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 (非公開的博客)

記下生活點滴,權做回憶資本
個人資料
正文

健康養生ZT

(2006-12-26 03:17:55) 下一個

 

1.淘米遍數多,營養流失大 

  中國人對待米的態度,從古代到現在都隻有一個字。所謂淘,就是洗了又洗的意思:少則兩三遍,多則四五回,以主婦愛清潔的程度不等來決定淘的次數。然而不幸的是,荀大夫告訴記者:米淘兩遍,B族維生素就開始流失了。超過兩遍,則各種營養成分都開始流失。 

  荀大夫建議:淘米次數不要過多,一般用清水淘洗兩遍即可,不要使勁揉搓。對於存放過久的米,則多淘洗幾遍為好。米的吸水率在浸泡兩小時後最大,所以,先將米浸泡兩小時,然後再煮飯為好。米浸泡後煮飯,不但時間可節省40%,米中的維生素B5損失也較少。 

  有些人愛吃撈飯,即將米飯煮至半熟時,將米撈出蒸熟,而把米湯棄之不食,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的。如做撈飯,米湯也應當飲用,因為很多營養成分都在米湯中。 

2.除了玉米麵,煮粥別放堿 

  煮飯、煮粥、煮豆、炒菜,都不宜放堿,因為堿容易加速維生素C及維生素B族的破壞。維生素B1B2本來就怕熱,加了堿後更怕熱,溫度稍高更容易被破壞。 

玉米中所含有的結合型煙酸不易被人體吸收。如果在做玉米粥、蒸窩頭、貼玉米餅時,在玉米麵中加點小蘇打,則用玉米麵製作出的食品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結合型煙酸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3.切菜少使刀,盡量用手撕  

  蔬菜宜先洗後切,否則會使水溶性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受到損失。切菜時一般不宜太碎,能用手撕的就用手撕,盡量少用刀,因為鐵會加速維生素C的氧化。炒菜時要急火快炒,避免長時間燉煮,而且要蓋好鍋蓋,防止溶於水的維生素隨蒸氣跑掉。炒菜時應盡量少加水。燉菜時適當加點醋,既可調味,又可保護維生素C少受損失。做肉菜時適當加一點澱粉,既可減少營養素的流失,又可改善口感。 

4.果汁營養少,不如水果好  

  當水果壓榨成果汁後,果肉和膜被去除了。在這個過程中,維生素C也大大減少了。如果這種水果本身含有的維生素就不多,比如蘋果,那麽,在這個過程中,維生素幾乎被去除得一幹二淨,提倡采用打碎機加工果汁,可保留果肉和膜。 

瓶裝果汁一旦被打開,就開始喪失營養,所以在冰箱裏不要儲存得太久。用柑橘、柚子、菠蘿等製作的無菌果汁,營養成分可以保存710天。其它低酸性的果汁,像蘋果、葡萄,在打開後能保存一周。如果你買的是未經高溫消毒的果汁,即使你沒有打開,一周內也一定要喝掉。  

5.雞蛋營養多,最好煮著吃 

  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煎炸為81.1%,開水、牛奶衝蛋為92.5%,生吃為30%50%。由此來說,煮雞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 

不過,對兒童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分解,極易被兒童消化吸收。  

6.煲湯時間長,營養沒的

  廣東人的飲食最注重湯,這從他們對湯的讚美和對美女的讚美都用同一個詞可見一斑。廣東人將湯的製作過程稱之為煲,認為煲的時間越長越好,一煲就是大半天。荀大夫告訴記者,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維生素CB、氨基酸等極有營養的成分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就是怕熱,在80以上就會損失掉,因此,煲湯時長時間的文火會將這些營養成分破壞,而蒸發掉的卻正是精華。 

7.冷凍常反複,其實很錯誤 

  食物都有保鮮期,最多保存3個月。以魚為例,有研究表明,放在零下18保存3個月,魚所含營養素的損失非常明顯,尤其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E,大概會損失20%30%。蔬菜、水果也應該現買現吃,每放置一天所含維生素就會減少。因此,趁著食物還新鮮就趕緊吃了吧,別等到沒有了營養再吃。 

  很多主婦將一大塊凍肉化凍後,將切剩下的肉重又放入冰箱冷凍,認為這樣還可以長時間保鮮。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荀大夫說,有研究表明,反複冷凍的魚和肉會導致營養物質的流失和影響口味。此外,一般保鮮應速凍緩化,即快速冷凍緩慢化凍。有時為了加快化凍速度,人們還會用熱水衝洗凍肉,這樣做也是不對的。 

   

8.長期服藥物,要補維生素 

  藥物也會造成營養素的大量流失,包括治療哮喘和風濕性關節炎的類固醇藥物、治療癲癇的藥物和治療甲狀腺疾病的藥物。在服用這些藥物時,應堅持服用鈣製劑及維生素D。抗癲癇藥也會妨礙葉酸吸收。 

  還有如長期服用抗生素者,會流失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K,影響腸胃功能;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者,維生素C容易流失;感冒藥及止痛劑會降低血液中維生素A含量;避孕藥中的黃體素會阻礙維生素B6的功能,妨礙葉酸吸收;黃胺類藥及降膽固醇藥會影響葉酸吸收;高血壓患者、腎炎患者服用的利尿劑以及瀉藥等,都會導致體內的鈣、鉀、維生素大量流失;患胃潰瘍、失血性貧血的人,服用抗酸劑、堿性藥物的病人,要注意微量元素鐵的補充。 

  因此,以上患者在服藥的同時,應注意補充各類流失的營養素。 

   

9.菠菜炒前焯,鈣質吸收好 

  在炒菠菜前,很少有人知道應先把菠菜焯一下,這是因為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與所攝入食物中的鈣會形成草酸鈣,而草酸鈣是人體不吸收的,這樣,就會導致鈣的流失。而把菠菜用開水焯一下就能溶解掉80%以上的草酸,從而提高了鈣的生物利用率。 

   

10.吸煙三五支,大損維生素 

  飯後一支煙,快活似神仙,孰不知當神仙的代價是慘重的,它會使你吃的食物變得沒有營養。 

  荀大夫說,吸10支煙,體內就會損失掉25100毫克維生素C,以及大量B族維生素。而有些吸煙的男士一般一天至少會吸1包,那麽會損失多少營養成分,可以自己算算看。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愛吸煙的男士多半抗感染能力差,愛感冒頭痛。因此,荀大夫建議吸煙男士適量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 

   

11.鍛煉一身汗,補水要及時 

  在運動過程中,由於能量消耗、出汗等原因,一方麵會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質,另一方麵也會造成大量營養素的丟失,如鈉、鉀、碳水化合物等物質。如果不及時補充,很容易導致健身過度和疲勞不易恢複,會直接影響健身效果。因此,為了提高健身效果,不僅應飲用包含糖、水分及電解質的運動飲品,也要及時補充特殊的運動營養品,特別是對於有增肌或減脂需求的人更是如此。 

   

12.鮮奶莫煮沸,加熱宜隔水 

  牛奶加熱溫度不宜過高,加熱到100時,不僅色、香、味被降低,營養價值也會大大減少。 

  那麽,如何加熱牛奶才正確呢?煮牛奶時,最好不要煮沸,待奶液麵上布滿小氣泡,大約是70-80時,再稍煮幾十秒就可以了。若使用微波爐加熱,時間不要長,因為溫度一高,牛奶的營養會被破壞。一般加熱牛奶開鍋一分鍾,就應立即起鍋。 

  另外,年輕的媽媽們給寶寶衝奶粉時,因奶粉的營養成分與鮮奶相似,所以也應注意水的溫度別超過60度。 

   

13.狂吃蛋和肉,導致鐵流失 

  許多兒童患有缺鐵性貧血,體內缺鐵會影響孩子的智力--這與孩子們吃肉不吃菜有關。 

  原來,很多媽媽認為蛋黃和瘦肉中含鐵最多,所以讓孩子大量吃肉,卻不注意讓孩子吃蔬菜和水果。沒想到,孩子的體重蹭蹭地往上走,一查卻是缺鐵性貧血。荀大夫認為,蛋黃、瘦肉中所含鐵多為三價鐵,不易被人體吸收,多數都會被排泄掉。三價鐵隻有在存在維生素C和酸味物質的情況下,才能轉化成二價鐵被人體吸收,而維生素C和酸味物質在蔬菜和水果中含得最多,因此,荀大夫提醒家長,讓孩子吃肉的同時也相應地多吃些菜和水果。 

   

14.大魚和大肉,體質變酸性 

  由於肉類都是酸性食物,因此常吃大魚大肉的人們體質易呈酸性。當體內酸堿度嚴重失衡時,身體就會動用兩種主要的堿性物質--鈉和鈣加以中和。有兩個實驗證實了這一點,一天吃含80克蛋白質的膳食,有37毫克鈣流失;而一天吃含240克蛋白質的膳食時,外加額外補充1400毫克鈣,還是會流失137毫克鈣。因此,專家建議,日常飲食應注意酸堿平衡,吃大魚大肉時要多搭配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15.食品太精細,流失礦物質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餐桌上形形色色的食品日益精細化,但在這精細加工的過程中,流失了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精米和白麵,經過道道工序、加工,葉酸鹽會減少90%,維生素E損失90%以上,維生素B5損失60%,鉻、錳、鐵、鈷、銅、鋅、鎂等礦物質的含量減少70%以上。由此,女性常吃精細的食品,會使得體內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而缺乏維生素還會患上腳氣和便秘。荀大夫建議,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多吃五穀雜糧。 

   

16.飯後立刻走,營養難吸收 

  飯後百步走是許多人的習慣,可荀大夫認為這樣做可能會讓體內營養流失。 

  這是因為飯後的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來幫助消化器官運作,若立即運動或散步,則四肢血液量增加,相對地減少了胃腸的血液供應,影響了消化功能,不利於食物消化,使人體營養吸收受到影響。還有些人飯後喜歡立刻洗澡,皮膚毛細血管會擴張充血,進而使消化係統的血流量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那麽,飯後何時能從事上述活動呢?據研究,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脂肪約為5小時,蛋白質約為2小時,糖類約為1小時。荀大夫建議,在飯後休息30分鍾至1小時後,再進行輕柔的活動。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