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祭

1989年6月4日那個夜晚,和隨後的黎明,從未遠去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3600元育兒補貼”:習近平統治下的又一場宣傳騙局

(2025-07-28 19:12:32) 下一個

 新華社今日發布重磅新聞,稱中共中央、國務院推出發放“2025年一月出生前三周歲嬰兒每年3600元”的嬰幼兒育兒補貼。消息一出,熱搜立登首頁,評論區喜氣洋洋,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感謝黨”“養娃有盼頭了”。

然而我卻隻感到諷刺。

這類政策,熟悉習近平治國術的人一看就知道:它不是用來執行的,是用來宣傳的。是他這一屆政權拿來哄民眾、穩情緒、堵嘴巴的又一枚宣傳麻藥。既沒有預算細則、也沒有統一標準,根本不打算落地,隻是為了刷一波“黨關心你”的感恩流量。

我有一個朋友,在知乎相關問題下評論了一句:

“以我對這類政策的了解,大概又是隻存在於宣傳口徑的福利。”

沒有髒話、沒有煽動,隻是理性地表達了一點質疑,卻在幾秒內被平台秒屏蔽。更驚悚的是,換個賬號登錄,他甚至看不見自己曾發的評論。平台不通知、不申訴、不解釋,直接把你的存在“擦掉”——這就是現在中國的言論環境:不許你質疑,隻許你謝恩。

而這,恰恰是習近平“宣傳治國”的核心術——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管理你的情緒;不是保障權利,而是塑造幻覺。

他沒有被通知、沒有警告、沒有公示,隻是悄無聲息地被“消失”了。

 

這就是現在的中國網絡:不是用邏輯說服你,而是用技術“抹掉你”;不是讓你討論政策,而是逼你讚美政權。隻要你不說“謝謝國家”,你就是“負能量”;隻要你敢質疑政策落地,你就是“破壞輿論環境”。

為什麽我敢斷言:中共不會兌現所謂“3600元育兒補貼”

1. 財政破產:連工資都發不出,哪裏還有補貼?

過去十年,在“防疫-放開-維穩-基建-房產爛尾-三保兜底”多重壓力下,地方財政早已瀕臨崩潰。2024年全國已有多地政府:

  • 拖欠公務員、教師工資;

  • 醫保賬戶縮水,醫保價格提高;

  • 城投債務暴雷,連養老金都靠央行印鈔維持。

你指望這些早已“褲兜比你還幹淨”的地方財政,給你孩子每年發3600塊錢?這不是民生,是幻覺。

官方宣傳說“鼓勵地方探索”,翻譯一下就是:中央沒錢,能不能發你看著辦;如果發不出,那你活該。

2. 體製無責:沒有問責機製,承諾可以隨便開空頭

中共是一套對上負責、對下無責的體製:

  • 官員升遷看“輿情管理”和“政治忠誠”,不是政策落實;

  • 政策口號年年出,最後都沒人追責;

  • 你要是投訴補貼沒到?頂多被踢皮球,或者上訪路上就被攔下來;

在這樣一套體製下,政令從不需要閉環,也不需要交賬。

“有沒有兌現”根本不是這套機製關心的問題,關鍵是有沒有讓人看起來感動了、轉發了、配合了、閉嘴了。


習近平如何把宣傳變成“統治工具”?

在習近平掌權之前,中共雖然也愛宣傳,但還保留一點“假裝講道理”的外殼。而自習近平以來,宣傳已從“政績裝飾”變成“政權支柱”,國家機器最優先任務不再是治理、服務,而是維穩情緒、製造幻象

  • 他強化意識形態控製,從“學習強國”到“全員轉發”,每個官員都成了喇叭;

  • 他掐斷信息流通,社交平台封號、秒刪、屏蔽、禁評全麵開花;

  • 他讓“政策效果”變得無關緊要,重要的是“看起來政府在做事”。

 

於是,像“3600元育兒補貼”這樣的政策就誕生了:沒有預算、沒有標準、沒有公開流程,卻能迅速登上熱搜、獲得百萬轉發、製造出‘政府有溫度’的假象

在習近平時代,宣傳早已不是過去那種“政績鍍金”,而是統治的根基。他構建起一整套**“以宣傳代治理”的政治模式**:

  • 所有政策優先登頭條,哪怕沒有預算、沒有立法;

  • 官員拍視頻、發微博、比“正能量”;

  • 輿情成為KPI,點讚成了政績,“被感動”成了基本政治素養。

政策本身行不行,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人點讚、有沒有形成“氛圍”、有沒有起到“穩定情緒”的作用。

所以我們看到,“3600元補貼”這樣的事情從沒真正兌現過,卻年年都有新變體。幾年前是“80歲老人200元養老金”,去年是“河南洪水重建家園援助”(落實成了家園貸),今年又來了“育兒補貼”。但當你真去問:怎麽領?去哪申?有沒有標準?能不能監督?一切都是空。

疫情那會還有個傻子,在美國工作生活,被父母天天視頻洗腦說中共很照顧人民,免費疫苗,免費治療,於是放棄美國工作飛回國,結果,哈哈,排隊做核酸。


我那個朋友感歎得很真實:

“習近平時代最大的特色,是從未真正解決過一個民生問題,卻每件事都能宣傳得感天動地。”

而且,他們比你想象的還要怕你“醒來”

如果你覺得這隻是“說說而已”,那你低估了中共尤其是習政權的心虛程度

正因為這些政策無法真正落地,習近平比任何前任都更在意“輿論統一性”:

  • 隻要一人質疑,就怕引起連鎖反應;

  • 哪怕隻是“說話像懂點政策”,都得立刻封禁;

  • 整個國家機器好比一個玻璃宮,靠謊言搭起,一碰就碎。

“我朋友”在知乎評論被屏蔽就是鐵證。他不過是指出一個常識性的結論:“很多政策是口號大於實際”,就被秒清除。你可見,他們的底氣究竟有多虛。 

最讓人心寒的,是群眾中大量人已經被馴化。他們哪怕知道政策很可能落空,也會習慣性留言“感謝國家”“我已經感動哭了”。就像一場大規模的心理催眠,大家寧願活在幻象裏,也不敢直視現實的蒼白。

“預付式掌聲”,成了習近平體製最大的宣傳資源。

宣傳的威力不是“強製你相信”,而是讓你願意自己欺騙自己
它不需要你變聰明,隻需要你繼續裝傻


真正去維權的人,通常都很慘。貴州某地的“小薇”就是典型:她聽信官方“洪災有補償”的通報,去村裏詢問具體流程,結果不是被踢皮球就是被冷嘲熱諷,被公安半夜打電話恐嚇,被國安掛牌督辦,什麽補貼都沒拿到,倒成了“鬧事分子”。

她沒有錯,她隻是太天真,誤把新華社的宣傳稿當成法律文件了。


習近平統治下的宣傳機器無比高效,但也極度脆弱。正因它無法兌現,才如此害怕質疑;正因它根基虛假,才如此需要製造掌聲。

那些不願“預付感恩”的人,才是這個民族最後的希望。

3600元補貼不會來,但憤怒不能白等。

別再替獨裁鼓掌,別再為虛假落淚。哪怕隻有一個人醒著,這個夢也終會破碎。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