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電郵

打造海外華語多媒體電子旗艦,凸現文化藝術學術高度,觀照漢文化視角,建立首家新移民華裔看美國原始資料檔案館和補充對話體係
正文

好女孩遠離時尚-《穿普拉達的女魔頭》The devil wears Prada

(2007-08-23 19:19:27) 下一個
 1
   你要問我“時尚是什麽?”,我會如實回答“時尚就是維多利亞的秘密。”
  
  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覆蓋了我所有關於時尚的知識,其他任何事情都離我太遠。
  了解一點“維多利亞的秘密”,主要是因為每年底電視上都直播這個品牌的內衣秀,節目已經成為CBS的傳統,擁有大量觀眾。
  
  我當然不會從頭到尾盯著看,但偶爾會掃幾眼。
  也因為很多商場裏有專賣店。我的感覺,“維多利亞的秘密”除了供T型台上的模特去展示,生活中那些不是模特的人穿著也應該賞心悅目。
  
  不管巴黎,米蘭還是紐約,模特裹在身上的其他時尚,我一直認為看著就荒唐。那些雜碎哪裏有一點“可穿性”呢?
  在時尚界,“可穿性”或者其他任何“實用性”從來就不會列入議事日程,身分、形象、趣味、流行這些“軟實力”才會。
  
  我從電影《穿普拉達的女魔頭》裏知道了這個業界的秘密,心存感激。沒想到一部電影事實上成為自己時尚掃盲的起點。
  
  
  2
   女主角安迪從西北大學新聞係畢業到紐約找工作,夢想進入《紐約客》或者《名利場》這樣檔次的媒體,
  但陰差陽錯進了時尚界的旗艦雜誌《Runway》,給主編梅蘭達作助理。她被告知,數以百萬計的女孩夢想這份工作。
  
   安迪集中了美國中西部女孩的所有優點。她聰明能幹,念書的時候就做學生報紙的主編。她天真無邪,全身心投入一個年輕廚師的懷抱。
  
  穿著打扮輕鬆隨意,自然率性,沒什麽好挑剔的。至於外形條件,如果收集齊全征婚廣告上最打動人的語句來描述她,你會發現其實一點都不過分,“身材高挑,皮膚白皙,長發披肩,眼睛大而有神…”
  
   這麽一個好女孩,在時尚雜誌卻隻能是異類,她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從頭到腳沒有一處不被人嘲笑。
  毫不誇張,她生活在時尚營造的恐怖當中。
  
  3
   最恐怖的要算老板梅蘭達,斯特裏普出演的這個人物足夠進入教材,成為表演課程中必須研讀的形象。
  
  厲害的老板不用提高音調說任何一句話。梅蘭達永遠輕言細語,但身邊的每一位下級無不戰戰兢兢,將每一句話奉為聖旨,哪敢有絲毫怠慢。
  厲害的老板也不用說太多,但她的每一個表情,點頭搖頭或者伸脖子皺眉頭,手下都要學會領悟其中的深意。
   除非有受虐狂,否則無法想象怎樣才能做梅蘭達的聽差。
  
  因為颶風機場取消了所有航班,但她仍然要逼著你給她找機票,還嘮叨著“我覺得就是一點小雨”,窗外其實是狂風暴雨。
  
  《哈裏波特》正式出版以前,你要使出渾身解數弄到手稿,讓她的兩個女兒先睹為快。
  
  助理的工作內容還包括給老板買咖啡、準備午餐、溜狗,還要幫老板的女兒完成家庭作業。
  
  4
   安迪成功地應對了挑戰,經過一些列非人的折磨後幸存了下來,她也順利轉軌為時尚女郎。
  
  也有其他一些人是幸存者,但她們都是時尚的追求者,願意經受磨難,為的是能在圈內出人頭地。
  
  但安迪從來沒有這種念頭,在前程大好的時候,她放棄了這份工作。
  
   安迪也給梅蘭達上了一課。
  
  在梅蘭達看起來,時尚界的這份活人人都羨慕,每個姑娘都夢寐以求。
   太自以為是了吧,至少安迪不稀罕這些。
  
  5
  在時尚界立足有多困難,從模特的生活可以想見。她們幾乎不能從食物中吸取任何熱量,與此同時卻要積聚氣力在舞台上來回奔走以展示“酷”。
  
   如果女孩不幸具備了領悟流行文化的天資,同時除了身高和瘦骨嶙峋外再沒有其他特長,那就隻好繼續混在時尚界了。
  
  假如象安迪那樣能做個好記者,還是趕緊逃生吧。
  
  
  
  片中當然有一些不夠好的片斷。
  
   安迪換上名牌時裝後怎麽可能在轉瞬間就由單純的中西部女孩變成紐約的時尚女郎?或許她血液裏本來就流動著大量的時尚基因,但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導演變了個魔術。
  
  安迪需要離開梅蘭達,也不用刻意將手機扔進巴黎的街頭噴泉。這個舉動過於戲劇化了,應該有更好的設計。
  
  
  
  結論:這是部好看的電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