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e what we are not yet

Phire Triathlon - Share our stories and encourage each other
正文

我的跑步故事

(2025-09-11 07:22:00) 下一個

本文是給母校的微信公號“花無屆”的投稿

我從小喜歡體育,小學一年級到大學畢業,幾乎每年都是體育委員, 後來初二的時候小鹿純子的故事外加中國女排的世界冠軍,正是排球最火的年代我幸運地加入了校女排,和低我一屆的隊友潔,冰,蕾,還有靜成了最好的朋友。  

歪樓了歪樓了,轉回跑步。

我們小時候都要測試長跑,女生考800米,男生是1500米。有哪位大神敢說你小時候從來胸有毛竹不怕跑步考試的嗎?記得周圍女生不怕數理化的大有人在,不怕考800米的我好像沒聽說過。即使我一體育委員,雖然跑及格是沒問題的,但心理上也是怵得要死,每次跑完喉嚨裏都一股血腥味兒,喘不過氣的感覺實在不好。成年後來到美國,慢慢變成了油膩的中年大媽,為了減肥稀裏糊塗地就加入了費城的Phire跑群,於是,奇跡開始了。

群裏都是和我差不多年紀的大媽大叔,而且說到小時候跑800米1500米都一致地控訴當年的噩夢,那幾乎就是人生最恐怖的經曆了。但任我們自己也不明白,當年不到半英裏的800米能把我們整趴下,如今我們經過幾個月的訓練,能從五公裏跑到十公裏,又從半馬跑向全馬。事實證明,你身體的極限超過想象,其實我們小時候都有成為長跑健將的潛力,可惜啊,錯過了。

我想說的故事發生在2019年,那是我幾年的跑步“生涯”中最高光的一年,因為那一年,我前無古人(也不會再有來者了)地在一個月內跑了兩次全馬。

BQ這倆字母,在跑圈之外的人群中毫無意義,但對於跑者,BQ有著神聖的含義:波士頓馬拉鬆資格(Boston Qualifier)。在大小規模各異的馬拉鬆比賽中,世界大滿貫六大馬(現在剛加了澳洲悉尼成了七大馬)當然站在鄙視鏈上層,而六大馬中,波士頓馬拉鬆(簡稱波馬)無疑是最受人仰慕的那顆最璀璨的明珠。原因無他,所有的比賽除了出一大筆錢買慈善名額之外都可以抽簽碰運氣,唯有波馬不行(除非跑慈善名額)。要想去跑波馬,你必須先跑一個正規的馬拉鬆比賽,隻有達到完賽標準,才有可能去報名,這個標準按性別年齡各不相同,被稱為BQ。然後波馬會根據每年報名人數的多少選最快的三萬人批準參賽,所以即使跑出了BQ成績依然無法保證能夠參賽。這一嚴苛規則注定讓所有能走上波馬賽道的人們擁有格外得瑟的權利,跑過波馬的跑者也會得到其他跑者的尊敬。所以隻要是跑馬的,波馬幾乎是每一個人的夢想。

2019年,我因為迷上了首都華盛頓舉辦的海軍陸戰隊馬拉鬆(Marine Corp Marathon, 簡稱MCM)的完賽獎牌,決定選擇這場比賽衝擊BQ。MCM被稱為“人民的馬拉鬆”,參賽規模三萬人,沿途水站義工都由海軍陸戰隊士兵擔任,Run With Marine是比賽的賣點,吸引了很多跑者。當時我隻跑過一次全馬,尚處於跑馬小白的水平,經驗不夠豐富。又因為各種原因,起先一起報名參賽的隊友們都無法參加,我成了唯一的本隊參賽者。周六到達首都入住旅館,天氣陰陰的,已經聽說第二天會下大雨,而且仿佛存心和我們過不去,就早晨開賽後下雨有Storm,下午就晴了。


(MCM獎牌)

周日清早大批人馬從地鐵站湧到地麵,大多穿外套或雨披,天上已經開始下雨。聽到不少人開玩笑說不能相信我們付了錢來受這個罪,然後就是一片大笑。我在衣服外套了一件防水的舊夾克,準備起跑時扔掉。當時氣溫已經很高了,覺得有點出汗。

(開賽前和士兵合影)

等隨著幾萬人的人流衝過起跑線後,前麵五顏六色的人牆一排又一排,立馬想到老毛愛說的“人民的汪洋大海”,太貼切了。頭三邁都是上坡,這時雨不大,我急著想穿過人牆跑前麵去就可以加速,當時的配速離目標速度差太遠了。於是不停地說sorry,也免不了和前麵人的手臂正麵接觸,一次居然把跑表都撞停了。隻是,我太天真了,當我越過無數人,發現前麵還有無數人的時候,我知道不妙。

跑到第12英裏時,雨突然瓢潑一般迎頭澆下。在此之前我還小心著盡量不踩小水坑,以維持跑鞋的幹燥,這場雨一下鞋徹底濕了。身體也開始過早疲勞,當然我不服氣,繼續穿越人牆,繼續與人碰撞,真的是不到黃河不死心啊。自此,大雨基本就沒怎麽停過,鞋子很重,腿也變得重起來。15英裏之後人牆終於開始稀疏,可是我已經累了。好容易熬到20英裏,我這時死心了,身體已經非常疲勞,還有6英裏,別無選擇隻有降速爭取不抽筋完成比賽。真想走啊,但還是堅持著,即使經過水站喝水都是小跑著。一路見到無數停在路邊拉伸,停跑走路的人,這時幾乎都是滿臉疲憊和痛苦。

(MCM終點前)

當我最終熬到了終點,成績不要說BQ,連PB(Personal Best)都沒有做到,心裏非常鬱悶。辛苦一個夏天,每周在高溫烈日下訓練,一周50英裏以上的跑量,但即使刻苦訓練也不能保證天時地利人和。不過看到官方成績後稍感安慰,在自己的年齡組我跑進了top 5%,這個比例是我參加過的各種比賽中最好的一次。隻是,沮喪依舊免不了。

回家後,跑群的朋友們為我洗塵接風,慶祝我完成一個風雨中的全馬。吃得正歡的時候,他們提出要不要考慮再跑四星期之後在家門口的費城馬拉鬆,因為訓練一次全馬不容易。之後,又收到幾位朋友的微信,同樣建議我考慮費馬。麵對他們的信任鼓勵,我猶豫糾結,上網到處Google,既看到很多文章不讚成一年之內跑兩馬,也找到了如果必須跑應該如何恢複調整的計劃。我遲遲沒有決定。MCM後的第一周,基本休息,隻做了兩三邁的恢複跑。第二周快結束時,跑了一個短的7英裏tempo,配速成功維持在理想速度,心裏略有些底。第三周,一個刮大風的傍晚,我一個人在自家小區裏狂奔了11英裏,成功完成10邁tempo,並維持了理想配速,心中欣喜,終於下了決心,在離費馬報名截止還有一周的時候以最高價報了名!

第四周,依舊以休息為主。全馬群裏首馬的夥伴們為天氣等不可捉摸的因素緊張激動著。我則已經橫豎橫拆牛棚,不就是和大家一起跑個馬麽,地利人和已經有了,雖說老天要下點毛毛雨,但比起MCM真的是小case啦。跑就跑,誰怕誰!

比賽的那天早上就下起了雨,已經在暴雨中“久經考驗”的我根本沒當回事,跟在自家隊友身後衝過了起跑線。過半程時也感到了在MCM沒找到的輕鬆,還打破了自己的半馬記錄。過了18英裏之後開始感到疲倦,心知一月跑兩馬的後遺症開始了。但因為上半程賺了3分鍾之多,我稍微放慢了腳步來適應身體的疲憊。

20英裏折返,幾乎沒力氣保持速度。隻能靠隊友控製而不至於掉速太多。此時看到另一個方向出現越來越多的熟悉麵孔,小夥伴們在對我喊加油,我隻能無力地揮手示意。此時遇到我們隊裏幾乎是最強的兩位大神老李和老黃,他們一左一右帶領我這個沒用的跑渣前行。我其實已接近撞牆的邊緣,膠都吃了,雖然呼吸非常順暢,但兩腿異常沉重好像已經抬不起來。老李揮舞著一隻手套,大聲給我加油,老黃也鼓勵我最後幾邁了,堅持就能BQ。我越跑越累,腦子也遲鈍了。那時碰到了又一位隊裏的朋友M,艱苦拚搏的她畢竟還有力氣對我說“JiaLin加油!” 而我動了動嘴唇,卻無力擠出一句“你也加油”,隻能麵無表情地從她身邊越過,跟著老李老黃繼續向前。心裏好笑,這個麵無表情、對人愛理不理的家夥是我?我可從來沒這麽酷過,對M充滿了抱歉。

(被兩位大神帶著跑的我)

即使在MCM最後幾邁很累,也不如這時,真正體會了最後6英裏才是馬拉鬆開始的意義。如果沒有老李和老黃一路加油鼓勁,提醒我要維持速度,我肯定無法按時完賽。兩條腿叫囂著要罷工,我在無表情的撲克臉下正苦苦哀求它們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真的almost there。難為老李,就這麽一路揮舞著手套,持續高喊加油,陪我跑到了最後,衝過了終線。我當時沒力氣回應他,但正是對他倆的感激,激勵自己不能停下來,要繼續跑,直到最後。

(完賽後的合影)

跑完後我累極了,竟然無力去打開手機看成績。最後還是老黃幫我查了,我真的BQ了。這是我有生以來最艱苦的比賽,不僅是在一個月內跑了兩個全馬,實現了夢想,而且用盡洪荒之力把自己逼到極限,也是人生難得的體驗。

後來慢慢地開始玩鐵人三項,學遊泳練騎車。回想小時候跑800米的恐懼,真的覺得難以相信,因為在年過半百的今天,不要說跑個800米不在話下,就是遊泳800米或1500米也完成很多次了。作為普通跑者,去追求這樣的極限運動好像聽著很沒必要,我們再怎麽努力也很難站台,更不可能獲得獎金功成名就,為啥要沒苦硬吃,花錢買罪受呢?

人生苦短,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一生,如果能在一生中有機會挑戰自己的極限,通過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好更精彩的那個版本,人生也算更完整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JasonWong2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hireTri' 的評論 : 我是在Strava上看到你的,因為你才加入這個軟件,Lol
PhireTr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asonWong25' 的評論 :
謝謝鼓勵
JasonWong25 回複 悄悄話 能夠堅持下來就已經足夠優秀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