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童年

我覺得我的寶寶是個小神仙,他是我生命中最亮麗的風景線。
正文

生養孩子

(2006-06-29 16:24:47) 下一個
這些天子女教育壇子裏老是爭論孩子是不是送回國養的問題。自己的孩子自己不養的人還找出很多理由,讓人看了憋悶。唉,我就是感歎有那麽多做父母的隻是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就忘記了孩子的利益,還說這說那說是與其沒有洋車洋房給孩子,不如送給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培養父母無法代替的爺孫親情。多少例子擺在那裏,就跟不認識字似的。小算盤打得精的人大算盤不見得打得開了。
 
還有人搬出“沒 ready, 別生”的論調,真是偷換概念的好例子。有人問什麽算準備好了?能有統一的標準嗎?有了車子房子,也未必做好心理準備;沒有車子房子的時候,但年齡到了,有一顆渴望去愛孩子的心,也未必不能生養孩子。什麽時候說什麽話。再說還有多少想生生不出來的,更有多少有愛心的養父母。我一向對收養孩子的人懷有一種特別的尊重,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他們那麽廣闊的胸懷。

生養孩子不是近期結果,而是一個長期效應。對父母是一輩子的事,生和養的過程將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幸福,包括心身各個方麵。對孩子更是一輩子的事。有了負責一些的父母,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順一點,多一點快樂,多一點自信,多一點機會,多一點健康。孩子長大成人了,還要生養他們的孩子。子子孫孫,生命就是這麽延續著。一時半會送給誰養,其結果不是現在這樣在做的父母能預料到的,可能什麽什麽都看不出負麵影響,可能看上去有些方麵還更好些,但十幾二十年之後的事就不知道了。隻是太多過來的人說了太多曾經發生的事,我不想再冒這個險。

另外,壇子裏那麽多人因為父母的原因而造成心靈創傷,其實,想一想,我們的父輩和他們的父輩們大多數經曆了和我們現在完全不同的時代,他們經曆的是在戰亂貧困求生存,還有追求理想的狂熱。我們現在意識到的不能要求我們的父母也一樣能懂。大的社會條件那裏能容得他們想我們這樣靜靜地享受生活,多思考一下孩子的教育,哪怕是多給孩子一點耐心。把他們的所作所為放當時的條件裏去分析一下,沒有什麽不好理解的。

我媽媽老和我講起她小的時候在大別山逃難的事。媽媽說他們當時什麽都不想,一個心眼就是走,不要被丟下,到了晚上,她和我小姨的腳上都是大泡,第二天還是走。她親眼看見被丟棄在路邊的孩子,哭得很慘。媽媽說當時的情況就是那樣,一個媽媽隻身帶幾個孩子,走不動的孩子隻好被丟在路邊,否則大家都會死。聽著這悲慘的故事,我一顆做母親的心在顫抖。

一個小生命來到我的生命裏,我為他感動,我為歡呼,因為他使我的生命更美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