官兵堅決抗戰,殺退敵人。7月8日,日軍多次攻打宛平城,迫擊炮彈命中專員公署,多虧事先有備,提前轉移,否則傷亡更大。麵對敵人的瘋狂進攻,王冷齋調動城內警察積極配合駐軍,堅決反擊敵人,保住了城池。當天黃昏,何基灃旅長親自組織大刀突擊隊,勇殺敵陣,戰果卓著。此後,在部署軍事防禦的同時,駐北京守軍副司令,北京市長秦德純委派王冷齋、冀察外交委員會主席魏宗瀚、委員林耕宇、綏署交通處副處長周永業,到北平日本特務機關交涉。隻要日方答應雙方同時撤兵,則我方仍願與之作和平談判。
8日11時許,我29軍吉星文(抗日名將吉鴻昌之侄)團一小部與日軍約600人作戰,將日軍擊退。當日下午日方通牒宛平縣當局,聲明限6時以前將縣城讓出,否則決以武力攻城,被我方駁拒。下午6時許,日軍又以猛烈的炮火攻擊宛平縣城,炸毀了多處建築,炸傷了營長金振中。第29軍司令部下令前線部隊奮力反擊,宛平駐軍堅守陣地,駐守西苑的何基灃旅奉命從長辛店以北、八寶山以南向日軍反攻,雙方激戰至深夜,又成對峙狀態。
10日下午複有日軍數百名,攜坦克車4輛,野戰炮27門由豐台開出,自晚6時許,日軍又向我軍挑釁,當即發生戰鬥。雙方互擊約兩小時始停止。至11日晨,日軍又以步槍機關槍夾以大炮,向盧溝橋猛烈攻擊,我守軍奮勇還擊,迄晨2時猶在激戰中,日軍已大部分退至大井村。上午11時許,日軍再向盧溝橋一帶炮擊,企圖渡河。在這樣再度緊張的局麵下,北平戒備甚嚴,各城門洞口及市區衝要地點,均以麻袋裝土,作防禦工事。
在日軍挑起戰端的前二、三天,我軍指揮得當,仗打的很順利。如能乘勝前進,日軍就很難占領北平。日本後來調來大批援軍,形成敵強我弱的局麵,最終痛失平津。
王冷齋先生在北京先後住過西城區的東太平街、南長街等處。上世紀20年代,王先生在京辦起《京津晚報》和遠東通訊社。當時北京的報社大多設在宣武門外的棉花、椿樹等胡同一帶,報紙集散地則在南柳巷的鐵老鸛廟。故王先生將報社設在離南柳巷不遠的東太平街,亦住此處。《京津晚報》立論嚴正,不斷揭發軍閥統治和社會黑暗,早為統治者所痛恨。有一次安徽督軍倪嗣衝要求發表文章,並送來鈔票一束,被王冷齋拒絕。最後終因抨擊曹錕賄選,報社被封,王冷齋遭通緝,倉促遁走上海。
1937年王冷齋任宛平縣長時,家在北京城內的南長街路東,因他還兼任北平市新聞檢查所所長一職,所以他隻能每天上午到宛平縣城內的專署和縣政府坐班辦公,下午回城,晚上則必須到市新聞檢查所審閱稿件、處理各種公務,常常忙碌到深夜才能回家休息。
解放後王冷齋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文史館副館長,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和李濟深、章士釗、柳亞子、葉恭綽等來往頗多,寫下不少謳歌北京風物的詩篇。1960年6月21日王冷齋病逝,終年68歲。
中國什麽時候能學學印度,敢打敢幹,不要指望中國人能學日本或美國。美國政府budget $677 billion for the army. $6 billion for education and ask Chinese paid the budget for education--- sold 10 billion weapon to Taiwa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