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白鶴的BLOG

日子是流動的河水,記憶是沉在水底的石頭。
個人資料
逍遙白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走馬觀花看紐約(3)紐約MOMA的前世今生

(2024-01-21 12:03:48) 下一個

撰文:Hux(逍遙白鶴夫君)

手機隨拍:逍遙白鶴夫婦

其中的網絡選圖均有注明

 

金秋九月,再訪紐約。不料,乘興而來的我們卻遭遇連日陰雨,秋高氣爽時所應有的豔陽天居然不知去向。不過,林立的摩天樓如峰巒起伏,若隱若現;遠近高低,飄灑朦朧。這又讓那朝雲暮雨中的紐約自有另一番韻味。雖說是潮濕陰冷的天氣不太適宜戶外活動,但曼哈頓擁有眾多的博物館,徜徉其中也不失為一種美好享受。於是在再次參觀大都會博物館的次日,我們又走訪了現代藝術館。

趕在藝術館開門前到達,出乎我們意料的是見到門口冒雨趕來參觀的人群大排長龍,人多到見首不見尾,隊伍一直拐彎延伸到建築的背後。在熱鬧喧囂、快餐式獲取繁雜信息的網絡時代,仍有這麽多人熱愛藝術保持著來博物館直麵欣賞藝術作品的興趣,不能不說是一個振奮人心的現象。

清晨,曼哈頓中城樓台錯落,煙雨迷濛。秋風挾著絲絲細雨,帶來中央公園內一陣陣花草林木的馨香。對藝術懷著虔敬和喜愛之心的觀眾們前呼後擁,絡繹不絕,從世界各地慕名來到這裏排隊參觀。登高一望,隻見五顏六色的雨傘行列猶如一條斑斕的小溪,靜靜地流入了現代藝術的海洋。   

我相信,熱愛藝術的人通常會有一顆更加悲憫和善於共情的心,對他人對世態會比較和平與寬容......

紐約現代藝術館 (Museum of  Modern Arts) 人稱MOMA。它自建館至今,已有九十四年的曆史。伴隨著近一個世紀的光陰逝去,它從最初的區區數間小屋,發展成為當今世界最宏大的現代藝術博物館之一。聲名遠揚,浩浩蕩蕩,引來全球各地無數的傾慕者瞻仰。

不過,回首當年,剛剛誕生的MOMA便經曆了一次社會劇烈大動蕩的洗禮。     

1929年10月下旬,經濟危機導致了美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大混亂。10月24日,極度恐慌的交易員們開始在紐約股票交易所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 瘋狂拋售各種股票債券。10月29日,拋售再次達到新高峰,單日交易量達到史無前例的一千六百萬股。各種股價一瀉千裏,哀鴻遍野,美國金融市場頓時崩潰。史稱 “黑色星期四”。緊接著,倫敦股票交易市場也隨之坍塌。曆時數年的二十世紀西方世界經濟 “大蕭條”,從此拉開帷幕。     

曼哈頓下城的華爾街隻見落水流花,一片狼藉,傷亡慘重。但此時中城中央公園的東南側一角,卻閃射出了一道絢麗的霞光。霞光映照之下,隻見一隻金色的鳳凰冉冉升起。1929年11月7日,紐約MOMA正式成立。

這時距離紐約股市大崩盤,僅有短短九天的功夫。     

靈光初現。建立MOMA的美好創意來自於三位有閑階級的富有女士。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名叫阿碧·奧德裏琪·洛克菲勒 (Abby Aldrich Rockefeller 1874-1948),其餘兩位則是她的親密好友,莉莉· 布利斯 (Lillie P. Bliss) 和瑪麗· 薩利文(Mary Quinn Sullivan)。      

卓爾不群。三位女士誌同道合,她們都是現代藝術愛好者和鑒賞者,都熱心於藝術品收藏,而且還個個都腰纏萬貫。更重要的是,她們都熱愛從事慈善事業。對於洛克菲勒夫人阿碧提出的這一建館倡議,大家一拍即合。事不宜遲,她們迅即在曼哈頓第五大道730號的樓裏租了六間空屋,分別拿出了自己的個人藝術珍藏作為開館展品,並邀得幾位重要合夥人。於是,MOMA 得以麵世,正式對紐約公眾開放。

MOMA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阿碧·奧德裏琪·洛克菲勒 (Abby Aldrich Rockefeller 1874-1948) 網絡圖片。

協同發起人莉莉· 布利斯 (Lillie P. Bliss) 網絡圖片。

第三位奠基人瑪麗· 薩利文 (Mary Quinn Sullivan) 網絡圖片。

巾幗不讓須眉。這位不願隻是在家吃喝玩樂,從而率先舉起MOMA大旗的夫人阿碧確實非同一般。她不僅出生於顯赫豪門,而且還是合眾國石油大王,大財閥約翰· D · 洛克菲勒的獨子,小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 Jr.,1874–1960) 的妻子。不過,對於本來隻是一心專注於賺錢的小洛克菲勒先生而言,太太想要創辦MOMA弘揚現代藝術,純粹是瞎耽誤功夫糟蹋錢。因此,他從一開始就極力反對。      

但人是可以改變的,即或是大富豪也不例外。水滴石穿。在夫人阿碧不懈的堅持努力之下,小洛克菲勒先生終於一改初衷,搖身一變,從堅定的反對者變成了MOMA最大的資助人。MOMA在成立後的十年之內,曾經有過三次搬遷擴建,次次都離不開他的財政支援。當今這片MOMA有史以來麵積最大的館址,位於寸土寸金的曼哈頓中城第五大道附近的那片寶地,就是由小洛克菲勒先生慷慨出手捐贈的。      

加幾句題外話。利用洛克菲勒財團的雄厚資金,小洛克菲勒和他父親老洛克菲勒一起,於1913年成立了 “洛克菲勒基金會”。該基金會的主要曆史使命是 “提高全世界人類的福利”。他們認為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了解造成社會問題的原因並逐漸加以解決。而欲達到這個目的,最好是通過 “科學的慈善事業” 來進行。於是,小洛克菲勒先生便終其一生為此奔忙。     

在中國人人皆知的北京協和醫院和醫學院,就是由他主持的洛克菲勒基金會在1917年出資,比照著當時美國最優秀、最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規格創辦的。白駒過隙。一個多世紀已經過去,今天的 “協和” 依然是現代中國的醫學院和醫院之翹楚。

1930年代的小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 Jr.,1874–1960) 網絡圖片。

老洛克菲勒與兒子小洛克菲勒 (網絡圖片)。

1921年參加北京協和醫院落成典禮時的小洛克菲勒 (前排右三) 及其他賓客 (網絡圖片)。

新校徽。

立竿見影。MOMA 在成立的當月就向紐約民眾推出了首次現代繪畫藝術展。展品包括了梵高 (1853-1890)、高更 (1848-1903)、塞尚 (1839-1906) 和修拉 (1859-1891) 的部分作品。百年前的今天,這些畫家都剛剛離世不久,其中有些在世之時還過得頗為艱辛。但新時代已經來臨! “後印象派” 作品開始閃耀出燦爛的光芒,各位畫家也都成了引領19~20 世紀繪畫藝術新潮流的開路先鋒。      

果然不出三位夫人之所料,現代畫展旗開得勝,當即引起巨大轟動!      

趁熱打鐵。開張之後的 MOMA 堅持注重於推薦新崛起的現代繪畫藝術家的作品。六年之後的 1935年,MOMA 與荷蘭方麵合作,共同推出了文森特· 梵高在紐約的首次個展。該展包括了梵高的六十六幅油畫和五十幅素描,同時還有生前落難的大師與其兄弟的許多封來往書信。此展同樣大獲成功!     

再接再厲。此後 MOMA 又與芝加哥藝術館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合作,成功舉辦了一次巴勃羅· 畢加索作品回顧展。此時畢加索已是功成名就,而且在不久前剛剛完成了在藝術界標新立異的華麗轉身。該展再次引人注目,贏得了響亮的國際名聲,MOMA 從此開始闊步走向世界。      

不料,樂極生悲。正在蓬勃發展中的 MOMA 突然遭遇了一場飛來橫禍。1958年4月15日,一位安裝空調器的工人因點火抽煙,引燃了正在擴建裝修的二樓展廳地麵上的木屑和雜物。烈火無情。瞬間便將廳內一幅克勞德· 莫奈所繪5.5米長的畫卷《睡蓮》燒毀,同時還奪去了一位員工的寶貴生命。      

所幸其他尺寸相對較小的作品在裝修前已經被移往三樓和四樓。火災剛一發生,館員們便迅速將其轉移到鄰近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幸存的畫作裏,就包括了從芝加哥藝術館租借來展出的《星期日下午的大碗島》,那幅法國後印象派畫家喬治· 修拉 (1859-1891) 最著名的 “點彩” 風格作品。而莫奈也在火災後為MOMA重新繪製了一幅更大的《睡蓮》。

克勞德· 莫奈 (1840-1926, 法國) 為 MOMA 重新繪製的長幅畫卷《睡蓮》

《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星期日下午的大碗島》喬治· 修拉 (法國)。此畫有三米多寬,修拉耗時兩年才得以完成。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闖過大難的MOMA繼續蓬勃發展和擴張。在2010年與紐約長島的 “P.S.1 當代藝術中心" 合並,將其改名為MOMA PS1。位於曼哈頓中城的館址也在2019 年再次擴建,如今展館建築的總麵積已經達到了65,800 平方米。  

       

當我們始步入藝術館一樓的大廳,占據了一堵牆高的巨大熒幕上放映著高科技合成的玄妙動態影像撲麵而來,色彩濃鬱醒目,圖案時而繁雜,時而空靈,翻轉往複。其視覺感受有著不可言傳的震撼感。

 

漫步於千姿百態、變化多端的藝術作品展廳之中,不禁令人浮想聯翩,心曠神怡。

展廳外濕漉漉的花園也不諦為一幅天然畫卷。

美術館建築本身也是一個藝術品,參與其中流動的行人成為生動變化的點綴。

 

白鶴在美國著名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作品前留影。

逍遙白鶴夫婦在傑克遜.波洛克的畫作前留影(請路人幫忙拍的)。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又譯傑克森·波拉克,1912年1月28日-1956年8月11日),美國人,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大師,也被公認為是美國現代繪畫擺脫歐洲標準,在國際藝壇建立領導地位的第一功臣。1929年就學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師從本頓。1943年開始轉向抽象藝術。1947年開始使用“滴畫法”,把巨大的畫布平鋪於地麵,用鑽有小孔的盒、棒或畫筆把顏料滴濺在畫布上。其創作不作事先規劃,作畫沒有固定位置,喜歡在畫布四周隨意走動,以反複的無意識的動作畫成複雜難辨、線條錯亂的網,人稱“行動繪畫”。此畫法構圖設計沒有中心,結構無法辨識,具有鮮明的抽象表現主義特征。主要作品有《秋韻:第30號》《薰衣草之霧:第1號》《大教堂》《藍杆:第11號》等。1956年8月11日,傑克遜逝世,年僅44歲。

 

時代的印記:

 

外國攝影師鏡頭下昔日中國的人物和市景:

 

我們依次穿過幾個展廳,眼前出現了幾幅巴勃羅· 畢加索早期的畫作。我一邊觀賞著他1906年所繪的《牽馬少年》,一邊對照他在僅僅一年之後推出,且讓藝術世界大為震驚的《艾維農少女》。承先啟後,推陳出新。大師翩然一個華麗轉身,神筆落處,嶄新的 “立體派” 藝術風格便躍然於畫布之上,讓眾人看得是目瞪口呆!琢磨之餘,不禁對畢加索說過的一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像行家一樣學習規則,你便能像藝術家一樣將其打破”。

《牽馬少年》巴勃羅· 畢加索 (1881-1973,西班牙) 作於1906。

《艾維農少女》畢加索作於1907。

畢加索 (網絡圖片)

 

此次參觀MOMA時用手機拍下了一些自己喜歡的繪畫作品照片。獨樂不如眾樂,遂貼在此文中與有興趣的朋友們共同分享:

《星空》文森特· 梵高 (荷蘭)

《橄欖樹》文森特·梵高 (荷蘭)

《Portrait of Joseph Roulin 郵差約瑟夫·若林》1889,文森特·梵高 (荷蘭)

《三隻小狗與靜物》1888, 保羅·高更 (法國)

《吃橘子的人》高更, 1889 (法國)

《月亮和大地》1893, 高更 (法國)

《彈奏曼陀鈴的姑娘》1910, 畢加索 (西班牙)

《希望》古斯塔夫· 克林姆特 (1862-1818, 奧地利)

 《樹林》克林姆特 (奧地利)

《村莊與我》馬克· 夏戈爾 (1887-1985, 俄國)

《婦人》阿梅迪歐· 莫迪格利亞尼 (1884-1920,意大利) 莫迪的人物畫極為獨特。無論男女,都讓人產生一些淡淡憂傷的感覺。

《靜坐的婦人》保羅· 塞尚 (1839-1906,法國)。塞尚是 “立體主義” (Cubism) 畫派先驅。他認為世間所有的物體,包括人物,均可以用圓形、方形、三角形等立體圖形及其變型來表達。

《自畫像》弗裏達·卡蘿, 1936 (1907-1954, 墨西哥)

《我的家譜》弗裏達· 卡蘿, 1937 (墨西哥) 畫家的爺爺來自德國。

《舞蹈》第一版,1909,亨利· 馬蒂斯 (1868-1954,法國)

《紅色畫室》馬蒂斯, 1911 (法國)

《藍色窗戶》馬蒂斯, 1913 (法國)

 

在館藏中我們還看到了幾幅埃貢·席勒的畫作:

埃貢·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20世紀初期的表現主義畫家,是維也納分離派的代表人物。是我們夫婦都很喜歡的一位畫家。他的繪畫筆鋒銳利簡潔,但人物的個性、神采和意味蘊含深邃,令人回味。幾年前,我們去奧地利維也納旅遊時,曾專程去分離派藝術博物館欣賞他的作品。

其代表作品有:《斜臥的女人》《擁抱》《低著頭的自畫像》。

1890年,席勒出生於奧地利多瑙河畔、奧地利的城鎮圖爾恩。1907年,席勒向克裏姆特尋求指導。1908年,席勒在奧地利克洛斯特新堡小鎮舉辦了第一次展覽。1917年,席勒回到維也納,得以專心從事繪畫工作。1918年,受邀參加分離派在維也納的第49屆展覽,席勒共有48幅作品參展。1918年10月31日,在維也納因感染了流行全歐的“西班牙流感"後去世。英年早逝,實在是太可惜了。

 

旅途中,我給夫人拍照或者我倆的互拍多為順勢而為的記實目的,較少精雕細刻費時費力地拍攝藝術人像攝影。畢竟我目前還未退休,出遊的時間有限,暫且不願花費太多假日時光在隻為達到理想觀感的選景和光線上。這些隨走隨拍的影像隻圖留待我們自己日後回顧,順便也與對我們有好感的朋友們分享。

結束參觀後,我倆就在美術館的餐廳裏小憩就餐。

 

再存幾張當天的逛街購物照,耳濡目染了一天,我的構圖是不是也有點現代藝術風格的意味了:

 

*11/16/2023 後記於芝加哥北郊家中

 

*此係列未完待續,敬請繼續關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看不完的紐約,吃不膩的中餐:)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小鹿MM新周好!紐約、DC還有倫敦都有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大型博物館,確實是給老百姓的大福利~ 文中的紐約現代藝術館是要買門票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我剛來美國的時候也基本上free,參觀者可以用捐贈的形式任意交付幾元錢入場。現在需要購買門票了,但每周有一天可以免費參觀。其實維護一個諾大的博物館開銷應該還是蠻高的。:)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對我倆的“果醬”!我也常從你的博文裏汲取知識和經驗。你的博文內容涵蓋麵很寬,曆史人文、理財、旅行、烹飪,經常都是開卷有益,也感謝你多年來的大方分享。:)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香香好,謝謝欣賞!不客氣,你的博文中“營養”也很豐富,我們互通有無。我先生是做科研的,旅途中發現興趣點比我更喜歡追根求源。近年來他的工作壓力不那麽大了,業餘時間也喜歡有感而發寫寫雜文發到他自己的美篇專欄裏,我剛好拿來借花獻佛。:)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水星好!古典寫實畫風已經幾乎被前人登峰造極,很難超越。現代、當代繪畫藝術出現的各種另辟蹊徑、新流派是藝術家們尋求突破、尋求新的表達方式做出的努力。對於我這種門外旁觀者,其實還是比較偏愛寫實主義畫風的,覺得容易產生共鳴。後來在多位畫家老師的點撥下,逐漸體會到一些現代派畫作的妙處。我倆旅遊去到多個國際大都市,都會先去參觀古典藝術博物館,時間充裕再前往現代藝術館。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記得第一次去紐約,在大都會博物館門前想,不知門票多少錢?得知不要票,有點驚到!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1

收藏了大帖,非常棒的介紹,謝謝紅衣美女夫婦!:)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白鶴紐約藝術博物館大帖分享!讓我們也大飽眼福,欣賞藝術是最令人開心的,讚白鶴和先生好文筆,寫得非常好!紅色大衣的白鶴很漂亮!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和倫敦泰特美術館我拜訪過前兩個,紐約的我看得不仔細,白鶴一講解,豁然開朗。謝謝!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謝謝曉青,敬你一杯獅峰龍井新茶!:)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沙發!紅衣服真漂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