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這個世界不小

(2006-05-14 12:09:53) 下一個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培養了我國的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中科學院研究生院如是說.

http://www.gscas.ac.cn/gscascn/Presentation/DetailContent.aspx?ChannelID=39&TopicID=129&ContentID=461

時隔20多年了, 還是那四個第一, 真沒出息. 其中兩個第一還都是我所認識的:

中國第一個工學博士, 我的師兄, 比我早一屆. 由於文革的耽誤, 他比我大了10歲有多. 那時候, 才華橫溢, 功底雄厚都沒得說. 畢業時他也夠風光, PH.D 學位證書是在人民大會堂授的--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諷刺的是, 由於老婆孩子的戶口問題, 畢業後去了合肥的中國科大任教. 那時作學問的清廉, 導師是有名的學部委員, 連這中國第一個工學博士的老婆的戶口問題都解決不了. 後來科學院裏的所室大調整, 3000多研究人員的大所分成了兩個. 他被聘為了調整後的所長, 全家從合肥搬到了黃莊. 那已是10年後的事了--到了那年份, 阿狗阿貓都可以進海澱了.

由於中關村玉泉路學習科研兩頭跑, 大家見麵的機會幾乎為零, 多是年結開會時人人必到, 才見上一麵. 記得一次例外, 他病了, 不能去玉泉路講課, 十幾個學生等著呢, 主任讓我去代課. 我騎了那常州生產的金獅自行車, 見麵拿了講義.

研究生的課, 本來每堂都是獨立的TOPIC, 講者也不一定相同. 學生自然習以為常. 對我來說那可是不一樣, 那是我第一次沒有備課就上了講台,  那是我第一次沒有看講義就講了兩個小時.... 並且還是給我同齡的人講---學生的水平, 可不是囫圇得的.

那次講的效果如何到如今都不知道. 二十多年來在北美從未碰到一個那堂課上的學生. 隻有一個在澳洲的----還是後來聽過我課的說, 你那時講的東西我真的不懂. --- 現在想來, 真有點初出茅蘆不畏虎, 多有誤人子弟之嫌.

這多年, 去北京都是來去匆匆, 也沒見過他這位搬回了海澱的位高權重的老兄.

中國第一個女博士, 我的同事, 跟我同屆. 由於文革的耽誤, 她比我大了5歲多. 由於不同導師, 沒有同堂上過課. 第一次知道她, 是因為她的博士論文. 我的老師作評審, 我這作學生的任務就是得先讀她的大作--挑錯! 因次我成了"中國第一個通讀深讀狠讀中國第一個女博士的畢業論文的人". ( 換言一下: 由於我的通過才有了我的老師的通過, 有了我的老師的通過才有了她的博士論文的通過, 有了她的博士論文的通過才有了她的第一個女博士的頭銜---邏輯與時序如此,不是臭美.)

後來在同一單位工作, 常見麵.

後來她嫁給了我們的室主任, 北大畢業的一代才子; 還鬧了一城風雨.

後來她去了布朗研究所. 20年了-- 沒再見過.

----

*1. 在北京, 那時說"去海澱" 指的就是"中關村+黃莊" 可不是現在的海澱區. 不同啊! 那時候的四季青人民公社現在也沒地種菜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