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作品

自然風光,社會情態,隨便說說,慢慢道來,直敘胸臆,怡情養性,廣交朋友,遊曆世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寧萱說她比艾米莉.狄金森幸福

(2012-01-21 12:20:46) 下一個

寧萱說她比艾米莉.狄金森幸福

        巴頓

在香草山第四章裏,寧萱在談及艾米莉時寫道:我並不崇敬她,我隻是憐憫她。盡管她寫下了無數不朽的詩篇。但是作為一個女性,她太可憐了,一輩子都沒有遇到一個真正愛她的男人。[其實這裏應是:她一輩子都沒有找到一個她可以愛、夠她愛的男人]我認為,她的所有關於孤獨的豪言壯語,其實都飽含著深切的酸楚與沉鬱的悲涼。

寧萱認為,她因為找到了廷生,因為有了廷生的愛,遠比艾米莉幸福。艾米莉以寫信表達情思,然而她的信沒有一個實在的收信人。而寧萱寫道:我確切地知道,我的信是為你而寫的,而不是寫給我自已的。我也知道,我信中細微的情緒變化,隻有你能感覺得到。

接下去,寧萱談到了艾米莉藏於溫室牆壁中的日記離奇的出版故事:艾米莉.狄金森死後多年,一名工人在拆牆時發現了這本日記。此時的艾米莉己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了。這位工人也是艾米莉的崇拜者。但他讀完日記之後,被艾米莉的文字吸引,一直不肯將這本拾到的日記交付出版,他開始想象自己就是艾的朋友,是這些文字的直接對象。在他完全克服了良心的譴責之後,他將日記藏於臥室中一個親手製作的橡木箱子裏。在接下來的六十四年之中,他經常取出來閱讀,直至能夠將這本日記倒背如流。他的全部家人都不知有這本書的存在。

1980年,這位木匠以八十九歲高令去世。在死前他將秘密告訴孫子。不料孫子也深受感動,繼續珍藏閱讀了十多年。最後出版時,這本日記被這個木匠家庭延宕了七十五年!當然,可以想見,艾米莉的這本日記使她的名聲更大更隆!

可是,寧萱並不羨慕這種名聲,她也不要堆成山的金錢。她說:我隻要一個愛人,一個完全的、純粹的愛人。

寧萱寫道:也許有人希望流芳百世,但我不願意遭遇如艾米莉這樣的結果。我隻需要一雙愛我的人的眼晴,也就是你的眼睛。......

[香草山]中寧萱的心音再次忠告人們:世界上對人類來說,最珍貴的莫過於愛情、真實的愛情。可是,愛情唯其珍貴,永遠難於尋覓。同時也反證了:盡管當今社會利欲熏心、行屍走肉、虛假欺騙,真摯的愛情依然存在。它依然在照耀著人類的靈魂。

注:
(一八三0—一八八六)十九世紀美國女詩人。出生於律師家庭。青少年時代生活單調而平靜受正規宗教教育。從二十五歲開始棄絕社交女尼似的閉門不出,在孤獨中埋頭寫詩三十年,留下詩稿一千七百餘首;生前隻是發表過七首,其餘的都是她死後才出版,並被世人所知名氣極大。狄金森的詩主要寫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誼、愛情。詩風凝練婉約、意向清新,描繪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強,級富獨創性。她被視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詩歌的先驅之一。美國詩人中最著名的是美國文學之父歐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

美國人獻給狄金森的銘文是“啊,傑出的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 •狄金森記事

1830年12月10日 艾米莉•狄金森出生。

1833年2月28日 艾米莉的妹妹拉維雅出生。

1835年9月 艾米莉開始上小學。

1840年4月 艾米莉全家遷至北喜街。

1840年9月 艾米莉參與研究院課程.

1847年9月 艾米莉進入聖約克山女子學院修習。

1850年間 艾米莉開始寫詩生涯。

1852年3月24日 律師班哲明•法蘭克林•牛頓去世。他是艾米莉的文學導師的摯友。

1855年2月、3月 艾米莉與維妮拜訪華盛頓特區、費城等地。

1855年11月 狄金森家族重購田產,搬回美因街的家宅。

1858年 艾米莉開始她最傑出、富有想像力的創作。

1860年春天 查爾斯•魏茲華斯到安賀斯特拜訪艾米莉。

1860年早期 艾米莉精神激變,原因不詳。

1862年4月15日 艾米莉首次寫信給湯瑪斯•溫沃•希金森。

1864年2月至4月 艾米莉幾首詩刊登在《春田共和國報》。

1864年4月至11月 艾米莉於劍橋求診一位波士頓的眼科醫師。

1870年8月16日 希金森至安賀斯特拜訪艾米莉。

1873年12月3日 希金森再度拜訪艾米莉。

1874年6月16日 艾米莉之父愛德華•狄金森死於波士頓。

1875年6月15日 艾米莉之母中風。

1878年11月20日 狄金森詩作《成功》刊登。

1878年晚期 艾米莉與洛德法官墜入情網。

1880年夏天 魏茲華斯再度拜訪艾米莉。

1882年4月1日 查爾斯•魏茲華斯斯去逝。

1882年11月14日 愛德華•狄金森夫人去逝。

1884年3月13日 洛德法官去逝。

1886年5月15日 艾米莉•狄金森死於腎髒疾病。

1886年5月19日 艾米莉•狄金森的喪禮舉行。

1890年11月12日 艾米莉•狄金森詩集出版。

1891年11月9日 艾米莉•狄金森詩集II出版。

1894年11月21日 艾米莉•狄金森的書信出版。

1896年9月1日 艾米莉•狄金森詩集III出版。
艾米莉·狄金森 - 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生平

艾米莉·狄金森 - 生命
,試圖多側麵、多層次地探索、解釋和表達生的意義。
她寫死亡,不同凡響,尤其和流行的感傷濫調大異其趣。她的死亡詩,很有點一死生、齊彭殤的味道,卻又不完全是,因為她雖不畏死,卻更眷戀生,一想到生活,就能使她“心醉神迷”。
她的思辨能力和想像力一樣強,她寫哲理精辟深邃,警句連篇,耐人尋味。在一般情況下,她的理念總是帶有可感知的特征,總是以有尺寸、有音響、有色彩、有質感的形體出現;但是她也不避抽象。
狄金森可以說是靈魂風景畫的丹青妙手,但也不排斥政治性的重大題材。她在相對意義上的內向,不是自由的選擇,而是她那基本上作為家庭婦女狹窄的生活圈子強加給她的無可奈何的限製。
她的語言,一洗鉛華,不事雕飾,質樸清新,有一種“粗糙美”,有時又如小兒學語那樣有一種幼稚的特色。在韻律方麵,她基本上采用四行一節、抑揚格四音步與三音步相間,偶數行押腳韻的讚美詩體。但是這種簡單的形式,她運用起來千變萬化,既不完全拘泥音步,也不勉強湊韻,押韻也多押近似的“半韻”或“鄰韻”,有時幹脆無韻,實際上已經發展成一種具有鬆散格律的自由體。
 
(1830—1886),美國著名女詩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當時還是個小鎮的艾默斯特;在艾默斯特學校受完中等教育又入芒特霍利約克女子學院就讀不足一年。從25歲開始,棄絕社交,在家務勞動之餘埋頭寫詩;到1886年5月15日,由於腎髒疾患而在昏迷中離去時,已給人間留下了自成一格、獨放異彩、數量可觀的詩篇。
在她生前,她的詩隻有10首公開發表過;其餘的都是她死後30年內由親友整理、結集,陸續出版的。
她的詩公開發表後,得到了越來越高的評價。除了20世紀30年代由於評論界派別之見而一度有過分歧之外,經過半個世紀反複品評、深入研究,狄金森作為對美國文學作出了重大獨創性貢獻的大詩人的地位已經確立。有人斷言她是公元前7世紀莎弗以來西方最傑出的女詩人,有人就駕馭英語的能力而言,甚至把她和莎士比亞相提並論。幾乎在任何一部美國詩文選集中,狄金森的詩都占有顯著的地位;她的詩擁有眾多的讀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惠特曼的詩一樣,已被公認為標誌著美國詩歌新紀元的裏程碑。
狄金森對詩歌的傳統規範表現了不馴的叛逆姿態。狄金森傾向於微觀、內省,藝術氣質近乎“婉約”。
她寫愛的萌動,愛的燃燒,愛的喪失,有甜而不膩的喜悅,熾烈而蘊藉的吐露,苦而不酸的沉痛,綿綿難絕的長恨。愛,是她詩歌題材的重心,寫來清新別致。
她寫自然如家園。常有細致入微、準確生動的描繪。有些平凡的景象,在她筆下總能使人感受到一種無可置疑,確實存在,而又不曾為常人意識到的美。

21/01/201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