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喬楠 - 痛並快樂著,來自加拿大的故事

廢柴一枚,重度抑鬱症患者,雙麵人生的背後 - 最治愈的是身邊的“小確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醒來! 煤氣燈下沉默的羔羊(職場霸淩受害者日記)(三十)-基督山計劃-申述

(2024-05-06 04:19:10) 下一個

本來這個係列我不打算再寫下去,但是最近收到一些留言,一些反饋,一些鼓勵,發現原來在身邊也有很多與我有同樣遭遇的人。在午夜夢回時,在淩晨驚醒等待黎明到來的時候,不知為什麽,我開始一遍遍的回憶少年時代對我有重大影響的幾本傳記文學,其中包括《人性的光輝》,《約翰克裏斯多福》還有《基督山伯爵》。

 

尤其是《基督山伯爵》,我讀過很多遍,其中的很多句子,我都背了下來,我沒有法利亞神父對我的啟發,但是心中的另一個我最近時常跳出來跟我自己交談:

人的天性生來不適宜歡樂,隻會緊緊地抱住痛苦。

痛苦真好,它讓我感覺到自己活著,還擁有生命和希望!

精神上的創傷有其特別之處,它可以隱匿起來不讓人看見,卻不會真正收口。傷口始終在作痛,稍碰一下就會淌血;它們張著口子,鮮活鮮活地留在心頭。

因為總是用微笑掩蓋,所以傷得更加厲害。

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幸福與無所謂不幸,隻有一種狀況和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隻有體驗過極度不幸的人,才能夠品嚐到極度的幸福,隻有下過死的決心的人,才能懂得活著是多麽得快樂。幸福的活下去吧,請你們永遠別忘記,直至天主垂允為人類揭示未來圖景的那一天來到之前,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幾個字裏麵:等待和希望!

 

我反複思索基督山伯爵的經曆:被人背叛,誣陷,囚禁,清醒,涅槃重生,複仇,然後釋放。

我反複思索著自己得經曆:父母被流放,出生即為邊緣人,童年被校園霸淩,少年經曆同伴死亡,拚命讀書擺脫環境,青年經曆愛情幻滅,然後得遇愛人同誌,經曆七年之傷,移民重啟,然而人生無常,哪裏都有挑戰,五十本來是知天命的年齡卻又一道讓人咽不下去的“職場霸淩”等著我要麽“咽下消化”,要麽“強烈反抗”,將“這一盤子誣陷毀譽的糟飯餿湯“都潑回霸淩者的臉上去。我從來都不是一個能”壓服“的人,壓迫的越厲害,我就會反彈的越凶。

我又想起來《基督山恩仇記》中的一句話:

 

當你拚命想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就不再是別人的對手,或者說得更確切一些,別人就不再是你的對手了,不管是誰,隻要下了這個決心,就會立刻覺得增添了無窮的力量,而視野也隨之開闊了.

隨著立夏的到來,我的“元力“增長了。別笑我,我少時在岐山,喜歡翻看周易推演之類的”閑玩意兒“,我的命理帶火,要借”天時“,似乎要等。在等待中,我醞釀。

大仲馬在小說中給他開了“金手指”-發現一大筆寶藏做為複仇的巨大砝碼,猶如現在很多的“穿越複仇”小說中,主人公往往具有“預知權”掌握翻盤的重大時機。在現實中,我沒有金手指,沒有預知權,有的隻是經曆過的細節,麵前的這個鍵盤,無處不在的網絡,還有我的一片孤勇。

夠了,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尋找光明…..

我自己去找那根金手指 ----手指上可以暈染的“金粉“。

 

我最近把我之前寫的英文申訴材料全部打碎重寫了—看看基督山伯爵是怎麽做的:

 

他沒有訴說---愛德蒙是如何如何的正直單純,遭人陷害。

他沒有訴求---愛德蒙如何如何的被悲慘囚禁,老父餓死。

他沒有訴求—愛德蒙如何如何的飽嚐“奪妻隻恨”

 

愛德蒙的冤屈,誰會在乎?Who Cares ?

 

對我的霸淩,不公誰也不會在乎!

 

-----我工作認真努力,遭上司財務的栽贓陷害對於公司來說就是個P----刪掉重寫!

----對我的不實指控,對我健康的重大打擊,對我家庭的重大影響誰會在乎?----刪掉重寫!

----對我31年以來自己看中的職業名譽損失,跟他們有什麽相幹?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還不是多的是?這種經濟形勢下,正好裁了Senior工資高的,找個膽小聽話的 -----刪掉,全刪掉!

 

但是,正如法利亞神父對愛德蒙說過的:

我們做過的每件事,都會留下痕跡,有的模糊,有的清晰!我們在人生曆程上每走過一步,就像爬蟲在沙地上蠕行,留下的是一條長長的印痕!對許多人來說,這條印痕就是他們的淚痕.

 

那麽,基督山伯爵的做法是,以欺人之道還至欺人之身,但是決不讓自己的手指沾染鮮血:

那追求金錢的,就讓他先釋放貪婪,然後在追逐金錢的過程中失去金錢;

那追求情愛的,就讓他品嚐“眾叛親離,妻離子散“。

那追求名譽地位的,就讓他的虛偽曝光,在極致中轟然倒塌。

 

這個世界的真相盡管讓人惡心,可是真的就是“利益”。想想要扳倒那些“霸淩的人”就要從利益鏈上出發,一步步的讓他們成為公司看得見的那根利益鏈上“有傷的果子“,借別人之手把他們摘掉。原先,你是那個要被摘掉的”果子“, 沒關係,把你身上的”傳染病“蔓延開去,看看還有誰是公司利益鏈上的那個”Trouble“,還有誰會被摘掉。在他們自以為可以代表“公司”的時候,狠狠的被公司嫌棄,體會“被摘掉的”感覺。

我想起之前做Consultant時受過的訓練:永遠不要一上來就介紹你的產品方案,因為這樣一來你就把自己的身份定義成了一個“售貨員“,“老王賣瓜“的那一套,早就免疫了。換個身份,假如是點出企業的痛點,找出root,cause不用多,三五點就夠了,那你的身份就是一位”醫生“,誰都會多聽你說兩句,然後就可以不動聲色的把”細節“塞進去—對,就是細節,借此產生心理學上的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應。

那個主要霸淩者,非常享受“hierarchical structure”帶給他的階層特權—坐在高凳上永遠“偷懶”的同時還保留永遠“苛責“的權力。那就從這個hierarchical structure所帶來的官僚跟腐敗說起。

 

我們這個公司在加拿大分部的最大“痛點”就是我們的這個第三方DC,產能隻能滿足65-70%的business需求。

有時候,感覺世界很小,尤其是在 LinkedIn 上,”三步之外”必有熟人--你的朋友會碰巧認識之前擔任你現在職位的人。他們可會告訴你前任離開和空出職位的原因,這在供應鏈領域尤為普遍。

4年前在我剛接手這份工作的時候,我的一位前同事注意到我在 LinkedIn 上更新了我的職位變動。他認識這家公司我的前任。他當初就告訴我,DC可能會非常難以合作。據他說,我的前任花了超過8個月的時間評估不同的5家DC,將這家列為最差的一個,因為他們的建築設計和IT支持都有問題。然而,由於家庭原因,我的這個前任她不得不返回印度去了幾個星期。在她回來後,我的老板恰恰就選擇了這最差的一家,這導致與我的前任重大衝突。這場衝突中,我的前任最終失望辭職,離開了這家公司。

在過去的5年裏,與現在的這家DC合作時,我們遇到了很多挑戰。他們似乎主要關注的是削減成本,而不是提高服務質量。另一位退休的老員工告訴我,我們之前的第三方物流合作夥伴(NL可以接受每天6-8個集裝箱,而現在DC通常隻接受每天2個集裝箱。

我老板在5年前非要選這家公司的一個噱頭就是Centralized DC, 他決定關掉西部溫哥華地區的一個倉庫,將所有庫存發貨都集中在多倫多的一個DC。 然而,這正是問題的所在。

 

在2022年8月,當我們準備發出RFQ,尋找新的配送中心合作夥伴時,我導出了公司過去三年的的銷售訂單和送貨地點(省份),發現44%的銷售來自西部省份。基於這一發現,我將物流運輸成本的持續增加與基於MOQ的庫存成本分析納入了研究模型中。我建議創建一個比較模型:維持在東海岸的中央配送中心,在滿足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時,是否還高效經濟?假如分開西部和東部地區,變為兩個配送中心,配送是不是更快更經濟?

當時,我老板對我進行這項研究感到非常不滿。他的理由是,2018年,是他做的決定將東西兩個倉庫合並為一個中央配送中心,現在對他來說分析這個決定毫無意義。

當我試圖進一步解釋,從溫哥華港運送集裝箱到多倫多需要超過兩周的火車時間,然後再花費更多的金錢和時間在卡車運輸上將大約44%的銷售額運回西部,這太不合理了。他以MOQ作為駁斥我研究價值的主要依據。然而,我使用帕累托原則將公司的關鍵產品線分類為ABC類別,其中20%的 A類模型不僅在分為東西兩部分後完全滿足工廠MOQ的要求,還貢獻了80%的銷售收入。

如果我們回到2018年,五年前,整個加拿大銷售量跟2024年的銷售預算相比,隻有2024年的一半,配送中心的設計應該包括公司的業務增長預測。特別是現在, Logistics Routing 決定響應客戶的能力,Logistics 運輸成本在整個供應鏈中的比重也越來越高。就因為這件事, 他對我變得極為不滿和生氣。這個人固執地堅持五年前做出的選擇受控配送中心的決定,而不考慮公司的發展、物流成本的變化,並阻礙員工對公司的總客戶滿意度和成本最有利的討論和分析,對因個人偏見和懶惰而產生的變化視而不見,這就是一種職業腐敗的形式。

我最近是想了一大圈,才鬧明白這才是他對我懷有深層恐懼,非要幹掉我的主要原因。

既然是他非要“蓋著這個缸”,我就先把這個“蓋子”給他揭了。

搞陰謀詭計,“煤氣燈”那一套我就是個“白癡”。但是,做Consultant分析是我的擅長。我就把上麵這些變成了一個“流程優化,“成本分析”,最後的RootCause落實到“人”身上,捎帶腳的把財務也拉進來---對主要“成本核算”毫無職業關注,建立在私人關係上的失職懶惰,造成公司既無法快速響應客戶,也浪費運營成本。

在尋找新DC的時候,我進一步列出下述涉嫌“腐敗“的行為:他現在基本選中的一家DC是他前公司的合作夥伴。我跟他去聽解決方案的一次,我老板在門口又是擁抱又是寒暄,儼然多年不見得好朋友。然而,在方案演示中,他們隻提供了85KSqFt給我們,這讓我感到特別火大。我們當前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有超過200KSqFt,即使這個空間也不夠,隻能滿足我們65%-70%。我們提前4個月提供了詳盡得的RFQ數字和未來5年增長預測的容量需求,他們就算出來這麽一個結果。

 

而且當天的Solution Manager顯得毫無準備,似乎剛剛結束其他客戶的會議給臨時拉來的,還急於趕去下一個會議。我問Building有多少個Deck Door,門開的位置跟方向,門外供卡車shunting進深及角度,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對方標書上沒有,PPT上也沒有,我問了,也答不上來,就憑著跟我老板的私人關係,對我們就這麽個態度?!我當天說的話非常直接不客氣,我老板當眾就下了我的麵子,說我說話Rude,不professional。照當時那個情形,真不知道誰跟誰是一家公司的。從那之後,我就被徹底的排除在選DC這件事之外了。好在當天還有兩個美國總部過來的Industry Engineer,做Engineer的一般都比較務實。我最近聯係了他們,把我的Concern說出來,他們會實事求是。

我將上述所有歸納成一個“調研分析,流程再造”報告,像我之前做Consultant時那樣整理成-文檔文件,PPT,按照公司SPEAK UP 的Policy發給了CEO,CFO, Chair of HR。

寫作整理的過程,怎麽說呢?並不是特別困難,至少對於我來說,我驚訝的發現,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健康,愉快”的。我是個把名譽看重的如同生命一樣的人,也許我太驕傲,太虛榮,但是我捫心自問,自己從未有過將不屬於自己奮鬥得來的榮譽據為己有。或許我之前缺乏“邊界感“,對別人將我奮鬥的成果據為己有也不慎在意,但是,現在,在這個心靈上的” 依芙堡監牢裏“做了三個月的囚禁了三個月的囚徒,在當寫作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思路像是海上飛翔的海鷗,我發現自己的知識閱曆還配得上31年在供應鏈管理上的耕耘,正是這種創造性寫作的過程使我的心靈慢慢愈合,恢複了自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