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別人眼裏的中國(4):中日國民素質的差距

(2007-01-15 15:14:15) 下一個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首先一定是個胸懷寬闊的、能聽不同意見的民族。無論是友人、敵人、還是外人,無論是左派、右派、中間派,無論是善意、惡意、還是他意,他都能夠靜下心來看看別人的文章,洗耳恭聽一下人家的意見,開闊一下自己的視野。三人行必有我師,取它山之石,可攻世界之玉。何況知己知彼,方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老祖宗孫子給我們留下的寶典精義。

日本、韓國的民族風氣目前來說是世界上最好的。新加坡是靠嚴厲的法律來維持它的社會風氣。為什麽日本人、韓國人在人麵前以自己的民族自豪,以自己的民族工業和民族服務自豪,其實從國民的素質就可以看到問題的本質所在。

什麽是高品質的國民素質?這是一個根本的問題,也一定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中國的精英分子和老百姓之間一定有鴻溝。有人說一定要通過教育來提高國民素質,什麽是高水平的國民素質,怎麽來教育,教育什麽?怎麽形成共識?其實,人家大和、大韓民族有的東西,我們就可學,就該學。一個民族的人文素質其實是普世的,至少在東方民族裏幾乎是一致的。坦蕩蕩地接受人家已有的,那不就是自己的了。人家發達、人家敬業、人家互助、人家講衛生、人家尊重國民、尊重傳統,難道這不都是普世的指標嗎?然而,如果我們不能從知識技能、禮儀修養這些基本麵做起,那文化素養和世界觀恐怕隻是一句空話。

20年前的日本同事,現在京都大學的名教授,其太太講一口流利的國語,其嶽父是曾任教清華的日本人。他跟我說,中國的文化本質是什麽,連中國的文人學者都沒繼承,你還指望中國平民怎麽樣?他說日本民族的本質傳統沒有丟,至少沒有完全丟,但中國的丟了,好東西不被崇仰了,一切都不中不洋,也不求細求精,這是中國的本質問題。中國確實很多細節不為我們日本人所齒。你們的文人首先沒有意識到這些基本素質的重要。他言之悻悻,讓我無言以對。
 
最近,一位中國精細管理考察團員在中國商業評論上發表了一篇“中日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遠”,近距離的向國人揭示了中日國民素質的差距,讓沒有出過國門的國人,有了一麵鏡子。我們不要夜郎自大,不要自以為崇高。文章的觀點樸實,語言誠懇,很為國人接受。希望我們的文人和有識之士,在中國的崛起過程中,能蕩滌糟粕,弘揚精華,讓我們的民族真正的立於世界之林。



中日的差距 需幾代人的努力 (自 中國商業評論)

今年夏天,筆者作為中國精細化管理考察團的一員,對日本的企業、大學和政府的招商機構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考察。一周的所見所聞,我們對日本企業、機構的精細化管理有了深切的體會,更讓我們感到震撼的是,這種精細化思想已經深深根植於這個國家的方方麵麵之中。一位中國教授說:“即使中國現在跟日本在一個起跑線上,我們也未必能夠趕上日本。”

雖然時隔半年,但我覺得有必要將一些見聞記錄下來。而當我準備將此文公開發表的時候,我卻不由得擔心:會不會有人看了此文,就認定汪中求沒有民族自尊心了呢,甚或幹脆就說我已經是今日的?

壓力驅使著日本人拚命工作

日本人背後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驅使著他們拚命地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互相督促、精益求精。

自覺遵守與相互督促

工作時間,日本男性白領最常見的裝束是西裝、襯衫加領帶,即使夏天室外40多攝氏度的高溫也是如此。大熱天裹著這麽正規的裝束,因此業務員在街上中暑昏倒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不僅是白領,連出租車司機也都西裝革履,盡管熱得不停擦汗,但就是不會把外套脫下來。事實上可能沒有誰管,但這是他們的職業化習慣。

在日本街頭,經常可以看到60多歲的警察或保安在跑步指揮車輛,專心致誌。書店的工作人員趴在地上擦地,跪下來工作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我們去酒店用餐,進餐廳時把鞋子亂糟糟地脫在一起,出來時發現服務員都給我們擺好了,一律頭朝外,一伸腳就可以穿上。

在任何單位,如果有人做事不努力或者把事做砸了,就會有好多“好管閑事”的人上來指責:“哎呀,純子小姐,怎麽這麽做事啊?”“木村先生,你的失誤,讓我為你沒麵子啊!”我跟日本朋友總結說:“日本人是寧可自己付出更多,也必須要獲得或保留幹預和指責他人的權利。”朋友回答說:“真的是這樣。這是一種氛圍,逼著你提高。”

人際互信與秩序共守

盡管壓力巨大,但日本人的生活卻從容而有秩序。這點從東京市容的細節上就能感受得到,綠化率極高,幾乎沒有見到裸露的土地,即使偶爾有一個小角落空出來,都會種上一株樹或擺上幾盆花。

路不拾遺

東京的房子一般不裝防盜門,很多門是非常薄的木板門和玻璃門。偶爾一樓有防盜網,二樓以上我從未看到防盜網。我們很驚訝,他們怎麽不擔心入室盜竊的問題?此外,多數自行車是不上鎖的,連摩托車晚上也是丟在外麵,根本不擔心什麽。

在火車上、在旅店、在會議室,甚至在餐廳,再值錢的包,放在那裏根本沒有人動。京都火車站人流如織,旁邊的餐廳人來人往,餐桌上七八個包丟得零零散散,並不見一個人。所以西方人老聽中國人說,“你先去,我在這兒看著。”人家始終不懂這話什麽意思,你“看”它幹什麽?

我們住過的幾個酒店沒有“查房”之說,你走了就走了,把牌子放在那裏,把費用結清就可以。而在中國住酒店,離開時“查房”的程序必不可少,很多酒店還有物品損害賠償價格表,表現出一種非常深刻的不信任。我們的一位老師,在日本坐地鐵,西裝放在衣架上忘了取。而撿到的人幫他寄到下一站,等他來取,而且燙好、折好。

在商業鬧市區,經常看見女士將翻蓋手機架在牛仔褲後兜上逛街,就這麽著,誰也不在乎。還見過一個女士,背一個很大的包,朝外的第一個口袋就是錢包,我在1米外都可以看得見,她就這麽逛,沒有覺得有什麽危險。

我們總覺得貧富差距過大才會有搶劫盜竊,實際上不完全是這樣。日本也有窮的,至少從各地去的人也有窮的,而且也有流浪者。我這次還找了一個街頭藝術家給我畫了一幅漫畫像,標價1600日元。他畫完以後,自己感覺畫得不好,就隻收了1000日元,還一個勁地道歉。

堵車但秩序井然

日本人很講究秩序。排隊是正常的,而且自覺保持1米距離。在自動扶梯上,人們都很謙和地站在左側,讓有急事的人從右側快速通過。

在東京,我們見過幾百人在一個路口等紅燈,沒有一個人亂闖的。車輛在通過路口時也沒有減速的意思,因為所有的人都一定會遵守交通規則,不需要減速,也不可能出現意外。但是,在紅燈轉為綠燈的時候車輛反而慢下來,車可以通行,走到一半的行人也可以通行,隻要有一個人還在穿越,車輛就會讓人,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以人為本”。

日本的路並不一定都很寬闊,很少看見超過單向四車道,甚至還有主要公路是雙向單車道。有一次高速路堵車,但還不至於堵得不能行走,隻是慢,絕對沒有人插隊,更沒有人急著猛打喇叭。

我們的團隊每到一家酒店,酒店都有人到前麵的路口迎接,指揮車輛怎麽開進去,停在什麽地方。我們住過的幾家酒店,都有一個牌子豎在大堂,寫明“某某團隊”什麽時候出團,並按照時間順序排好,這樣可以避免若幹團隊一起出發造成擁擠。如果時間安排出現衝突,酒店會建議某些團隊推遲五分鍾或者十分鍾出發。

租房要給房東感恩費

日本人住房壓力非常大。我大膽猜測這也是日本政府刻意為之。

日本房價高是全球出了名的,東京的住房均價是每平方米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萬元),一個人辛苦一輩子可能也隻能混一個小房間。普通人根本買不起住房,買得起的白領也不過買四五十平方米的小房子。

最奇怪的是日本的租房方式:不僅租金特別高,而且首付得5個月租金。除了當月租金、押金(相當於兩個月租金)、中介費,還有一筆感恩費要付給房東。很難理解,日本市場化程度那麽高,房客反而要向房東支付感恩費?我覺得他們的政府是故意這麽幹的,使得整個民族從上到下都特別緊張。
 
出租車司機給學生上社會課

日本學生上課並不完全在學校內,他們經常把學生拖出去學習。到風景點去參觀,去看祖先怎麽拚的;到企業去參觀,看企業是怎麽發展的。讓你去思考,看你能否跟得上時代,能否適應社會需要。嚴格來講,這是他們的公民意識教育和思想教育,或者叫德育。

他們對德育很重視,投入也非常大。我們去參觀世界文化遺產清水寺,就碰到很多中學生。學生不是老師帶隊,而是由出租車司機領著。一個出租車司機帶四個學生,他會把社會上很多事情講給學生聽,一兩個小時不停地跟學生講,這是司機必須做的。學生做筆記,回學校還要寫感想。

日本整個民族憂患意識非常重,小學課本就告訴學生:這個國家生存是很艱難的;這個國家處境是非常危險的;這個國家是可能隨時被別人打垮的。盡管日本曆史上,從來沒有外來侵略者能夠深入日本的本土(二戰美國的占領不算侵略),但是日本政治家始終認為外族強盛了,就一定會打進來,別人發達了日本的生存空間就相對萎縮了。

中日國民素質30年的差距

日本社會流傳一句話:“管好自己,不給社會添麻煩。”每個人都是這麽一個信念,整個社會公民素質就非常高。

瓶子扔掉前還要將商標撕掉

日本居民在街上如果一時找不著垃圾桶,就把垃圾帶在身上,回家放進自家的垃圾桶。有一位陪同我們的女士,我們有人告訴她:“小姐,你身上有兩根頭發。”“很抱歉。”她一邊說一邊把頭發取下來,用一張餐巾紙包好,放進自己的口袋。

在自助餐廳吃飯,人人用完餐都會自己收拾桌麵,桌上灑的幾滴湯會用紙巾擦去,杯盤碗筷收到集中存放的地方。

抽煙的人當然還有,但絕不會有人亂彈煙灰、亂扔煙頭,在街邊吸煙都會帶上一個便攜式的煙灰缸(我就特意從日本買回來兩個便攜式煙灰缸)。

在公共場所遛狗的人士,身上一定帶著垃圾袋,狗一拉屎,馬上小心翼翼地掃起來裝到垃圾袋帶走,再用紙巾把地麵擦幹淨。

我認為人類的文明和垃圾的處理緊密相關。垃圾的處理可分為四個文明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隨地吐痰階段”,既然隨地吐痰就會隨地甩垃圾;

第二個階段是“集中堆放階段”,北京現在處於這個階段,垃圾開始集中堆放,不亂丟;

第三個階段是“分類處理階段”,日本把垃圾分成三類:可燃物、不可燃物、瓶罐器皿。個人認為中國包括北京在內的大部分城市還沒有真正到達這個階段;

第四個階段是“精細管理階段”,就不止是三類分放了。比如,通常人們會在可樂喝完後把瓶子扔到垃圾桶了事,而日本人會把可樂瓶上的商標紙撕掉,丟進可燃物的垃圾桶,再把瓶子塞到裝瓶罐的垃圾桶內(因為瓶罐回收後也需要工人把商標紙撕掉)。

同樣,家裏用完了的醬油瓶,日本人往往會用清水把瓶子先洗一洗,再放到垃圾桶裏,因為回收後也需要清洗的。摩絲類產品的空瓶子,日本人在扔進垃圾桶之前,會先給瓶身紮一個孔,以免存在不安全隱患。

順便提及,日本東京有若幹大型垃圾處理廠,當然有很高的煙囪,隻是煙囪並不冒煙,而且垃圾廠附近必有一個體育場。垃圾焚燒的餘熱可以供體育場的遊泳池保持水溫,還可以讓大家健身的時候理解自己和垃圾的關係、人和環境的關係。

管好自己,不給社會添麻煩

日本人出門都喜歡帶一把傘,而且是長柄的傘(很多出門的人,旅行箱旁邊也插一把長柄傘)。所有的公共場所都有一個機器,裏麵是塑料袋,把傘往裏麵一插,套一個袋子再拉出來,提著雨傘進屋內就不會有水滴出來。我們在日本那麽多天,隻有一天是晴天,但從未感到哪兒濕漉漉的。連公交車上也都有一個放置雨傘的桶。到一些名勝參觀,進室內,得把雨傘和鞋子放在門外,等回來再取;如果不從原路返回,就用垃圾袋將鞋裝著,提在手上,出口處必定會有一個箱子,用來收集裝鞋的垃圾袋。

日本人非常彬彬有禮,一天到晚地鞠躬。我覺得,這種東西不隻在表麵,是從內心深處對社會的一種認同,知道自己的渺小。大公司的高層也總是低著頭走路,微閉著眼睛,自我收縮,甘為渺小。這事實上是一種境界:把別人看得比較高大,把自己看得很卑微。

我們去參觀了兩所大學,和中國的大學很不一樣,沒有圍牆,也沒有氣派的門樓,不起眼的大門上隻有很小的一塊牌子,非常普通。就連豐田那麽大的公司,總部大樓也並不奢華,牌子也是很小的一塊,很低調,不那麽囂張。
一位在中國、美國、日本三地的大學都工作過很多年的中國教授曾跟我說:“即使中國現在跟日本在一個起跑線上,我們也未必能夠趕上日本。國民素質相差30年。”

雖然我們不喜歡聽,但是我能理解,確實兩國的國民素質是不一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Yuga 回複 悄悄話 中日國民的素質的差距恐怕遠不止三十年。

問題之一就是不能或不願認識這種差距。

日本民族憂患意識強,自強不息。外表低調謙卑,但內心為自己驕傲。我們中國人能做到嗎?

“韜光養晦”早忘到了腦後。動不動就擺出一付“大國”姿態的事例現在倒是越來越常見了。是否大國、強國不是、也不需要自己來標榜的。
楓葉紅了嗎 回複 悄悄話 目前看中日國民的平均素質不止30年的差距,最最能反映問題的是教育產業化的說法居然出自中國教育部門高官的口中。差多少年不好說,日本在1900年左右就消滅文盲了。
蘇鄉門地 回複 悄悄話 “管好自己,不給社會添麻煩” - 過去老覺得
各人自掃門前雪是貶義的,其實不然。
先得做好自掃門前雪,才可能去管他人瓦上霜。

“把別人看得比較高大,把自己看得很卑微”-
那還需要再學雷鋒,發揚螺絲釘精神。 循規蹈矩,看似容易,做實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