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

(2006-02-19 18:06:24) 下一個
“中國” 稱述“華夏”、“中華”、“九州”、“四海”、“神州”、“赤縣"等。

“中華”最初指黃河流域一帶,《三國誌》裴注中最早出現了“中華”一詞。
隨著版圖的擴大,凡屬中原王朝所管轄的地方都統稱為“中華”,泛指全國。
唐代韓屋詩雲︰“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已把“中華”與“外國”對舉。
所以,“中國”也簡稱“華”,中國人僑居海外稱“華僑”。

“九州”起於戰國中期。
當時列國紛爭,戰火連天,人們渴望統一,於是產生了區劃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貢》便有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爾雅‧釋地》、《周禮‧職方》、《呂氏春秋‧有始覽》等也有“九州”的記載,盡管具體的州名有所差異,但記載的均為九個州。
“州”正式成為政區是東漢的事。後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細,轄區也越來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當於戰國時代“九州”的範圍。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國的代稱,並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曾有“四海”之稱,以四境均有海水環繞而得名。
戰國時齊人鄒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啟發,大膽提出了“大九州”說。他認為《禹貢》九州合起來隻能算一州,叫“赤縣神州”;同樣大小的州共有9個,但不過是裨海環繞的小九州;這樣的小九州共有9個,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為大瀛州所環繞。所以,“神州”隻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
後代的事實雖然證明這隻是一種假說,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世界文化中的“中國”名稱:
  古代印度、希臘、羅馬等國人,尊稱中國為Cina、Thin、Sinae,許多發達國家幾乎都用與之音近的名詞來稱呼中國,中文譯音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這些都是“秦 (QIN)”字的外文對應,或以為從“絲綢”的“絲”讀音而來,也有人認為源出“瓷器(china)”或閩南話的“茶QIAN”。
  俄羅斯將中國叫“契丹”,顯然另有來源。契丹族建立的遼朝,武力強盛,控製著整個蒙古高原及其周遭地區,鐵騎所至,所向無敵。而當時剛剛興起於東歐平原的俄羅斯人,初聞東方惟有契丹,故稱中國為“契丹”,並沿用至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