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人物

Bater王阿仁,2005.7在文學城開始發表史記人物係列,陳平,蕭何,韓信。。。
個人資料
正文

《史記》人物——仙人指路話張良(4)

(2006-07-03 19:35:34) 下一個

(4)智取要關秦王畢

陳涉語錄之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意思:誰敢說俺沒種?俺當把王侯給你看!結果是早早地稱王,被暴秦槍打出頭鳥,加之自身也確實缺了點底蘊,終為秦悍將章邯拍暈,身死城父,早早失去了季後賽資格。大家夥一琢磨,發現陳王提出的主義雖好,卻有點脫離中國國情:限於當時老百姓的政治覺悟,在大多數人心中根本就是:“王侯將相,還真的有種耶。”

於是各路反王爭先恐後當上修正主義,一窩蜂又去尋找昔日王侯的遺種而立之,以聚集人氣、招攬粉絲——明白了吧?後來諸葛亮提到劉備言必稱皇叔,無他,同一理也。

陳王已死,項羽的另一位叔父梁所帥的項家軍從諸路反王中脫穎而出。時沛公及張良在薛,‘見項梁’。項梁開發出一個放羊娃,認定是已故楚懷王之後,立之,又實在想不出個更有創意的新名號,就仍稱楚懷王。子房一看有戲,乃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後’,可別的王侯之後還在鄉下插隊哪,盡管他們也很有種呢。”見項梁不知所指,乃進一步啟發:“比如說已故韓王之子,橫陽君韓成,賢(鹹)得賽過鹽巴,‘可立為王,益樹黨。’”

項梁一想也是啊,這等傀儡王爺,立一個是立,立十個也是立,多立一個還能給俺帶來不少灰色收入。於是,‘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以良為韓司徒’。張哥曲線救國,用心良苦,複韓之路邁出一大步,心下甚喜。自此辭去廄將一職,離開沛公,出任韓王司徒,‘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試圖讓這個韓王做得名符其實起來。

初至韓地,因秦軍根本未曾注意到這支突然冒出來的新軍,著實讓韓王撞著幾隻肥大的死耗子,‘得數城’。一旦秦軍把韓軍列如計劃內,韓王就有點灰頭土臉了,蒙過來的那幾塊地皮,‘秦輒複取之’。於是韓王和張良就挨那兒上演著韓版《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偏不想搬出來,於是楞被轟著出來,過兩天咱又再去轟別人出來——狗熊扳玉米棒子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忙活了好幾個月,大家夥兒依然緊密團結在以張良為政委的韓核心周圍,當著光榮的遊擊隊員,‘往來為遊兵潁川’,依然沒一塊落腳的地盤。

倒不是咱張哥不肯出力,實是韓成這塊鹽巴扶不起來。張良長於戰略,精於大方向的策劃,具體的戰術指揮卻並非所長,韓王手下除張良外,基本無人可用,你總不能指望張良揮舞著西瓜刀去衝鋒陷陣吧?再說韓王的資質斷難望沛公項背,張良那些謀劃,韓王又能領會幾成?不能領會又何談貫徹實施?難不成讓偶理解了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那偶多沒麵子,到底你是老大還是偶是老大?

看看這個韓成就快要改名叫“韓不成”了,‘沛公之從雒陽南出轘轅’,張良又一次‘引兵從沛公’。二人見了麵,沛公倒並不以張哥屢敗屢戰為意,一如既往:“子房辛苦了。”倒是張哥自己有點訕訕的,低聲應曰:“為人民服務。”

劉三這群地痞流氓一旦和張良湊合在一起,無異於如虎添翼,砍瓜切菜一般,‘下韓十餘城,擊破楊熊軍。’兩下裏一比較,張良不由得感歎,自此複韓之心不如當日之切矣。方今群雄並起,如狼似虎,韓王若非有過人之能,就算給他個現成的公司讓他打理,他也未必守得住啊。不管怎樣,秦王尚在,俺大仇未報,先隨沛公去悶死那群劊子手再說。

‘沛公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你小子掄板磚的水平也太菜了,就別跟著攪合了,留這兒種種蔬菜、栽栽果樹,也是為革命做貢獻嘛。劉三自己則‘與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關’,直逼秦王朝最後一道屏障嶢關!

在沛公西進之初,造反協會名譽會長楚懷王就召集各位會員定下賞格:‘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劉三帶著這一夥亡命徒東拍西砍,至今不曾有一塊給自己擱床的地盤。關中肥沃,地勢險要,人口眾多,若能下而王之,也不枉了弟兄們整天拴在褲腰上的腦袋,於是劉三是鼓著眼珠子、咬著腮幫子也要拿下這塊障礙賽金牌的。來到嶢關之下,象征性地嚷了一嗓子“某奉天伐無道,還不快降?”,對麵還沒反應過來呢,劉三就‘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嶢下軍’,生怕磨蹭起來耽誤時間,讓別人搶走了這隻煮熟的鴨子。

張哥一看老大又猴急成這個德行,急來見沛公,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強攻下來,將士死傷必眾,就算先行衝刺撞線,倘若其他選手見我等已然兵寡力弱,而背約來搶這冠軍獎品,奈何?”

一語驚醒夢中人,諸猴兒爾虞我詐、弱肉強食,老大俺是這麽見滴,也是這麽做滴。可若不能先行克敵入關,無名無份,豈不是連響P都無權放一個?

張良笑笑:“不用強攻,未必就不能入關。”劉三知道子房又要發售高技術產品,忍不住一股子莫名的興奮。

張哥續曰:“老大您可知對麵秦軍的頭子為將之前是做什麽的?”答曰:“是做士兵的!”

對劉老大此等天才的腦筋急轉彎應答,張哥如今已不以為奇,乃續曰:“非也,聽說此子原來是個賣注水豬肉的,奸商一個!奸商麽,所圖者無非一個利字。”

所謂響鼓不用重錘,沛公立馬會意:“子房之意,可發動銀彈攻勢?”良頷首:“僅誘之於利還不夠,老大您先按兵不動,‘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再找幾百人,每人扛麵戰旗在山上溜溜達達,‘為疑兵’,咱哪,嚇唬嚇唬他們。”

沛公乃‘令酈食其持重寶啗秦將’。那位豬肉販子一見,哇塞,這多珠寶,能換多少病豬肉啊?倆眼兒立刻咪成了陽光下的一對貓眼石,又細又亮。再看看外邊敵兵勢大,滿山都是戰旗在飄,真打起來,估計俺可沒多少吃豬肉的日子了,‘秦將果叛’,這白眼狼還主動提出要和沛公一起入關,西襲鹹陽。

劉三一得消息,樂得骨頭都輕了許多,一溜煙跑張良那兒:“張哥你神了,那小子真降了!哈哈,走,收拾收拾,我等與他一起入關找樂子去也!”哪兒知道張良迎頭又是一瓢冷水:“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

劉三一呆,旋即又急了:“難不成還得等對麵的頭兒給員工們做通思想工作先?”子房曰:“不如趁現在那個賣肉的有降意,防禦鬆懈,揮軍直進,殺他個措手不及!”沛公咬咬腮幫子:“你狠!”'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當將領的還歪在被窩裏數珍珠呢,能不大敗嗎?

沛公再來個窮寇偏追,'秦兵竟敗,遂至鹹陽','秦王子嬰素車白馬','封皇帝璽符節',出降沛公,秦王朝自始皇滅六國,曆短短一十五年,至此完結。劉三將子嬰移交關押,並未打算砍人的腦袋。子嬰也滿以為這吃飯的家夥算是保住了,誰知道還是被後來入關的項老大砍了下來以示革命之徹底,也算是晦氣到了家。。。

嶢關之戰是有史可查的張良唯一一次介入具體的戰術指揮,向為史家所推崇,被視為謀聖“九大計”之一,並被作為張良不僅善於戰略運籌而且精於戰術操作的例證。在小子看來,未必盡然。不妨來分析一下此次戰役的規模。

先看一下交戰雙方的兵力對比。原文交代,劉老大擁兵二萬,而且劉老大是基本決定硬碰硬的了,那秦兵有多少呢?原文沒提,不過並不難推測一下。首先劉老大素不擅硬仗,他不是傻子,敵守我攻,如果敵人兵力比自家還多出甚多,就算老劉豬頭到了想光榮得快一點,他手下那幫子將領也不幹哪,除非曹參、樊噲他們同時得了小兒麻痹。

再看看張良的疑兵數量,'為五萬人具食',拿五萬人去嚇唬敵人,那敵人能有多少呢?五萬?得,秦兵大約都不會數數!可見秦兵充其量與沛公兵力相當,更大的可能是兵力比沛公更少。

再來看將領,沛公這邊好手如雲,曹參、樊噲、周勃等亡命徒悉在陣中,秦將呢?'其將屠者子',連姓名也沒提,會是名將麽?鬼會相信!由此可以結論:嶢關之戰是劉老大率二萬精銳對一再就業的豬肉男帶領的人數都不占優的秦兵,規模小得可憐!與淮陰侯背水一戰中以二萬新兵擊敗趙軍二十萬根本不在一個檔次,由此而誇大張良的戰術指揮能力是牽強的。

舉個例子:施大爺如果想誇解珍解寶兄弟狩獵技術就是高呀就是高,會狠狠的寫他倆一次就獵回了倆野貓嗎?你。。。你幹脆抽他兄弟幾耳刮子得了!

那太史公何以不惜重墨於此役呢?答案隻有一個:子房的建議意義在戰役之外!不妨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天下大勢。約半年之前,沛公的哥們、楚漢第一屠夫項羽在钜鹿破釜沉舟,擊潰末秦頭號悍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於新安城南”,秦王朝在軍事上遭受毀滅性打擊,幾無力再戰。所剩溜兵賤將苟延殘喘,衰秦風雨飄搖。以張良的高瞻遠矚,自然看出秦王朝氣數已盡、指日可滅。那秦滅亡之後諸侯會幹嘛呢?在家老實呆著喝燒酒吃冷肉?

張良於嶢關下給沛公的建議乃是提醒老大盡早為即將到來的諸侯爭霸積蓄力量,盡量減少在這隻已死了一大半的落水狗身上的消耗。此舉與後來入關之後勸沛公勤儉自持、收買民心、勿留秦宮而安其樂等高招一脈相承,都是在為滅秦後沛公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做長遠準備,此乃嶢關之戰的真正意義!






原文發表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