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作品

自然風光,社會情態,隨便說說,慢慢道來,直敘胸臆,怡情養性,廣交朋友,遊曆世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歐遊雜記之四十五篇

(2007-12-06 02:41:54) 下一個

威尼斯,自由主義者放蕩不羈的天堂
-------歐遊雜記之四十五                 巴頓

因為鴿子多,遊人也多,聖馬可廣場的確很熱鬧。甚至比布魯塞爾大廣場還要熱鬧,也比布魯塞爾大廣場大得多。她的確很使人留戀。在廣場上,除了聖馬可教堂之外,廣場左邊那一百米高的鍾樓特別吸引人的眼球。它是按照1902年倒塌的鍾樓重建的。您可以爬樓梯直達頂部俯瞰威尼斯和大湖區;也可以乘電梯上去。在這座鍾樓的對麵,廣場的右首,還有一座科都奇在1496年設計建造的鍾樓。這座鍾樓的頂上有兩位青銅摩爾人像定時敲鍾。

廣場左邊經過鍾樓一直延伸到碼頭水邊的,就是聖馬可小廣場。小廣場邊上就是總督府。總督府的對麵是珊索維諾圖書館。小廣場盡頭臨運河的地方,有兩根建於十二世紀的大園柱。一根柱上飾有象征威尼斯的帶翅膀的雄獅;另一根則是威尼斯的守護神聖.狄奧多爾的雕像。這裏,過去曾是政客們聚會的地方,也是公開處決犯人的地方。

威尼斯的狂歡節就在聖馬可廣場舉行。每年在四旬節前十天舉行的大狂歡,到星期二的懺悔節時達到高潮。威尼斯狂歡節完全是一個自我放縱的節日。到處是假麵舞會和私人聚會。這時,麵具大師引領風騷。他們製作的各式各樣的假麵具戴上了威尼斯人的頭臉,顯足了神秘與浪漫。人們戴著假麵具,穿著與假麵具相配的服裝紛紛擁向聖馬可廣場。他們聞著油煎餅的香味,聽著巴洛克風格的音樂,燃放煙花,舉辦大遊行。形成了一個虛幻神奇的反現實的熱鬧場麵。為了反抗人世間的坎坷,人們在這時可以反對一切,盡情地發泄積存已久的憤懣和對不公平生活的討伐。這時,一個平頭百姓可以化妝成皇帝或貴族,出入貴族的私人聚會;而一位有錢人也可以化妝成一個乞丐,漫步街頭。這種社會角色的大轉換所構成的戲謔與嘲諷,使聖馬可廣場變得更富吸引力。可以使人忘記久居水市中的囚徒的感覺。因為威尼斯人的生活動輒涉水,極為不方便;而且,消費太高。設立這個狂歡節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威尼斯人忘卻煩惱。可以阻止那些總想離開鹹尼斯的人。威尼斯的守護神顯然想永遠保存住這個光怪陸離的城市。

威尼斯是一座自由主義者的城市。她是放蕩不羈的。在這裏,各種宗教信仰並存共榮。她曾經與英國的新教徒互送秋波;也曾經是逃避迫害的猶太人的避難所。

二零零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