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作品

自然風光,社會情態,隨便說說,慢慢道來,直敘胸臆,怡情養性,廣交朋友,遊曆世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巴黎聖母院

(2007-12-23 18:02:16) 下一個

巴黎聖母院
-----歐遊雜記之六十二           Z J Barton

這座埃菲爾鐵塔,不隻小姐女士們看不厭,連我們這些男士也戀戀不舍。可是我們是參團旅遊,登臨塔上,站於塔中,眼看著清晰又渺茫的巴黎市區,想一直站著不下來,不可能。下來之後,想多看幾眼這位英俊、秀麗、瀟灑、體態風流,猶如超級舞星的美男子,也隻有一走一回頭的份兒。看他還得離他遠些才行。越遠越能看清他那伸入藍天白雲的迷人英姿。塞納河在向他呈獻著微笑。不遠處的噴泉也對他歡唱舞蹈。整個巴黎都在向他表達著無休無止的愛慕之情。可以想見,這樣一位美男子傲然矗立在晴空當中,微風在不斷地擁抱他,陽光在不斷地親吻他,連雨雪都在不時向他調情,他想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我們不得不與成千上萬妙令美女一樣和他依依惜別。

不過,巴黎乃一座情色之城,有美男子,也有聖女、聖母。這不,離開了巴黎鐵塔,我們就來到了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在斯德島上,乃斯德島上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築。而斯德島則是巴黎初創時的搖籃。居住著五分之一法國人口的巴黎市,這座國際名城是在斯德島上發展起來的。

我們的大巴停在盧森堡公園附近,我們下車後徒步去到聖母院。鄙人一見到她就被她的不論在哪個角度觀賞都是美侖美奐的哥特式宗教建築的偉大成就所折服。她那尖塔的風采,以她的古典美[1245年完工]與埃菲爾鐵塔的現代美相得益彰,又何其相似乃爾!肯定是埃菲爾在設計鐵塔時,深受這座巴黎聖母院後部尖塔的影響。特別在夜色中,聖母院顯得更其美妙。她的後殿與尖塔所構成的美學組合,再襯以地上的綠樹叢,空中的法國梧桐的枝葉,要說多美就有多美!

聖母院大教堂始建於1163年,完工於1345年。可是在建成至今的數個世紀裏,她經曆過天災人禍的數度損毀變遷,政治與戰爭都改變著她的曆史與狀貌。我們參觀了雨果所著[巴黎聖母院]中駝背加西莫多敲擊過的博頓大鍾。這口鍾重十六噸。重要節慶時節,它就會敲響。教堂裏麵也氣勢宏偉,不可一世。長130米,寬50米,高35米,能容納9000多人。大教堂有三個大門,從左到右分別為[聖母門][最終審判門][聖安娜門]。每個門上都精雕細縷,講述著聖經故事和聖徒生平。

許多法國曆史上的大事件都在這裏發生。1430年,英國年輕國王亨利六世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在此加冕為法蘭西國王。聖母院首次蒙受了法蘭西民族的羞恥。1804年,拿破侖在這裏加冕稱皇,極盡豪華,成為聖母院所經曆最壯觀的一幕。1944年,巴黎解放於法西斯統治,戴高樂在這裏感謝聖母對法蘭西民族的恩賜。那天,博頓大銅鍾敲響,禮炮震天。在法國大革命時代,這裏也留下了故事。1793年,聖母院差點被拆毀。大門上的雕塑被革命者搗毀,後來又被複原。聖母院成了各個曆史時期政客們的表演場所。聖母原來是古代象征富饒肥沃的黑聖母。她頭戴包巾膚色黝黑。我想她對於這一切政客們的表演都是深惡痛絕的!

在參觀聖母院時下起了綿綿小雨。人們都進入聖母院去躲雨。待到參觀完畢出來,又是藍天一碧,陽光又照臨在這座美麗的聖母院上。離開聖母院,我們在巴黎馬路上漫步,參觀了路邊的小公園,一直到盧森堡公園。盧森堡公園就在聖米歇爾大道上,離聖母院近。法國參議院就在盧森堡宮裏麵。我們喜愛這個盧森堡公園,池塘裏遊魚可數,孩子們正蕩著雙槳。這裏樹密林深,環境幽雅,沒有聖母院那麽擁擠繁華。

16/12/200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