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作品

自然風光,社會情態,隨便說說,慢慢道來,直敘胸臆,怡情養性,廣交朋友,遊曆世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歐盟是化解一切戰亂與仇殺的成功借鑒

(2006-11-29 16:14:51) 下一個

歐盟是化解一切戰亂與仇殺的成功借鑒         巴頓
    --------歐遊雜記之六

今年九月初,九一一恐怖襲擊三周年紀念日前夕,俄羅斯南部北奧塞梯別斯蘭市的兩座學校師生遭恐怖分子劫持為人質,造成394人喪生、700餘人受傷的悲劇,死者大部分為少年兒童,慘不忍睹。說明俄羅斯與車臣的尖銳對立正在加劇。同時,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也不斷地持續著相互殘殺,沒有和解的跡象。而台灣海峽兩岸也為了統一而戰雲密布。殊不知,歐洲的曆史早已證明,企圖用武力征服別國,以達到統一歐洲的美夢,都以徹底失敗而破滅。從凱撒大帝、查理曼大帝,到拿破侖,最後是希特勒,都無一例外。

在從前,像邱吉爾這樣的戰勝國的元首,一定會乘勝追擊,一舉以武力將德國或意大利吞並,繼續歐洲的仇殺。然而,他沒有這樣做。二次大戰剛一結束,他就在宣稱“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歐洲合眾國”時,即已意識到弱肉強食的曆史必須徹底結束了。到一九五零年,一位名叫讓.蒙內的商人提議以謀求自身經濟利益為途徑來統一歐洲各國,而徹底摒棄武力征服。他建議歐洲各國共同分享煤炭和鋼鐵資源,以便使歐洲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始於他的創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首先在1957年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所以,歐洲的和平聯合是從我最喜愛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這三個小國開始的。次年,西德、法國、意大利也加入了煤鋼共同體之後,遂更名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簡稱“共同市場”。這六個國家就成了歐共體的創始會員國。而其中,荷蘭曾經統治過比利時與盧森堡;而德國與意大利結盟,也曾經占領過法國等其餘四個國家。到1973年,英國、愛爾蘭、丹麥也加入了歐共體。緊隨其後,奧地利、芬蘭、希臘、西班牙、瑞典、葡萄牙等六國也加入了歐共體。於是,這歐共體十五國將“歐共體”改名為“歐洲聯盟”。並於1992年取消了歐盟各國之間的邊界管製,而且統一了貨幣,稱為歐元。至此,一個從經濟發韌的和平統一歐洲的運動,在政治上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它們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求同存異地逐漸采取了一致的立場。至今年,由於東歐十國同時加入歐盟,使歐盟的會員國增加到二十五個國家。


盡管上帝創造人,首先是自私的,追求自由的,歐洲各國無不以各自利益為重。[這都是天經地義的。尊重歐洲各國的主權與利益其實也就是歐洲聯盟之所以能成功的前提。]暫時不可能聯合起來共同解決一切社會、經濟問題;又因為曆史的原因,各國之間的心理障礙不可能一下子就消除。然而,我們旅遊團所到之處,例如統一了的交通運輸,國界管製的取消,貨幣的統一......等等,都使旅行者享受到方便與樂趣。除了不同的民情風俗、不同的語言服飾之外,我們在歐洲旅行的確很像在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旅行。一切過去戰爭的遺跡,現在僅供人們憑吊而已。除開相互之間幽默詼諧的取笑,我們感受不到偏狹的成見與仇怨。我們能感受到的已都是共同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裏的樂趣與幸福。我們從意大利進入法國沒有進入敵國的感覺,我們從德國進入奧地利卻渾然不知,需要導遊的提醒。同樣都是一片樂土,歌舞升平。我們不能不讚美這一大片曾經是無數次的血火戰場,現今卻成了各民族共同幸福生活的樂園。我們不能不對歐洲的前景,作出更為樂觀的預測。

其實,這個卓然有成的歐洲和平統一的運動是伴隨著歐洲在擺脫了戰後困苦生活之後,歐洲人厭倦了戰爭而追求休閑娛樂與旅遊的生存方式而同步發展的。當前戰亂與仇殺都發生在亞洲和非洲。而隨著亞洲與非洲的覺醒與振興,經濟變得繁榮,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亞洲、非洲人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人們也都厭倦了爭鬥、仇恨與猜疑,互相之間也漸漸地變得寬容、諒解與希望融合。人們向往的就是歐洲大陸上的生存方式。可以預期,歐盟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新風、春風也將吹向亞洲和非洲大陸。

現在,是亞洲和非洲的各國政治家和軍事家,好好借鑒歐盟在化解戰亂與仇殺的成功經驗的時候了。歐洲能辦到的事,為什麽在車臣與俄羅斯之間就辦不到?歐洲能辦到的事,為什麽在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就辦不到?歐洲國與國之間都能辦到的事情,又為什麽不能在一個國家的台灣海峽兩岸之間同樣辦到呢?

鄙人站在盧森堡美麗峽穀的岸邊,欣賞著歐盟盟旗與歐洲各國國旗一起升起在筆直的旗杆上,正在迎風刷刷飄揚,不覺心潮澎湃,浮想聯翩,不能自己。

二零零四年九月九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