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舟靜泊聽濤聲

讓心之船隨思緒漂流,靜息聆聽歲月流淌的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信仰與健康

(2006-09-09 08:33:56) 下一個

李奧先生是一個兢兢業業的農民,辛勤地在田野上耕作了一輩子,土地就是他的生命。隨著新世紀到來,李奧進入古稀之年,接踵而至的是健康亮起紅燈。先是心髒病發作動了冠脈搭橋術,後是結腸癌導致腫瘤根治術,兩場大病使李奧元氣大傷。兒孫一輩無人繼承父業,李奧迫不得已賣掉自己的六十英畝良田。從此老人像丟了魂一樣,一蹶不振。

李奧太太是個美麗賢惠的婦人。自從十七歲那年從城裏嫁到鄉下,就無怨無悔地跟隨心上人做起農婦。看到李奧茶飯不香,體重銳減,心急如焚的妻子帶著李奧走進我的診所。李奧的主訴是肌肉軟弱無力,記憶力減退;太太則抱怨他性情改變,原本謙和的脾氣變得暴躁無常;原本在土地上每天勞作十幾個小時不知疲倦的丈夫變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整日倦怠疲憊。

我仔細檢查老人後,發現他神經係統功能無礙,無論是認知功能還是運動機能都很正常。於是我懷疑他的症狀源自抑鬱症。在我印象中,忠守土地的美國農民多為歐洲新教徒移民的後代,有堅定的宗教信仰。我小心地問老人:是否常去教會?是否有同齡朋友來往?問題顯然觸及到老人的隱痛,他神情黯然地告訴我,他已經有四十年不進教堂的門了。

老人講了這麽一個故事。李奧的父親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曾把自己的十五英畝土地捐贈給教會。當他的父親年邁多病時,向本地牧師提出想在教會墓園購置墓地。這位慷慨奉獻過的農民沒有料到牧師開出 一萬八千美元的昂貴價碼,於是一氣之下扭頭離開了教會。更令李奧忿懣的是,在他父親彌留的最後二十天裏,牧師沒來探望祈禱。這段經曆使年輕氣盛的李奧從此疏遠教會,也留下了心病。我安撫了老人和他的妻子,勸慰他信靠神而不是人,鼓勵他重新考慮信仰,並開了抗抑鬱藥給老人服用。

幾個月後,李奧獨自來到我的診所。老人腰板筆直,精神矍鑠,一付鄉間紳士風度。老人欣喜地告訴我:有一天,不知哪來得勇氣,他牽著太太的手,拾級步上教堂的台階,昂頭走過教堂的甬道,來到神的麵前禱告。重拾信仰,返回教會,使老人的心複歸平和,生命有了寄托。老人說失去土地和健康之痛不再困擾他,現在他心情平靜,身體舒泰,每天祈禱與上帝默默交流使他無比愉快。他告訴我他已悄悄地停服抗抑鬱藥。

在臨床實踐中,我確實感到有宗教情懷的人活得更健康,暗暗為信仰的力量稱奇。研究表明,信仰任何一種主流宗教的人,不論男女,其平均壽命均比其他人要長;他們的免疫係統功能也比其他的好;他們的血壓比其他低;他們患中風、抑鬱症、心髒病和產生焦慮不安情緒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小;他們自殺的可能性更是遠小於普通人。傳統的宗教祈禱和信仰生活顯然對身心健康有益。

哈佛大學醫學院 Herbert Benson 博士提出了一個關於信仰與健康之間可能存在關係即自然選擇選擇了宗教。根據 Benson 的理論,在史前時代那些出現宗教信仰萌動的氏族或群體中可能已經形成了較好的生活習慣,而且崇尚一種照顧家庭和鄰居的責任感。這可能增強了 “ 血親的體質 ” 或提高了整個氏族將其族人的優良基因遺傳下去的可能性。他們的子孫也因而在信仰中成長;他們的後代則由於建立在宗教信仰之上的健康生活習慣和無私關懷他人的品德,從而提高了生存能力。人類 “ 為了上帝而團結 ” 在一起,人類天生就具有信仰宗教的潛質。

醫生有義務向病人提供一些研究發現的有益於延年益壽的建議,比如不要吸煙。如果信仰宗教能使人更加健康,這是否意味著醫生有責任建議人們信仰宗教呢?我不是教徒,更不是神職人員,但我相信宗教信仰有益於健康,並且是臨床治療上的一帖良方。我也常常思考:如何能建立自己的信仰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