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國漫記5-樂山

(2025-02-12 23:19:29) 下一個

從峨眉山到樂山乘公交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車票好像不到五塊錢。

樂山是個隻有三百萬人口的宜居小城。據說許多重慶人,成都人甚至北京人退休後搬到這裏居住。樂山風景優美,青衣江,岷江,大渡河三江匯聚於此。許多街道和酒店都修建的古香古色。到了晚上,岷江邊上,涼風習習,燈紅酒綠,漫步江邊街道,很是愜意。

第二天一早,打車去看樂山大佛。問出租車司機樂山還有什麽好玩的,他強烈推薦去看東方佛都。不去不知道,一去看了還真是挺震撼的。

東方佛都和樂山大佛同在樂山市的淩雲九峰,後被抗元戰火所毀,僅存形單影隻的樂山大佛。上世紀90年代,四川人民重塑東方佛都,循古人遺跡,還原唐代風貌。以恢複唐代風貌為宗旨,薈萃了世間石刻佛像精品,為四川美院老教授們雕塑,中國雕塑大師劉開渠是顧問

萬佛洞是東方佛都的核心景點,山洞依山開鑿,氣勢宏大。據說是先在山頂上鑿開一個洞,把下麵的山體掏空,然後在洞壁上再鑿出佛像。洞中佛像按古人傳統的技法,在整山原石上成就,神形兼備,栩栩如生。如果不是導遊介紹,如果不是顯得太新,還真會以為是古人所做。所以強烈推薦去樂山旅遊的人,不要錯過。而一般旅遊團都不去這裏,因此遊人不多,可以慢慢觀賞。

這是佛教中的六道輪回,我後來在大足石刻看到了真正的唐代石刻

 據說這是電視劇《風雲》的一個外景拍攝地。

我請的導遊是個20幾歲的小夥子,內蒙古大學旅遊專業畢業的。眼下工作難找,隻好委屈一下,暫時幹這個工作了。他還告訴我,他正在惡補英語,準備考個英語的導遊證, 收入可以更高一些。這年頭,真是年輕人的戰場,生活不易。而出來旅遊的則大都是退休人士。這也很公平,我們年輕時比他們現在還不容易。他講解的還不錯,休息時候還問我,64 是怎麽回事,到底有沒有發生過?是真有其事嗎?哎,三十多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年輕人不知道怪誰呢?

東方佛都和樂山大佛一門相同,從佛都後門去大佛,隻有一公裏的路程,其實古代兩處是一部分,隻不過佛都後來被毀,漸漸不為人知,而樂山大佛則獨享盛名。文革結束後,有一部劉曉慶,葛存壯主演的電影《神秘的大佛》,很火了一陣,也更加提高了大佛的知名度。如果您那時看過這部電影,估計您現在離退休的日子也不遠了。

樂山大佛,因為山頂有個淩雲寺,所以又名淩雲大佛,全稱為“嘉州淩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岷江東岸淩雲寺側,瀕臨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曆時約九十年。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頭高14.7米、寬10米,發髻1051個,耳長7米,依山鑿成臨江危坐,神勢肅穆,大氣磅礴。大佛左右兩側沿江的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像。大佛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是唐代開鑿大佛時留下的施工和禮佛山道,沿絕壁開鑿而成,曲折九轉,奇陡無比。

當天下著大雨,然遊人不減,大佛旁邊照個相都要等半天。在山上大佛頭旁邊看完,又沿著旁邊的棧道走到大佛腳下。原來人們是可以爬到大佛腳上去的,後來架不住遊人多了,改成不許爬上去,隻能在下麵臨時抱佛腳。到如今,架不住遊人太多了,佛腳臨時抱一下也不行了,隻能在欄杆外麵排隊照相留念了。

從大佛的另一側下到江邊,可以登船遊覽,從江麵上遠距離地觀看大佛的全貌。

這是此次回國碰到的唯一的一個外國旅遊團,一群從德國來的高中生。

遠處的山嶺,被人們牽強附會的說成是M爺爺躺在那裏。隻不過那凸起的一小塊有些不是地方,容易讓人想入非非。

站在淩雲山上,俯瞰三江匯流,不由得想起王安石的《桂枝香詞: 登臨送目》。


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裏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
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