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作品

自然風光,社會情態,隨便說說,慢慢道來,直敘胸臆,怡情養性,廣交朋友,遊曆世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阿爾卑斯山的懷抱裏

(2007-01-23 17:29:15) 下一個
在阿爾卑斯山的懷抱裏 -------歐遊雜記之25 巴頓我為什麽偏愛小國?也不知道是什麽緣故,在歐遊成行之先,十二個國家中給我最強大懸念的竟是這個名叫列支敦士登的小國。它好像比其它國家有更多的神秘在吸引著我。其次就是梵帝岡了。再次是摩納哥,接下去是盧森堡。再依次為瑞士、荷蘭、比利時以及奧地利。而排在最後的恰恰就是經常在新聞節目與平麵媒體上頻繁出現的歐洲大國如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還算運氣好,它排在奧地利的後麵。因為它稱不上是歐洲的大國,在國際午台上的出鏡率也不是很高的。我為此考慮了很久,現在終於得出了結論:國家越小,平時越聽不到它的名字,越聽不到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它談論或評論的,在影響人類的感情與思維的全球信息對人類的疲勞轟炸中越少擔任角色的國家或地區,而同時具備旅遊資源的,就越能吸引我,使我對之產生向往,在心裏構成強烈的懸念。特別因為鄙人喜歡看新聞,每天關心國際大事、小事。久而久之,對那些經常給我以疲勞轟炸的世界大國,漸漸產生了逆反心理。現在是旅遊,就與掉進國際政治大雜燴的染缸裏去全然不同了。我追求的是陌生的、新奇的、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在我的記憶中沒有任何負擔的一片空白的國家。因為,說句老實話,我們從國際政治舞台上所能得到的往往都是殘酷、欺騙、無休無止的爭吵、言而無信、窮凶極惡、卑鄙無恥,還有無休無止的爆炸與射擊,血肉橫飛等等,都是一些使人極不愉快的事物。久而久之,人們對與這類極不愉快的事物關聯的世界大國的名字,也往往會產生出厭倦來的。旅遊的目的不就是遠離日常生活中的使人厭倦的事物,而去追尋使人喜歡和興奮的事物嗎?當然,產生出這類極不愉快的事物的根源不一定是這些大國;可是大國得左右世界局勢,這些大國也就與這些極不愉快的事物分不開了。這就是為什麽我喜歡小國而不喜歡大國的原因;盡管最美最好的旅遊景點的大部分恰恰都是在這些大國裏。小國有什麽好?小國遠離國際政治,往往是嚴守中立的呀!正由於此,小國也就遠離開了戰亂,成了一片難得的人間樂園。可悲的是占人類總人口的絕大部分都不是生活在這些人間樂園裏,而恰恰都生活在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戰亂的國家裏。絕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岌岌可危之中,因而又使他們不得不關心那個討厭的政治。例如今天,據報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宣布全麵停火,結束了四年之久的中東戰爭,遂使大家都稍為鬆了一口氣!THANK'S GOD!而今天正好是中國的除夕,中國人都希望從此擺脫戰爭!中國大陸也好,台灣也好,最好都能向列支敦士登學習,都宣布解散軍隊,銷毀一切武器裝備,撤消所有的軍事預算,用以提高老百姓的福祉!在阿爾卑斯山的懷抱裏國家小,人口也少,對環境的汙染就幾乎沒有。我們所到之處都被樹林和草地包圍著,空氣清新,鳥語花香,好像回到了人類的初始時代。現代文明的嚴重副作用在這些經濟發達的歐洲小國裏幾乎很少存在,我們在那兒基本上可以擺脫世界文明病的汙染,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適意與自在。這些也是我偏愛這些小國的原因。瓦都茲[vaduz]就隻住著五、六千人,比一個中國的小鎮還要少,充其量隻不過是一個比較大的自然村而已。它不隻坐臥在雪山底下,而且那條離源頭不遠的萊茵河的最上遊就在邊上。我們的大巴開過一座不高的萊茵河上的橋就到了這個小山國的首都了。瓦都茲靜悄悄的,聽不到什麽聲響。車停在一個免費公共廁所附近,這也是導遊的有意安排。在歐洲,除了超市和路邊加油站附設的歲廳以及少數公共場所有免費洗手間之外,大部分公共廁所都收費。費用每次在0.20到0.50歐元不等。導遊為了替我們省錢也省麻煩,凡到一地她必會先帶我們去免費洗手間。我們當然甫一下車就直奔洗手間了。洗手間的水特別冰涼,一定是雪水的緣故吧。然而,因為是夏天,在太陽的照射下,我們的感覺還是熱乎乎的。盡管頭頂上是白雪皚皚的雪峰。人類的共性是凡到一處從未到過的地方必定分外新奇。不幸的是我們隻能在列支敦士登停留兩、三個小時,其中還包括中餐時間。團友中固然有放棄吃喝硬是擠出時間到萊茵河畔的橋上走了一圈,領略了有如中國的新疆或西藏牧區草原的風情,大部分人就隻能在市中心轉轉了。在瓦都茲的頭等大事就是購買郵票。一間小巧的旅遊品商店裏於是擠滿了人。這個小國的貨幣就是瑞士法朗,用歐元購物也必須換算成瑞士法朗計價。我為了買幾張郵票與營業人員費了不少口舌,還隻能認下她少找我錢這個事實。郵票是送給我女兒的歐遊紀念品,要等到今後回中國時方可到達她手中。等到可以靜下心來環顧四周觀賞景物時,我發現自己已經在雪域夏色的包圍之中。隻要是不在太陽的直射之下,我們在高高低低的馬路上走,總是清涼爽人。我估計如在這兒過夜,到後半夜定得蓋被子。這裏的夾竹桃花開得特別鮮豔,大朵大朵玉白色的玉蘭花依然在盛開著,而香味極濃又清的梔子花則在路邊迎接著你。整個瓦杜茲就如同中國西湖邊上的孤山公園那樣上上下下沒有平整。我們一放眼就可以看見半山腰的房舍與花園。這裏沒有高樓大廈,房屋都小巧玲瓏。到處都在雪山白雪與天上驕陽的互相映照的光輝的複蓋下,燦爛輝煌,明媚光鮮。遊客比本地人多,車也好像比人多。我看著有幾百年曆史的但卻並不顯著陳舊的山字型的屋頂在雪光、陽光的氤氳下呈現著古樸的美感,我止不住又舉起了我的相機。從今日中午在公路上開始,一直到第四天到達意大利的威尼斯前的這四天當中,我們都身處在這個星球的最秀麗迷人的伊甸園裏。在這裏你不必選擇視角,隻要你隨便在一個任意的地點,隨意朝哪個方向將快門一按,你就能得到一張可以登在旅遊公司招纜遊客的廣告雜誌上的絕佳風景照片!這個伊甸園在什麽地方?叫什麽名字?讓我來告訴你,她幾乎包括了瑞士和奧地利的全部領土,還有法國、德國以及意大利的部分領土。她的名字就是阿爾卑斯山!這個伊甸園就是阿爾卑斯山所構成並影響著的包括阿爾卑斯山山區及其山穀、河穀平原的整個歐洲的精華地域!如果有一個人在世界上活了一輩子,但卻沒有到阿爾卑斯山去過就去世了,那是很悲哀的。2005年2月8日至10日從2004年除夕寫到2005年春節年初二圖片說明:列支敦士登在阿爾卑斯山的懷抱裏睡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