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童年的玩具

(2006-09-08 16:06:54) 下一個

看了fifibobo的一篇貼圖, 講的是小時候玩的遊戲. 突然有種熱淚盈眶的感動. 關於童年的記憶一下子都活了起來.

按照他()貼圖的順序講自己的童年遊戲.
1.捏泥巴
到今天我還喜歡捏泥巴完全是緣於小時候的記憶. 小孩兒都喜歡玩泥巴, 不下雨的時候沒有濕泥,我就拿水淋到幹土上自己和泥巴玩. 最喜歡樹林裏的膠土泥, 粘性高, 硬度也高,又長年都是濕濕的, 所以常挖出來搓成球, 放在地上曬幹當仔兒抓著玩.隻是幹了的泥巴球兒很容易裂.最喜歡捏的是坦克和鴨子. 到今天還能拿濕泥巴很快速地捏出一隻肥鴨呢.

2.吹肥皂泡
商店裏有賣特製的吹肥皂泡的玩具, 瓶子是五顏六色的, 裏麵用來蘸肥皂水的東西是兩個連著的圓圈.但那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買來玩的.我們玩的是在空的墨水瓶裏或膠水瓶裏裝上有洗衣粉的水, 搖起末了, 再用一根蘆葦杆使勁蘸滿了肥皂水, 再用力吹出來, 一個個美麗的彩色泡泡就產生了^^小時候很喜歡玩這個.

3.捉昆蟲
小時候捉的最多的恐怕要算蜻蜓和蛐蛐了.蜻蜓會飛, 蛐蛐會蹦, 都不好抓. 但抓住了, 會很有成就感. 夏天蜻蜓多的時候會停在樹枝兒啊, 花花草草上, 聶手聶腳的靠上前去, 緩緩伸出手, 拇指跟食指湊近蜻蜓的長尾巴, 還要避開它咕嚕亂轉的大眼睛的監視,時機成熟了, 要又快又穩地合住手指, 更要力道適中.太輕, 捏不緊會脫手,太重,又會捏斷它的尾巴, 搞得蜻蜓沒辦法再飛了.最喜歡抓的就是那種藍蜻蜓, 體型巨大, 色澤鮮亮, 隻是這種蜻蜓很機靈, 不容易搞到手, 而且也比較凶, 很喜歡咬抓住它的手指頭(還挺疼的).
蛐蛐有粽色和也有黑色的, 體型有大有小. 小男生捉蛐蛐多半是放在罐子裏逗著玩. 我捉它們多數時候都是裝在空瓶子裏, 等捉滿一瓶帶回家,給家裏的母雞補充營養了. 看著雞歡快地撲騰著翅膀搶著吃, 心裏那個美啊.不過現在卻是怕死了這種一蹦三尺高的昆蟲, 還挺納悶,為什麽小時候不怕的東西,長大反倒怕了呢?

4.紙飛機
是最簡單的一種折紙了吧?同期的還有紙帽子, 紙船什麽的. 那種紙飛機簡陋至極, 扔的時候還要在嘴前使勁兒哈一口熱氣,似乎這樣它就飛的更高更遠. 看著紙飛機在頭上飛, 心也象飛機一樣在天上飛.這種體會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吧?

5.推鐵環
就是一個鐵圈兒, 拿一根一頭帶勾形的棍啊卡在鐵環兒邊上一邊跑一邊推的. 這種遊戲男生玩的比較多, 我還見過拿葵花杆做道具推鐵環的呢正好被葵花盤壓彎了的杆子在幹了後有個自然的弧度, 不過一直認為推鐵環是個技術活, 象開車一樣. 所以,小時候沒學會推鐵環, 長大了也沒學會開車^^

6.手指遊戲
小時候誰還不會幾個手影啊. 什麽小兔子啊, 小耗子啊, 大雁啊, 大狼狗啊. 反正就是把指頭掰來掰去的, 搞出各種複雜的動作.反正小孩兒的手軟, 自己能把手指頭從小指依次背在前一個手指頭上還常向爸媽顯擺呢.

 7.畫老頭
這個畫老頭的順口溜兒,到今天我都記得:"一個丁老頭兒, 借我二個蛋,我說三天還, 他說四天還,去你XXX,我說三天就三天!一根豆芽六毛六......"畫起來的都是一個模樣.

8.放風箏
那簡直是童年時最讓我迷醉的一種遊戲了. 幾片紙, 幾根傘骨和一根線, 糊在一起就能飛上天, 簡直是神奇. 隻是我生平從沒把自己糊的風箏放上天過, 倒是幫別人端著的風箏總能飛上天. 鬱悶. 直想著哪天回國了, 一定要買隻高級的飛箏放放試試, 了卻我的心願(也挺沒出息的啊).

9.跳人
也叫跳馬,跳山羊. 一個人弓著腰, 讓別人從身上跨過去. 當然被當成山羊的人都比較辛苦, 要讓一連串的小朋友一個個地跳過去.所以, 常常是那些石頭剪子布玩輸了的人, 不得不去當山羊讓別人來騎.後來上高中後女生都必須在體育課上跳鞍馬,許多人都怕, 我卻被老師當成範例跳給大家看.暗自得意了一把,功勞全歸小時候跳人遊戲玩得溜兒.

 10.挑冰棍棒
這也是我最愛的遊戲之一. 握一把冰棍棒在手心裏,手指鬆開後, 冰棍棒都落在地上, 互相疊壓著. 玩的人,必須拿出獨立的一根,用它做為撬棍兒, 一根根把疊壓在一起的棍棍一根根挑開,而且必須保證其它的棍棍沒有一絲一毫的變化. 直到地上的棍棍全部被挑空. 這個遊戲很具挑戰性,磨練的是你的耐性和細心嚴謹. 個人認為是個很好的性格鍛煉遊戲.

11.找寶
我們也叫打三角,或是八寶.就是把白紙或煙盒疊成三角或四角的形狀, 在上麵寫上字,或記住不同的花色, 一個人把寶扔在地上, 另一個用手上的三角或四角去用力拍打另一個在地麵上的, 用氣流的振動, 讓地麵上的那一個翻動.如果翻個了, 那個寶兒就被你贏到手了^^

12. 跳皮筋兒(一種用汽車內胎剪成一指寬的一種皮帶),
多數是女生的遊戲.但許多男生也很愛玩. 最好是三個人或更多人一起玩,有兩人當樹樁來撐住皮筋,通常都找高個兒的同學來充當樹樁以增加難度.皮筋有許多種玩法. 象劍法一樣, 五花八門,現在都忘光了.隻記得一種土話叫做"蹽嘎子", 最後一下要跳得很高,把一根皮筋繞過另一根, 難度比較高.特別是皮筋高度調整到很高的位置,象肩膀,脖子,還有小舉大舉什麽的.最後一跳就很顯技術難度. 現在腰上的傷還是小時候跳皮筋太過用力扭到後留下的呢(快樂的代價).

13.拉馬
我們叫背人,一個人背著另一個, 象人騎在馬上一樣, 指揮著自己的"坐騎"衝向另一個人, 兩個在"馬背上的人"互相拉扯著, 誰先落地,誰就是輸家.不過這個遊戲有點野蠻,有時候會傷著人.大多是男生的遊戲.

14.抽尜
也叫打坨螺. 俗稱打"",牛多用木頭做的,一頭是圓柱形,另一頭是椎形,最頂端鑲一粒圓形小鋼珠. 用鞭子纏好圈使勁在光滑的平麵(多半是冰麵)用力一拽,把牛發動起來,轉啊轉的, 時不時再補抽一鞭子,讓牛勻速轉動.轉的越久越好. 那時候大部分人都玩木頭牛,也有特別的, 爸爸會用鐵車成牛,那樣的就屬於高級貨了, 打鐵牛的同學也更神氣一些. 打牛是冬天特有的遊戲. 很的意思.

15. 打彈子

念dan四聲.估計七十年代的,沒有人沒玩過吧. 那時候很奇怪玻璃彈珠為什麽會五彩繽紛, 不知道彈珠中間那些漂亮的葉片是如何放進去的. 玩的方法無非是在地上挖幾個洞,看誰的彈珠最先準確地彈入那些洞裏.個人懷疑彈珠是不是高爾夫的前身^^


16.丟沙包

是用布縫的六麵體, 裏麵放上米粒啊,玉米啊,細沙啊, 可以扔著玩,可以踢著玩,更可以一群人丟著玩.最喜歡玩的丟沙包遊戲是圓杠和打鴨子.

圓杠就是在地上畫一個圓圈, 圓圈前畫一條直線. 有一個人象守門員一樣,在橫杠前把沙包向外麵的人丟出去,再守在圓圈裏.防止別人丟過來的沙包落在自己的圓圈裏.

打鴨子子是一個或幾個人站在兩個離開十米左右遠的人中間, 避開兩端的人丟過來的沙包. 而兩端的人要想方設法擊中場上跑來跑去躲閃的人.如果被沙包打到的人便中彈了,就必須下場換另一隊人上來.人越多玩起來越有趣.


17.彈弓

小時候玩過的唯一武器.用氣門芯栓在一個Y字形的樹枝兩端, 中間再套上一片寬一點兒的墊片,做為座兒發射子彈用的. 子彈多是紙疊的, 也有用小石仔兒的,打著了就會比較疼.那時除了拿彈弓反擊那些討厭的男孩子外, 也有時瞄準玻璃窗黑板什麽的做射擊練習.有時也會捅婁子, 比如打破個把塊兒玻璃什麽的, 但所幸的是,我還從未傷過人.

小時候玩過的東西還真不少, 不用花什麽錢, 卻都樂在其中. 若拿到現代, 恐怕現在的孩子都會不屑一顧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金重陽 回複 悄悄話 妳的童年很幸福的。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我的童年玩得也是這些,真是代代相傳啊。
不過,現在的孩子玩的就不是這些了,都是高科技電子遊戲了。
時代進步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