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79)
2007 (150)
2008 (104)
2009 (87)
2011 (165)
2013 (141)
2014 (167)
難題五: 楊振寧-米爾斯理論(Yang-Mills):
量子場的存在性和質量缺口問題
經典力學以牛頓定律對宏觀世界進行完整的描述。相映成趣, 1949年, 楊振寧和米爾斯定義和開發了量子物理定律(量子場理論)對基本粒子世界進行”完整”的描述。
大物理學家費米借用了楊大師的數學功底和楊一起在1948年建立了基本粒子的結構模式: 稱為"費米-楊模式". 費米-楊模式成了粒子統計學的一大基礎. 改變它, 有些學科要重寫。費米本人成了量子學方麵的名人。但楊還是楊, 直到後來他與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宇稱不守恒”才拿了個諾貝爾。
1949年楊又和物理學者米爾斯, 兩個30來歲的年輕人合作,提出了粒子的規範場理論,被世人稱為"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它給出了粒子物理世界的數學化表達---其重要性就象牛頓定律對宏觀世界的描述一樣。現在看來老楊其實早應該拿個諾貝爾的,這個成就比”宇稱不守恒”還來得更重要,意義更廣泛。
楊振寧和米爾斯發現,量子物理揭示的基本粒子物理的對象, 與幾何理論所描述的數學對象, 其之間有著非常合適的相應關係。
楊-米爾斯方程的預言, 已經在以後的世界大型實驗室裏的高能物理實驗中得到證實:象布羅克哈文實驗室、斯坦福實驗室、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築波實驗室的實驗等等。
盡管如此,物理學家發現, 對於那些描述重粒子的嚴格數學方程, 卻找不到已知的解。特別是,楊規範場論對於“誇克的不可見性”的解釋, 用到了一個“質量缺口(mass gaps)”的大膽假設。而這個假設, 從來就沒在數學上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證實。因此大多數物理學家確認, 在這個問題上, 需要在物理方麵和數學方麵對楊-米爾斯規範場論擴充, 需要引進嶄新的數學概念,甚至另外的理論, 以期對量子物理場進行更完美的描述。----這就是數學和物理界著名的“量子場的存在性和質量缺口問題” 。
用計算機科學或認知科學的術語,這種描述叫“知識的表示“。因為知識表示的不唯一性,我們其實可以尋找別的數學模型來表示粒子的場。例如,群,域,環,e-算子,。。等等數學理論來用作描述的工具,以達到對問題的清楚理解和對問題的清楚解答就夠了。
可見, 如果你有老楊的數學力學功力, 你也可以去試試, 拿個(數學)物理諾貝爾獎。
現在把它變得中性一點---不知是否妥些。
我再查證一下。從楊的傳記的英文原文來看,大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