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作品

自然風光,社會情態,隨便說說,慢慢道來,直敘胸臆,怡情養性,廣交朋友,遊曆世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意大利我最愛的是比薩斜塔

(2007-12-09 15:28:30) 下一個

在意大利我最愛的是比薩斜塔!
----歐遊雜記之五十二              z j barton

在遊意大利之前,我心裏最想看到的意大利景點有四個:其一是梵蒂岡;其二是鬥獸場;其三則是威尼斯水城;最後是比薩斜塔。而遊曆過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比薩斜塔。我最愛的也是比薩斜塔。這又好像與藝術或旅遊評價無關,可以說純屬私人愛好。

比薩是意大利塔斯卡納[TUSCANY]地區諸多城鎮中的一個。塔斯卡納的首府就是佛羅倫薩。在文藝複興時期,塔斯卡納地區的所有城鎮都必須遵守一個規定,即保證各項事物相互協調和諧。每幢房子都漆成規定的顏色,還有特定的窗戶、造型、高度和寬度。追求城市外觀的美麗,是當前每個國家、每個城市十分重視的事情。可是也沒有當年塔斯卡納規定得這麽具體入微的。看來,當時誰也是不敢違背這些規定的。建房既不能超高,也不能超寬。

可是在文藝複興時期之前,塔斯卡納卻高塔林立,有的竟高達五十米。當年,親教皇的格爾甫派和親世俗皇帝的吉伯派長期鬥爭,以所建之塔的高低來顯示自己的實力與威風。其中,被稱為塔斯卡納的曼哈頓的聖吉米納諾就是兩派建塔比高的典型城鎮。而當年的比薩在十二世紀時曾經是塔斯卡納地區的領袖城鎮。現今比薩的知名度早已超過了塔斯卡納了。比薩的知名度靠的就是這座斜塔,同時,它還是大科學家伽利略的出生地。特別是飲譽全球的一種意大利薄餅的名字也叫 比薩,比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 

比薩斜塔實際上是比薩大教堂的鍾樓,是比薩大教堂、鍾樓、洗禮堂和墓地所組成的宏偉建築整體的組成部分。斜塔高54.5米,建於十二世紀至十四世紀這樣一個漫長的曆史時期。建成至今,斜塔已偏離垂線4.6米。年複一年,人們都驚怕於該塔的倒塌。可是,許多世紀過去了,它好像決心與大家開玩笑,隻是笑咪咪地以可怕的傾斜站立在那裏,盡顯瀟灑。在倒與不倒,在似倒非倒之中,比薩人擔驚受怕了幾個世紀;全世界的遊客也都為之傾心傾膽,份外關注。大家都想在它未倒之前,一睹它那危哉美也的風采。當然,科學家們則更是日日夜夜地在潛心研究著她的倒與不倒。倒,什麽時候倒?不倒,又能維持多久?......最近的一次診斷指出,斜塔將在100年內倒塌。最近一次測量表明,該塔的塔身又比前次更下陷了4.25米。

那麽,斜塔為什麽會傾斜呢?有人認為,是建塔的建築師為了顯示自己的技藝故意將塔建成一座會慢慢傾斜的活的塔。好像一位美女慢慢地傾倒向她的白馬王子,是因為愛情。更可信的解釋是,設計者知道建塔的地基欠硬,就在設計時,預設了一定的安全的沉降幅度。

我們的旅遊正好遭遇拒絕登臨的舉措,未能親曆在攀登294級塔中的台階時的那種把人拖拉向一側而不知所措的奇特感受。我們隻能站在遠處欣賞她的風姿。全塔八層,呈園形。除開底層和頂層鍾樓外,中間六層一樣粗細,一樣高低。這六層四周圍著精致的連拱柱廊。造型好像受到拜占庭和伊斯蘭教藝術的影響。隻要是到過比薩大教堂的人,都會被這座教堂的白大理石的外表所震驚。教堂、洗禮堂、和斜塔都是白大理石的白色,就是草地外圍的護攔也是白大理石的園矮柱。它們在猛烈的陽光的照射下,別具一格,十分耀眼。這種大理石的白色裏帶了點黃色的成分,使人看了分外喜悅。它的純潔的光輝統治著整個景區,千睹萬睹都不會厭倦,很是養眼。不論是誰,隻要走到比薩斜塔景區,都會被這種白大理石組成的建築的光輝所震驚。它們的純淨的美,能夠滌蕩任何一位訪客心靈裏的汙穢,使自己變得與它們一樣的純潔起來。

世界上沒有任何建築在美學上的威懾力,是可以與全部由白大理石構成的建築相提並論的。---這是我這次歐遊中,參觀了比薩斜塔和法國裏昂的聖母大教堂之後得出的結論。

也正因為此,當我站在比薩斜塔景區裏,觀摩著這座斜塔的時候,在我的腦海裏,所有梵蒂岡、羅馬、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地我曾經看到過的不論是有多少美學價值的建築都讓位給了比薩斜塔。當然,這不隻因為她的通體的白,她在陽光下的純潔的光彩;還因為她是斜斜地站著的。這一斜,就使她變活了。她散發著動態的旋律,一種可以稱之為舞蹈的音樂節奏的東西。

一五六四年,伽利略誕生在比薩。據傳,他在斜塔進行了自由落體實驗。他證明了不論物體重量多少,其加速度是一樣的。但沒有證據可以證明他是在斜塔上做這個實驗的。這就是人類的一個劣根性,人們總喜歡錦上添花;或者是雪中送冰。因為這樣最省事。這錦上添花,說白了,就是拍馬屁;而這雪中送冰,也就與落井下石,相差無幾。

2006,2,2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