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作品

自然風光,社會情態,隨便說說,慢慢道來,直敘胸臆,怡情養性,廣交朋友,遊曆世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致即將去哥本哈根旅行的各國政要

(2009-11-23 18:59:56) 下一個


   致 即將去哥本哈根旅行的各國政要

                巴頓

2008年11月澳大利亞製止氣候變暖遊行

2008年11月15日,數千人參加了澳大利亞各地的遊行,呼籲采取行動製止氣候變暖。紐省自然保護委員會發言人法爾曼[Cate Fachrmann]聲稱,陸克文當選一年了,我們想知道他是否會推動製止氣候變暖。今天參加遊行的人仍十分擔心,認為政府的行動過於緩慢。....十七歲女中學生亨特[Sasha Hunt]說,地平線上因溫室氣體而造成的危險景象正在破壞我的未來,要盡快采取行動,災難已逼近。斯摩曼[Jan Smallman]帶著他11歲女兒Ciara參加了悉尼的遊行。他說,製止氣候變暖,是當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其重要性超過金融危機。

就在遊行前一日,25年以來破壞力最強的超強暴風雨襲擊昆省包括黃金海岸、布裏斯本、陽光海岸及Logan等地,屋頂被揭、電線杆被吹倒、貨運列車出軌、多名青年被洪水沒頂死亡。......

2009年11月澳大利亞因氣候變暖造成的災害加劇

一年之後同期,仍是春天的十一月的悉尼出現罕見的連續35度左右高溫、幹燥天氣。至二十二日,溫度竟高達43度[其實有人認為有50度],勁吹70公裏強風,空氣熱到一點就燒著,發生100多處森林大火,千人搶救。脫光了衣服仍然熱。曆來罕見之惡熱、惡燥、惡風天氣使大家無法出門。出去仍逃回。[但到23日,悉尼溫度驟降23度,隻剩20度,需要穿毛衣。]就在22日同天,紐省其他地區在24小時內,有300間居屋被豪雨損毀。墨爾本24小時內錄得50毫米雨量,等於一個月的雨量。維省西北Trentham更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而該省十一月首二十天的雨量隻有6.6毫米。南澳則行雷閃電,也是暴雨傾盆。與幹燥天氣交替出現。在同一天內,澳洲三省同時出現罕見之反常惡劣天氣,說明氣候變暖加劇,致使惡劣氣候災難更顯頻仍,且更見嚴酷惡劣。它們並沒有因為各國政客們耽誤於爭爭吵吵,未有采取切實行動而有所收斂。

溫室氣體的增加使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是人類自己,而與大自然無關。人類自己如不幡然改悔,它隻會變本加厲。而管理人類活動的各國政要對此取得一致並采取行動是關鍵。他們不能再停留在空談上,或互相推諉,或為了短期的經濟目的犧牲人類的長遠福祉。

就在一個多月前,被稱為氣候最美好溫和的悉尼更遭遇了上世紀四十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沙塵暴襲擊。赤色塵霧迷漫,白天如同黑夜,使海陸空交通癱瘓。強風把數以噸計的紅色沙塵傾倒在悉尼,它們進入行人的呼吸道、眼晴、鼻子和嘴巴,進入窗戶,散布於客廳和臥室,使幾百人因呼吸困難而求救。空氣汙染創紀錄。塔斯曼海每小時落下大約七萬五千噸沙塵。整個悉尼埋沒在塵霧當中,人們疑為世界末日到來了。而在紐省其他地區則狂風大作,雷鳴不絕,雞蛋大的冰雹擊碎了很多汽車玻璃。維省也是大雨傾盆,還有地震。首都坎培拉則龍卷風盛吹,好像屋頂上有一架珍寶機在咆哮著......各種類型惡劣天氣災難頻繁襲擊被稱為人間天堂的澳洲,向全球各國政要再次敲響了警鍾!

英國西北部近日遭遇千年一遇的暴雨襲擊

風光如畫的遊客區湖區變成一片澤國。24小時降雨量達314毫米,相等於一個月的雨量,打破曆史水平。Cambria郡科克冒斯鎮中心地區的水位達2.5米,1000間房屋被水浸,共200人需疏散。英國近年來多次被洪水侵襲,去年英國經曆了自1914年有記錄以來最多雨量的夏天。2007年英國的水浸則影響了5.5萬間房屋及商店,保險公司因此須賠償30億英鎊。......

冰山快速融化,海平麵頻頻升高,全球三角洲三分之二出現地陷海升。

中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黃河三角洲己躋身地陷海升危機榜上最嚴重一級。麵臨極為嚴重的洪水威脅。另外埃及尼羅河三角洲、泰國昭柏椰三角洲及法國羅納河三角洲也被列入受威脅最嚴重的人口密集三角洲。在過去十年裏,全球33個大型三角洲地區有85%曾受嚴重洪澇災害,導致26萬平方公裏土地受淹。如果,氣候變暖不被立即製止,海平麵必將持續以目前所預測的速度上升,本世紀內受淹土地麵積將增加50%。同時,世界廣大內陸地區則遭受幹旱襲擊。今年中國湖南有2100餘條溪河斷流,造成102.54萬人口和36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中國的嚴重幹旱災情越來越頻繁,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受災麵積越來越大。正在嚴重幹擾中國的國計民生。當前共產中國對世界的威脅主要表現在中國大陸對環境的破壞和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上。中國、印度和美國這三個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如果得到控製,那麽也就限製住了全球50%的氣候變暖。

這種地陷海升現象嚴重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美國電影[2012]裏那種世界末日的景觀。[2012]裏世界末日的驚心動魄的慘烈情境,在當前僅僅是一種電影製作上的虛構,但作者的目的明顯不是為了提供欣賞,而是一種預警:當前人類的貪欲如果不加製止,環境的汙染和氣候的破壞如果不加製止,將來這個地球的結局就會是[2012]裏的樣子。人類在慢慢地一步步走向毀滅,人類不隻毀滅了自身,而且也毀滅著這個地球!而要阻止這個事件的發生,唯有世界各國政要立即行動,團結一心,在這次哥本哈根會議上謀求到一個解決方案貫徹執行。

老百姓比領袖覺悟得快,小國比大國行動迅速

有消息證實,在美國,很多地區層級的環保意識遠超華盛頓政府。美國有300多個縣市自願接受了京都氣候議定書規定的排放目標。而美國政府則不肯在該協定上簽字。目前,美國有600多個縣市加入了國際性組織[持續發展的基層]。在加利福尼亞洲,議會通過了2025年前減排20%溫室氣體的決議。而在中國的一些地方與事項上也比人們想象的更注重環保。中國己是生產太陽能設備的領頭羊,中國每年的風能發電量超過了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然而,中國的執政者的聲音卻是:排放要減,但經濟發展優先。那麽所謂的減排放就是一句空話。美國呢?美國的參眾兩院都不大可能支持歐巴馬那雄心勃勃的減排計劃。而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汙染源。

澳大利亞陸克文政府已經行動起來了。正在討論通過減排計劃。同時,陸克文日前宣布會對因減排而造成的個人與企業的損失提供補償。韓國李明博也明確宣布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30%,即每年減少排放5.69億噸。但李的計劃遭到企業界的抵製。

所以,問題很清楚,減排計劃的製訂與減排目標的實現的最大阻力究竟在哪裏呢?

國家與企業主以損毀地球為代價瘋狂追求財富的慣性必須製止


當今人類業已認識到財富與健康比較,健康更重要。隻有健康的人才能享受上帝給予的幸福生活。幸福隻有在適可的有節製的可持續的狀態下才是真正的幸福。可是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地球,人類的健康也將無法存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到世界上來其實都是兩手空空的。人類的財富不是人類從外星上帶來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類以其聰明,將地球資源轉換而來的。這種轉換如果在合理的地球生命允許的範圍內,它將會給人類帶來文明與幸福。但這種轉換如果發展到不擇手段的貪婪程度,它隻能給人類與地球帶來悲慘的毀滅性惡果。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在一種有序的優化的可持續的生態環境中生存。隻有人類的行為往往超越這個良性循環,給地球帶來毀滅性打擊。人類由於爆炸性人口增長,本已使地球不堪重負。如果再無節製地將地球資源轉換成財富,則這種轉換本身以及這種轉換的過程,都將給地球生命以毀滅性的破壞,直至世界末日,地球毀滅。

現在已到了產業革命的前夜,一切給地球以破壞的產業都將被無汙染、無損毀、可持續的產業所取代。同時,世界人口的生存方式也都需要改變。沒有必要生產越來越多的汽車,以步代車。沒有必要追求色香味具佳的食物,但求營養足夠而且平衡。人類的幸福生活絕對不是建立在對環境的嚴重汙染上麵。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口的生活太苦而且無權參予國家管理,以破壞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發展禍及後代。中國人眼中的美國人則是太奢侈,而奢侈的結果也將損毀地球。不論是中國人、美國人都要改變生活方式。不論是美國政府還是中國政府都應該審查自已的政策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是否能夠遏製一切使地球生態遭到破壞的人類行為。

如果站在維護地球生態安全,維護人類生存環境的立場考慮問題,各國政要之間的一切爭執都是愚蠢而不必要的。各國之間在自私立場上的明爭暗鬥、互相猜忌,都隻能使這個世界更加糟糕。人類需要站得高看得遠的領袖。

2009/11/2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