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寐,想要回頭看曆史畫廊,誰知時光模糊了記憶,隻記得《驛動的心》的歌詞:“路過的人,我早已忘記, 經過的事已隨風而去。 ”隻能給自己一笑。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意境淒美,大概是古龍《三少爺的劍》裏的一個句子,叫人印象深刻。中學讀中國文學簡史知道有柳永這個人,但少年不知愁滋味,就算看了也未必能體味個中滋味。
記得當年讀中國文學簡史,一個頭兩個大,詩歌緣起於勞動;詩經的風雅頌;樂府的名人司馬相如;詩仙、詩聖、詩佛;竹林七賢、建安七子、唐宋八大家;占少數的女詩人李清照 《聲聲慢》。我秉承自己小學讀《好公民》某一課的文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認知,文學人物的時代背景、寫作技巧,無論是文學科或華文科,除非在測驗考試範圍內才匆匆一覽,否則一律無視跳過。
好像是華文課文,徐誌摩《再別康橋》的瀟灑深得我意。臧克家《老馬》因為詩文篇幅短小精悍,那隻馬的委屈躍然紙上(後來在中學代課華文,原意是介紹給中四學生去看這篇詩文,豐富一下學生的文學審美觀,後來學生反映給我,他們的華文老師回來了,講解了作品的時代背景,搞得學生雲裏霧裏,覺得艱深難懂,哈哈哈,其實我還希望有機會的話,學生在作文或寫作時能引用一二,聽了隻能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