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別人眼裏的中國(7):中國挑戰美國的科技地位?

(2007-01-16 19:41:02) 下一個

       中國挑戰美國的科技地位!-----美國右派的觀點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首先一定是個胸懷寬闊的民族。無論是友人、敵人、還是外人,無論是左派、右派、中間派,無論是善意、惡意、還是他意,他都能夠靜下心來看看別人的文章,洗耳恭聽一下人家的意見,開闊一下自己的視野。三人行必有我師,取它山之石,可攻世界之玉。何況知己知彼,方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老祖宗孫子給我們留下的寶典精義。

美國確有那麽一批人,老喜歡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總把中國放到他的對立麵。尤其在中美貿易逆差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對中國多加鞭笞。想想看,也真難怪罪他們,工作減少了,出口減少了,中國人來的多了,....發點牢騷也是有情可原。但真要跟中國過不去,堵人財路,那就有失公充了。本來這經濟社會不就是自由競爭嗎?你風光了大半個世紀,現在人家有樣學樣,剛從你那學了點皮毛,你就受不了了,也太小家子氣了吧?帝國主義就是帝國主義,我可以做你不可以做,太霸道了點。
 
再說,真要說中國在科技上超過美國,那可不是三年五載可以做到的。君不見高性能飛機發動機,大功率射天望遠鏡,幾乎所有的CPU,超大規模集成器件,LCD板材,高精度車床和自動封焊機,知識含量極高的產品,哪一樣在中國手裏?所以說沒有十年二十年,中國是不可能在科技尖端上超過美國的。我們不是妄自菲薄,但也不喜歡看到老美一味為反華而反華,聳人聽聞,無事生非。你說他累不累呀。

至於中美外貿逆差問題,我已經不止一次講過,這個數字是假的,並且假得離譜。早在95年聯想在北美敗北的時候,我就指出那是異地貿易的黑暗和人為地惡意操作,使得聯想在北美全軍覆沒。大概聯想的人說不清冤情和見不得人的原因,就那樣不了了之。國內的經濟學者和政府當任者,也沒當過一回事。三地異地貿易,就是把貿易數算在了出產地中國頭上,但利潤卻不在中國大陸,而是跑到了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歐洲,和美國,跑到了他們企業所在地的銀行,跑到了那些跨國公司的賬號裏。看似中國有巨額貿易順差,但那利潤順差可能不到這巨額貿易逆差的1%。我保守的估計,中美1.2萬億的巨額貿易逆差中8500億(70%以上)是這種利潤不歸中國的異地貿易造成的,也就說中國隻是做了個大大的冤大頭。

為什麽中國不去追冤大數,因為中國的考核是用數字說話的,誰傻了去自己堵自己的財路和官路。經濟學家不去追,因為追下去,一年也寫不了一篇論文,升職稱也要看論文數的!海外的愛國經濟學家為什麽不去追?一是礙他P事,追了又怎麽樣,那家公司會多給他一分一毫研究經費。二是,學者就是學者,那是紙上談兵的,他哪裏知道這多地巨額貿易的貓匿。

總而言之,不論他老美右派怎麽說,別信他那鬼話。既然他美國的最重要的國家利益是國家經濟和國家安全,那人家的國家為尚不是。要是那位大經濟學者,真的要想著書立說,想要搞清楚這異地貿易的詭秘,那一定有好文章做。咱保證一路幫忙不收分文。一來幫中國澄清這個老被人家拿來做文章的貿易差額問題,與國有利!二來揭露老美的明知有鬼而故縱的假麵具,與世界有利!三來幫我出了這口怨氣,咱可是為多地巨額貿易的不規範喊了經年,由於人微言輕,小誌不得酬!如果你有興趣,我先謝謝你,不過不要浪費了你的時間和精力!

我們就來看看美前參議員的文章:

《中國挑戰美國的科技地位》
      (
作者:美國前參議員 歐內斯特·弗裏茨·霍林斯 ( Ernest Fritz Hollings),
                  美國MBG Information Service商業信息公司總裁 查爾斯·麥克米林(Charles McMillion).

  中國在科技研發上的支出不斷飆升,目前已超過日本。最近一項權威研究表明,按照目前的趨勢,中國的研發支出將在4年後超過歐盟(EU),在7年後超過美國。如果中國的研發支出繼續加速,抑或美國的研發支出放緩,那麽中國可能會以更快的速度成為全球科技領導者。

  顯然,由於中國擁有眾多的人口和更低的生產成本。因此,美國要想保持其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軍事安全,其唯一方法,便是將一些最為先進的技術留在國內。要想達到這一目標,不能隻要求全球企業在美國特拉華州注冊、在中國上海進行生產,而應當要求它們在美國境內運營。

  經合組織(OECD)發現,中國的研發支出正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但在美國,這一增速隻有4%。

  中國驚人的科技進步,與中國政府精心製定的、“科學的”工業政策密不可分。

  中國政府最新一份5年規劃吸取過去的成功經驗,全力以赴獲取全球頂尖企業的頂尖專業知識,最近也開始支持自有品牌的發展。

  與日本不同,中國的政策事實上已吸引了全球所有領先的科技公司前往中國,在研發及生產方麵與中國展開合作。因此,單憑研發支出一個數字,並不足以說明中國的進步。中國已開辟了獲取全球領先企業科技、財務和管理能力的途徑。

  過去10年中,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不斷累積,目前已達到1.2萬億美元,而媒體對此興趣寥寥。

  隨著龐大的貿易逆差不斷積累,盡管美國政府和家庭新增了11萬億美元債務,但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卻低於全球的平均水平。相反,中國的增長速度卻是我們的3倍。

  美國貿易逆差反映的問題,日益超出了現有生產能力流失的範疇。60多年來,美國的科技優勢令美國在全球多數地區保持了軍事安全和經濟繁榮。現在,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卻反映出這一優勢正在不斷削弱。

  2002年,美國首次失去在全球高科技產品貿易上的傳統順差地位。自2004年以來,盡管美國在所謂知識產權方麵的版稅和費用收入(包括特許經營費)出現順差,但其在科技產品方麵的逆差還是不斷的擴大。換言之,自2004年以來,美國在科技產品及服務方麵已出現全球赤字。

  中國(包括許多在華生產的實力強大的全球企業),是造成這種曆史性轉變的關鍵。美國對華科技產品貿易逆差始於1995年,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方麵。目前,這一逆差已經加速增長並迅速擴散,延及多數科技產品。

  如果不是波音(Boeing)飛機和英特爾(Intel)微處理器(中國目前正在這些行業集中力量搞研發),美國喪失科技領先優勢的問題會更加明顯。

  的確,正如一位製造商所言,中國多數研發工作仍然是一種逆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中國明白,擁有巨大生產成本優勢的“快速模仿者”,能夠從他人的創新中收獲巨大物質利益。

  不過,中國也實現了驚人的進步,它在無線通信、磁懸浮運輸、導彈和空間技術等很多重要領域都取得了技術突破。

  中國付出大量努力,推動建立新的國際技術標準,以使本國企業能夠(更自由地)繞過外國專利,並要求美國企業向中國支付專利費。而中國的這些做法,都屬於目前最不為人所理解、也最為重要的經濟和軍事問題。

  問題的關鍵是,對於中國的所作所為是否“公平”或“有欠公平”,還是“合法”或“非法”的問題,我們的政客或律師團並沒有達成一致認識。我們也沒有辯論,中國領導人在確保中國自身繁榮與安全的背後,是否還有別的動機。

  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美國最為重大的國家利益就是國家經濟和國家安全,就是要確保我們繼續保持巨大的科技優勢。然而,這種關鍵的國家利益並沒有得到保護,目前正麵臨嚴重而迫在眉睫的危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