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作品

自然風光,社會情態,隨便說說,慢慢道來,直敘胸臆,怡情養性,廣交朋友,遊曆世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阿瑟港監獄遺跡巡禮[3]

(2011-07-16 18:18:53) 下一個

阿瑟港監獄遺跡巡禮[3]
---------為自古至今不該在監獄裏煎熬的冤犯祈禱

        巴頓

監獄的軍警和文官死後與囚犯葬於一處

阿瑟港監獄遺址的海港航遊途經造船廠、普爾角少年犯監獄和死亡之島。死亡之島是阿瑟港監獄區的一個公墓,它在海港中的一個小島上。從1833年直至1877年,這裏埋葬著大約1100人。其中包括軍官、文官、他們的妻子和孩子,當然,更多的是囚犯。囚犯最通常的死因是工業事故和呼吸道疾病。

在人間時,軍警和文職人員管理著囚犯。他們在囚犯心裏是一種實在的威權。不容置疑,不能褻瀆,無法反抗。監獄官與囚犯之間是沒有平等可言的。但在阿瑟港監獄,至少他們在死後能葬在一起。他們在回到上帝身邊時,顯然是完全平等的了。他們大家都歸宿在這個死亡之島上。隻從這一點上考察,就可以發現,西方文明遠勝於東方文明。東方文明被皇權奴役至今仍抬不起頭來。要在中國,監獄官吏與囚犯葬在一起簡直不敢想像。在這個死亡之島上,當年曾有一位罪犯,他自願孤獨地住在這裏,替死者挖掘墳塋。作為囚犯,我說他是聰明的。

普爾角少年犯監獄自1834年開始到1849年關閉。是英國第一個專門改造青少年的教養所。目的是將少年犯與成年囚犯分開,以保護他們不會受到成年囚犯的惡劣影響。少年犯的年齡都在十四歲到十七歲之間,最小的隻有九歲。少年犯監獄的管理甚為嚴厲,以使他們改惡從善,在接受教育中獲得謀生的技能。

而造船廠則在離輪船碼頭不太遠的岸上。它運作了十五年。共製造了十六艘大甲板船舶和大約150艘敞艙船。在高峰期約有七十名男子在這裏工作。這個展覽區包括一個鐵匠車間、兩個鋸木場、兩台用於扳彎木材的蒸汽機、一個索具棚、幾個其它車間。附近還有一個石灰窯,生產建築用的石灰。造船廠有兩個下水滑道。在一個下水滑道中有一個25米長的雕塑。它使遊客領會到當年從這裏下水的新船規模之巨大。

而我最欣賞的則是通往造船廠的泥土路上的一長排高高大大的老桉樹。它們的樹齡應該與阿瑟港監獄的曆史差不多。他們必然聽慣了從遠處傳來的隱隱約約的造船廠裏的鐵錘的叮當聲和途經而過的造船工人們的談話聲。它們是阿瑟港監獄曆史的見證人。它們高高地站在港灣的岸邊,
顯得巍峨蒼勁,樹皮灰白色,層層剝落,伸向藍天的枝葉仍然茂盛。它們經曆過海港的風風雨雨,沉默地麵對阿瑟港的過去和今天。它們一定同情當年那些犯過罪的獄犯,不時送出祈禱和祝福,希望他們獲得新生。它們當然也欣欣於這眾多的當代遊客,以它們偉岸的身軀列隊誠表歡迎。它們抬眼右望就是監獄的建築群,它們正眼看前方,就是普爾角少年犯監獄和死亡之島。阿瑟港海灣波濤不興,海水清澈而深沉。海鷗在空中飛翔,水風陣陣。多雨的天氣,到處都是濕漉漉的情景......

就在輪船碼頭附近,有一處紀念花園,卻是悲慘的1996年4月28日的見證:那天有一位本地的男人發了瘋,他持槍在阿瑟港監獄裏殺人,一共殺死了三十五條生命,還打傷了十九人。當中有些是曆史遺跡中的工作人員。在這個紀念花園裏,就有二十人喪命。當年這裏是一座寬箭咖啡館,一定有很多遊客在品嚐咖啡。這個持槍男人為什麽會發怒?為什麽將這些不認識的人殺死?......現今的紀念花園就包含著這座咖啡館的殼體。當年的那一天,阿瑟港又成為世界上的一個新聞中心。

09/06/201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