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心語

博而不浮,物中有悟,心懷感恩,語短情長
正文

幹就是了(22)

(2025-05-12 09:23:30) 下一個

恪依和老夫子一早同外教奶奶告別,啟程去一個恪依從未聽過的小城。一路火車加長途車,到達已是夜幕襲來,華燈初上。老夫子告訴恪依,這兩位外教是今年新來的年輕姑娘,你們仨肯定有共同語言。學校派來的人等在長途車站,舉著張白紙,寫著機構的名字。出站的人並不多,恪依和老夫子走上前去,互相交換姓名,跟對暗號似的。上車後,就直接把恪依和老夫子送去學校內小餐廳的一個包間,一堆人包括兩位外教已經在那裏等著。

圖片出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23tNhvvXLI

因為兩位外教不懂中文,席上交談分外有趣。懂英文的老師們紛紛把外教的話翻譯成中文給分管領導,再把領導的話翻譯成英文說給兩位外教。恪依和老夫子也在用中文和領導、老師們聊,用英文和兩位外教聊,這就造成大家在邊吃邊說之際,語言對接頻繁出錯,引起哄堂大笑。外教旁邊的一位英語老師舉著杯給領導說cheers, 給兩位外教說 “來, 喝一個!” 老夫子笑著給恪依說,你看,情景教學多重要,他們雙方很快就能學會各自的酒桌用語啦。兩位年輕的姑娘和老夫子很快就不勝酒力,臉通紅。恪依心想,你看,酒桌文化也很重要,這次來得傳授點兒經驗給你們仨,怎麽反勸酒,怎麽假喝。

圖片出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Zw_JXRXgI

酒席結束,外教所在專家公寓距離餐廳不遠,恪依和老夫子也被安排在那裏下榻,四人遂同各位領導、老師們告別,各回各家。路上沒有什麽燈,兩位外教都有手電筒,給恪依和老夫子帶路。走在路上,恪依這才發現,學校建在山頂,走在路上,可以俯瞰到山下點點燈光。冬天的山風頗為清冷但並不刺骨,正可以醒酒。

到了公寓,把東西放好,倆姑娘約恪依和老夫子再來一杯—咖啡。坐在其中一位外教姑娘的房間,茶幾上還點上了蠟燭, 頗有情調。喝一口咖啡,恪依心想,這是打算秉燭夜談的節奏啊。兩位姑娘都比恪依小,俱從美國中部來。其中一位姑娘家是地主,種玉米的。她說,她家那邊玉米主要是喂牲畜的,人也吃,烤著吃、煮著吃,很簡單。來了中國,發現玉米還有那麽多種吃法,歎為觀止。恪依問她最喜歡吃哪種,她脫口而出“孫子corn”—恪依想了半分鍾才回過勁來,哦,鬆子玉米。另一位姑娘是城裏人,據說那是她們州第三大城市,人口不到五萬。城裏姑娘喜歡音樂,她抽出一張CD,興奮地給恪依說,看,我覺得這個好聽啊。恪依一看,是《Jay》 周傑倫的第一張唱片。恪依那時還沒怎麽聽過他的歌,可以說,是這位美國中部的小城姑娘帶恪依闖入周董那咬字不清、別具一格的音樂世界。

圖片出處:https://36kr.com/p/1830172139675653

老夫子從不主動問外教授課怎麽樣啊,生活怎麽樣啊。他喜歡伸長腿,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讓跟他一起的人也很舒服、自在。然後,談話就如山澗的小溪一樣,順勢潺潺流淌著,時急時緩、或快或慢。在這樣的會話中,恪依學到耐心傾聽、耐性等待比說什麽、怎麽說更重要;也漸悟到溝通不在乎技巧,是憑彼此都可以感受到的信任和尊重。兩位年輕的外教講到她們來這裏短短幾個月的經曆,有些讓恪依深有感觸,有些讓她覺得驚奇,但那就是她們真實的感受,別人替代不了。恪依想到從小到大,從她娘和不少的師長那裏,聽到或意會最多的就是那句“啊,你怎麽會這麽想呢?”(一臉問號驚歎號) 仿佛她的感受錯得離譜、傻得驚人,必須、趕緊、懸崖勒馬、回歸正道。同老夫子在一起的這趟探訪,讓恪知道了“啊,你怎麽會這麽想呢?”的答案——因為我就是我,所以我會這麽想。那些強行去糾正、束縛他人感受和想法,必須保持一致的,古今中外,哪哪兒都有,俗稱洗腦,又名PUA。

圖片出處:https://zhuanlan.zhihu.com/p/628696442

當一杯咖啡已不能抵擋濃濃的困意,四人就散了各回各屋。恪依簡單洗漱後,堅持記了日記。很多年後,恪依再臨摹道德經第二十章,邊臨邊笑,仿佛和幾千年前的那位作者行走在溪穀山澗、曠野平川,逗著玩著,蹦著跳著,晃著喊著“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又能怎的?

圖片出處:https://vocus.cc/article/62dd49f4fd8978000160992f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