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的留學日記

想嚐試著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便來到了這裏.偶是一個太過於單純的女生,一路走來,回首才發現自己已經不在那麽簡單了,成熟的同時也欣喜,
正文

我的父親----這是5年前寫的隨感,沒有進行改動...但對父親的愛卻更加

(2006-01-23 04:04:53) 下一個

    1978年11月,在寒風乍起的夜晚,座落在蓬萊市郊的一個農家小院裏,傳來陣陣新生女嬰的啼哭聲。那就是我。父親因了風水先生的話——我們家的房基原是古墳,是塊風水寶地,“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隨起名—— ,亦有招進鳳凰之意。

    或許源於父親無子,父親便將他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他有著農民吃苦耐勞的品質,更有超出農民意識的教育子女的思想。兒童時期,我經常同村裏的娃娃們一起玩,雖然我是女孩,但是打架從來不吃虧。每次哭著回來,父親不管我是受欺負還是欺負別人,從不去理會娃娃之間的事情,但是總要警告我,要同大家好好相處。在我9歲麥熟季節,也是我要邁入小學學堂前夕,父親為了磨練我的堅強與毅力,讓我每天晚上7點睡覺,早晨4點,他便將揉著惺忪睡眼的我拉到了麥地割麥子。從那時侯起,我結束了輕鬆、無優無慮、五味俱全又色彩繽紛的幼兒園生活,開始了漫長的求學曆程。由於父親過早地讓我接觸繁重的農活,在我幼小的心靈中,非常不情願接受,每次幹活,總要跟父親討價還價,爭取少幹甚至不幹。但是父親總是說,想擺脫體力勞動,就必須好好學習,多用用腦子,但是現在你必須還要做農活,等你有了資本,再說。求學的幾個階段中,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正與農活脫離得徹底,還是在進入大學學府之後。而勞動最多的時期,就是小學,而後是中學、高中。我的整個小學階段,特別是逢上農忙,幾乎清早都是在地園裏勞動, 6點準時回家吃完母親臨走前溫好的飯菜,然後再去上學。時間長了,不成習慣的勞動也漸漸成了習慣,最重要的是我特別喜歡學習,也會自己摸索著學習,每天緊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便能考出個好成績。我不知道這是因為父親的原因還是因為恐懼勞動。

    也許是遺傳因素(據父親講母親是文藝愛好者),我既喜歡唱歌、跳舞,又喜歡繪畫。父親很早就警告我,“不要樣樣都通,樣樣不精,最後又耽誤了學習。”但因為學習上的順利,我並沒有放棄哪一樣。因而,小學、中學時代我是校園裏最出風頭的人物。經常是今天參加演講比賽,明天就要去市裏進行繪畫比賽,過一段時間又開始排練舞蹈,練練嗓子唱上一段。開全校師生大會,我又要作為學生代表主持會議。那個時候,國家提倡綜合素質教育的呼聲並不響亮,但是我們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卻非常豐富。中午走在校園裏,隨處可以聽到暢響在校園裏那熟悉的聲音,我領導的播音小組也成為充滿勃勃生機的校園裏歡快的音符。對於這一切,父親從來都是給予我鼓勵與批評。每次當我獲得獎勵在他麵前炫耀的時候,他總是先讓我保持冷靜,然後主動問我在學校的情況,而詢問最多的便是學習情況,在他看來,如果學習成績優異,可以滿足我的其他要求。但是,父親從來沒有當麵表揚過我,隻是鼓勵。母親後來告訴我,父親總是在我去了學校之後,同母親分享我的快樂。漸漸地我不再把榮耀當作資本,到處賣弄,而是更注重競爭的過程。父親告訴我,在我整個完整的學習階段,最讓他高興的事情,也是他開始覺得最有希望的事情就是我第一次獲得獎金,而那次獎金卻跟學習無關。那是讀四年級的時候,我代表鄉中學參加鎮裏的舞蹈大賽,由我表演的舞蹈“吉米,來吧”獲得二等獎,鎮裏獎勵了20元現金。父親說,當我把獎金交給他的時候,他開始意識到供我上學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回報,而是為他去圓未遂的夢,他那在文革時代已經被遺忘的夢。這也是他後來為什麽始終堅持對我最基本的要求——保證學習的原因。

    因為成長的順利,我逐漸形成開朗、活潑的性格。即使遇到困難,也總能調整心態克服過去,而我對父親的感情也更加深刻。在我最需要啟蒙的階段,父親給我的影響非常深遠,我之所以一步步成功地踏入社會,不能不感謝我的父親。在父親節來臨之際,我想,就將我對父親的傾訴作為禮物送向遠方吧。

    我愛你,父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