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過強”這幾天,川普最拿手的攪局博弈動作一波接一波。關稅一會要加,一會要減,一會要談,一會要打,沒有邏輯,不講道理,目的就是用蠻力快拳打暈震懾對手。媒體依然跟,但新聞周期式微,人氣走低。沒有邏輯,不講道理,要的就是這個勁,這個調調。比如,日本從美國進口汽車零關稅,美國從日本進口藥關稅,“關稅對稱”完全是胡攪蠻纏。川普對石破茂首相電話上吼:日本路上一輛美國車都沒有!從美國進口稻米“關稅700%”!石破首相敢怒不敢言,被問到《日美安保》和《日美貿協》,也支支吾吾,隻表示顧慮。無情的真相是:日本進口美國汽車,零關稅,依然賣不動。關稅不萬能,市場難操控,是看不見的手。川普被債市危局嚇壞、宣布90天緩期後,美日重新開談。談判代表壯行前,一副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大義凜然:要捍衛日本利益,要尋求共贏。川普說,要親自參加對日談判。兩個看點:川普急了,大灰狼對付小白兔,必須就範,必須有進展;局麵無法樂觀,《美日貿協》既成廢紙,再簽新協又能如何?總之,症結不是關稅,需要找個新理由。找到了:美元幣值。大家都在喊:“美元太強了!”出口商在喊,製造商在喊,工會,搞國際金融的,政客,名利狗,蹭熱客,都在喊。米蘭喊出來大家的心聲,喊到了川普心坎上。米蘭不火,天理不容。2024年11月大選後,美國財政部前顧問 Stephen Miran 針對川普勝選,寫了一篇宏大的“使用手冊”,教美國政府怎麽“重建全球貿易秩序”: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米蘭稱,強勢美元是萬病之源。他分析美元過強之下的關稅狀況與貨幣策略選項,列舉了關稅大戰的潛在市場風險,建議川普,讓2.0大功告成於馬拉戈協議Mar a Lago Accord。川普豪賭,理由、手段、風險回報、終局都齊備了,關稅世界大戰箭在弦上。米蘭手冊立成投名狀,被川普當作謀世猛藥,迅即被提名出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2025年3月12日,獲參院共和黨單方麵批準上任,53-46。在此之前,他是哈德遜灣管理公司Hudson Bay Capital Management 高級策略師、資產管理公司 Amberwave Partners 聯合創始人、曼哈頓研究所兼職研究員。2020-2021,他曾任川普財政部長Steven Mnuchin的政策顧問,倆人都搞金融投資。他波士頓大學本科,學經濟、哲學、數學,哈佛經濟學博士,師從名氣很大的Martin Feldstein。40多頁長文,說白了,他的建議是:讓美元貶值,讓盟友升值,打擊對手。有人立即聽著耳熟:這不就是當年裏根時代的廣場協議 Plaza Accord再版嗎?涉及裏根,左右都不敢妄言,全體起立立正,噤若寒蟬。如果能有馬拉戈協議,川普貿易戰不就贏個大滿貫了?米蘭猛藥真有那麽簡單嗎?化繁為簡,擇出三個問題:美元真的過強了嗎?Miran 的貶值藥方靠譜嗎?川普能再搞成一次 Plaza 嗎?先講個冷知識。所謂“美元強勢”,“美元霸權”,人人都在喊,其實很多人未必真懂它意味著什麽。普通人隻知道一個結果:美國出口貴了,進口便宜了,工廠搬走了,社區衰敗了。但美元強勢,也帶來一堆“副作用”,這個很少人承認:油價便宜,旅遊舒服,買便宜外國貨爽歪歪;投資美國國債的外國人越來越多,美國政府更容易借錢;對全球金融體係,美國始終有最大話語權和控製權。“強勢美元”不是一個金融指標,而是一套國家權力結構,背後牽著美國的赤字、國債、利率、通脹、盟友。事關國際金融秩序和全球貿易,甚至霸權本身。沒錯,米蘭要重整世界秩序,這與川普的顛覆宇宙本能一拍即合。Miran 曾是財政部顧問,川普時代的人。他的建議乍看有點複古,但卻端的是改天換地變乾坤,敢教日月換新天。有這樣一些看點:- 關稅是戰略工具,武器。用於保護本土行業、財政增收,讓境外廠商買單,作為談判砍價杠杠。- 貨幣抵消效應。隻要美元堅挺,關稅就不會導致通脹。強勢美元壓低進口貨品物價,抵消關稅成本,壓縮外國出口商利潤。- 新國家貨幣協定。複刻1985廣場協定,簽馬拉戈協定,協調貿易夥伴對美元升值,解決美元幣值過高問題。- 如果外交手段失敗,就單方麵行動。使用法律、財政手段,限流資本,加稅,動用國際緊急權力法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等法律直接幹預。- 利用美元儲備功能轉嫁負擔。重釋傳統Triffin兩難,世界越依賴美元,美國負擔越重。所以,必須使用貿易和貨幣政策手段,重新配置、轉移成本負擔。- 貿易和安全重構。捆綁經濟合作與安全合作,占美國安全保護便宜的各國需要經濟上服從美國戰略利益。- 複興美國工業,去監管。重建關鍵行業實力,包括能源、防衛、半導體、先進製造,解除監管,讓本土企業在強勢美元下繼續有競爭力。洗幹淨後,米蘭藥方極其簡單:壓美元,逼盟友,打對手。我們來翻譯一下他的“三步走戰略”:首先,人為壓低美元匯率。找一籃子目標貨幣——歐元、日元、英鎊、韓元,甚至……人民幣?然後通過貨幣政策或聯合幹預,讓它們對美元升值,以此刺激美國出口、削弱對手。這是個力氣活,也是個技術活,超難,超挑戰。搔到川普癢癢肉了:川普最喜歡幹一票大的,越大越嗨。然後,聯動貿易政策與資本管製。對“不配合升值”的國家,比如對手對頭,加征關稅、限製投資、技術出口。甚至使用冷戰式“金融脫鉤”。這個是川普的最愛,口出大棒,手掄大棒,關稅核大戰頓時師出有名。進而,美國自身財政配合,不再大撒幣、不再量化寬鬆,要用緊縮財政支撐美元貶值。這個可能與川普一直要的東西犯衝,會是個定時炸彈。川普時代,既要又要已成美國邏輯王牌:既要貿易關稅戰,又要低利息放水。怎麽弄?不知道,摸石頭吧。最後的最後,就是美元貶值,聽起來正像複刻1985年的Plaza協議。廣場協議1985年,美國跟日本、西德、法國和英國,簽了一紙協議:大家一起幹預匯率,讓美元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