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作品

自然風光,社會情態,隨便說說,慢慢道來,直敘胸臆,怡情養性,廣交朋友,遊曆世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歐遊雜記]第四十一篇

(2007-12-03 03:50:32) 下一個

我的維也納,你在哪裏?
----歐遊雜記之四十一        巴頓

我已經說過,離維也納越近,地勢越平坦,平原越廣闊。到達維也納的時候,也就是幾天來一直做山民的我們的眼界為之豁然開朗的時候。做山民就享受不到平野孤煙直,江河入海流的遼闊胸襟和恢宏氣勢;而住在平原的人也必然體驗不到奇峰怪石、瀑布奔騰,峽穀深邃、日照空蒙的境界了。

到達維也納己是正午時分,平原上夏日的太陽曬得我們挺難受。帶有傘的人都撐起了傘。沒有傘的年輕人不怕曬,遊走在興勃隆城堡滾燙的沙地上。沒有傘的中、老年人都用衣服或手臂遮擋著烈日,抓緊時間參觀座落在美麗之泉的興勃隆宮據說有1200個房間的室內和皇家花園,怎麽樣也要走完有高高台階的瓦根堡。然而,宮殿都在整修,花園樹林則均顯陳舊。沒有草地,盡是沙地。加上頭上的毒日頭,維也納給我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不佳的。

接下去,導遊將我們帶到了地處舊城的哈布斯堡皇宮。皇宮始建於1220年,據說其擴建和翻新的工作直至二十世紀都沒有停過。現在我們看到的新皇宮是哈布斯王朝崩潰前十年完成的。規模巨大,整飭而華麗。盡顯歐洲中世紀的風格,可稱世界第一。加上我們在車上所見的隨處都是的維也納市眾多中世紀的偉大建築,給我們的印象是全世界最珍貴的建築似乎都集中到這兒了。維也納成了保存中世紀建築的寶庫。我們享盡了眼福。

我們幾個人在廣場上流連,正欣賞著這些偉大建築不忍離去時,天上烏雲密布,突然下起了大雨。三個人躲入大廈避雨與旅遊團失去了聯絡。急得導遊和帶隊的團團亂轉。他們一直在雨中尋找我們;而我們卻坐在一具古代石棺旁邊,眼望著窗外瓢潑的大雨,幾次想衝出去都沒有成功。最後,雨稍停,我們卻發現大巴車就停在離我們不遠的廣場旁邊。

因為這場雨,本來導遊答應我們要去多瑙河參觀的,也隻好取消了。傍晚,我們入住一家這次歐遊最差的賓館。既陳舊又不通風。到處都散發著中世紀的黴氣。自此,我十分欣慰自己住在澳大利亞這樣後開發的大陸,而不是住在如巴黎、維也納、倫敦這種巨大的中世紀建築嵬集的市中心。中世紀建築讓我們看看,參觀欣賞一番蠻好的;若要住到裏麵去,肯定是充滿窒息感的。好像中世紀人特愛密閉的環境,他們似乎有太多的隱私要保藏。

維也納號稱音樂之都,孕育了各類音樂家。像海頓、舒伯特、莫劄特、馬勒、布魯克納、舍恩伯格、約翰.斯特勞施這樣的大作曲家的足跡,都可以在維也納的街頭找到。在我的想象中,華爾茲舞在高雅的舞會上通宵達旦地跳著;節日裏維也納少年合唱團在演唱;在鄉村酒吧裏,度拉默爾韻的管弦樂合奏也能耳聞......然而,這一切對於一個遊客來說,隻能是奢侈的可望不可及的。鄙人深愛音樂,總想聽一聽、看一看這個音樂之都的即場演奏,就聽從了導遊的說項,買票參加了一處著名建築裏的音樂會。結果大為掃興。當晚的那場演出使我想起中國大陸的走穴,一場街頭演出。場地裏沒有起碼的音響設施,坐席隨便,沒有對號入座。將我們這些受騙上當的遊客安排在一排排平時聽講座的硬板凳上。節目濫竽充數,全無水平。我們幾個人一氣之下憤然離開了現場。

後來我才恍然大悟,如果真是一場有水準的音樂會,我們這些不速之客能買到票嗎?票價會這麽便宜嗎?這全然是維也納市一班錢迷心竅的市民串通了旅遊接待單位和旅行社,利用遊客對音樂之都的音樂企望而變著法兒騙錢的勾當而已。鄙人在此奉勸一切旅遊奧地利的遊客千萬別上當。後來在法國巴黎的法國大餐和拉丁天堂夜總會的歌舞表演等等,都是一模一樣的玩意,隻能滿足你的好奇心,而沒有切實的藝術內容。過後你隻會自認上了當,自認倒黴!

第二天,在我嚐夠了賓館窒息的空氣之後,臨將離開維也納時,我隻能感歎道:我的維也納,你在哪裏?

二零零伍年九月九日

附圖說明:維也納市哈布斯王室廣場一瞥;[e15]

維也納市的約翰.斯特勞施金身像。[e1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