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魚看世界

隨筆記下用自己的眼睛看見的世界
正文

女王駕崩聊皇室

(2024-04-13 06:50:38) 下一個

98日至今,電視裏出現最多的詞非女王莫屬了。女王已是96歲高齡,她的辭世是件意料之中的事情,當倫敦橋真正倒塌的時候,似乎又覺得很突然,畢竟兩天前,她還出來和新首相見麵,神情安詳得體,清清楚楚。我不由歎息,可謂春蠶至死絲方盡,女王真是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楷模啊。接下來女王的葬禮一係列活動有條不紊地展開,電視上則是全天候轉播,我也花了很多時間觀看。看女王棺槨的一次次移靈,看沿途民眾的注目送行;看皇家兄妹隨靈徒步穿越我熟悉的街道;看百萬民眾排十來小時隊去西敏寺宮和女皇告別;看到守靈的分別有女王的四個子女,八個孫輩,白金漢宮的皇家 衛隊,騎兵團,倫敦塔的beefeater,警察……就連著名球星貝克漢姆都排了13小時,隊伍裏還見到前任首相梅姨的身影,要知道他們都被邀請參加葬禮活動的,也許想單獨和女王說聲再見?女王的人格魅力啊!

昨天919日是女王國葬,由於時差,一早不到6點就坐在電視機前,一看就是六個小時。皇家禮數繁文縟節,幾乎各個細節都有據可循……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各國的皇室成員,英聯邦成員國元首,曆屆前首相都齊聚西敏寺教堂……據說安保空前緊張,不過一切都平安度過,我想恐怖分子也不想在女王葬禮上鑽什麽空子,就是搞成什麽事件也會被後人恥笑,這畢竟是一個世紀大事,女王再次把世界凝聚在一起。

 

葬禮是個宗教活動,女王是Church England的領袖,各教區的主教都出席,現任首相也讀了一段聖經,西敏寺唱詩班的孩子婉轉的童聲回響在教堂裏,慶祝這個完美的人生的遠去。儀式後,由炮車運送的女王靈柩再次沿白廳路途徑白金漢宮至惠靈頓拱門,這些我常常穿行的街道的兩邊擠滿人群,白金漢宮門外列隊的皇室服務人員,惠靈頓拱門前列隊皇家衛隊,騎兵,三軍將領,警察……女王最後在炮聲中告別倫敦,靈車駛向溫莎,僅僅二十五英裏路程,車隊避開高速公路,而穿過一個個小鎮,沿途民眾都聚集在路邊,向靈車拋擲鮮花,鼓掌,揮手送別女王最後一程。大溫莎公園的大道兩邊也聚滿群眾,溫莎城堡是女王的行宮之一,她常在那裏過周末,所以那裏的居民對女皇並不陌生。隻要看到皇家旗幟高懸,就知道女王回來了。靈車在人群中緩緩行駛,這段大約五裏路盡然走了一小時。城堡裏女王的工作人員,她的坐騎,寵物何基小狗都列隊向主人告別。

 

這次女王葬禮,路可真沒少走,一次次移靈,皇室成員都隨靈步行,雖說速度不快,可是路程不短,一次少說3-5裏路,還是穿著正裝皮鞋,不知腳上有沒有打泡。想想既要強忍自家老人過世的悲傷,還要一遍又一遍的拋頭露麵,在眾人目光下步行,女王的幾個子女也都70來歲了,真不容易呢。特別是安妮公主,每次移靈隊伍裏,她都是唯一的女性,腰杆筆挺,神情凝重……從女王過世時起,她一直陪伴在女王左右,真像百姓說的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

 

葬禮就不贅述了,大家都看了實況。但這畢竟是世紀大事,曆史的時刻。一個為這個國家矜矜業業服役七十年的女王,英聯邦國家的首領,所受到的無限哀榮,一個牽動世界的葬禮,最讓我感動的是人民對女王發自內心的愛戴,寫幾句以免忘記。 

 

我絕對不是女王的粉絲。記得三十多年前,剛到英國時,一天看到醫院升起國旗,問同事是什麽節日,同事說是咱們女王生日。我馬上說是你們女王生日,我們沒有女王。在我所受的教育,女皇是高高在上統治階級,是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對女王對皇室一直不以為然,隻是入鄉隨俗而已。二十多年前我家搬到溫莎附近,我們有溫莎城堡的通票,免費出入,凡有朋友來訪,溫莎城堡是必遊之地。和女皇做了鄰居,常常出入溫莎堡,對皇室的事情也就不由自主地關心起來。

 

本人並沒有麵見過女王,倒是2000年我們全家在英國團聚。妹妹一家去聖保羅大教堂遊覽,在教堂門外被攔下,正在詫異,隻見一輛黑色轎車停下,女王從從容容地走出車門,拾梯而上走進教堂,五分鍾後,交通恢複正常。在北京飽受封路之苦的妹夫不由感歎,國內領導去高速公路服務區上個衛生間,就把兩個區間的公路封閉多半個小時,而女王出行竟然如此不擾民。女王每年生日或新年都會表彰一些人,為他們授予榮譽爵位,邀請他們去白金漢宮做客。其中有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也有警察,甚至社區工作者。我以前的大老板就有CBE的殊榮。女王金婚慶典,從全國邀請了一百對同年金婚的老夫婦到家同慶。隨著女王年紀增加,她也漸漸地成為一個慈愛的鄰家奶奶的形象。

 

我一直覺得英國是君主立憲製,女王說起來有否定議會的權力,首相也由她任命。然而她隻是有名無實的擺設,據說她簽署議會的決定時連看都不看,就是聽人擺布傀儡。早年一次在一個著名的地方開酒會,大廳裏掛著一張女王的油畫,一個老教授感慨對我說道,大家都說女王不用動腦子,其實她很聰明睿智,隻是別人看不到罷了。我完全理解不了。其實女王家裏的那些破事,老公花心,妹妹反叛,兒女出軌,離婚……就是放在咱們百姓身上,也都愁死了,何況還有狗仔隊和媒體,大家都用放大鏡檢查,女王的壓力可想而知。

 

我想說說經曆過的兩次皇室危機。1992年戴安娜和查爾斯正式鬧翻,戴妃發表了三個人的婚姻太擁擠的名言。民眾都同情有親民形象的戴妃,一時間王儲的聲譽跌到穀底,最後女王不得不同意他們分居離婚。過不久太陽報又登出二兒媳婦和別人調情的不雅照片,皇室也是麵子失盡。緊接著溫莎城堡發生大火,早晨火是由白織燈烤著了窗簾引起,很快燒著木質樓板,而城堡宛如一個煙囪,使得火越燒越旺,皇室向軍隊求救,戰士搶出名畫地毯等物品,但木質結構完全毀壞。晚上十點從希思羅機場回來,公路上還能看到從溫莎城堡閃現的火光。我不由感歎大概皇家氣數已盡,老天也來懲罰。需要重金修繕溫莎城堡,皇室不得不想辦法開源截流籌集資金,從此每年夏天白金漢宮對公眾開放兩個月,溫莎城堡的門票也加了價。也許女王也感到皇室遭到天怒人怨,次年女王主動提出自己和王儲查爾斯繳納個人所得稅(過去皇室每年從政府領取幾千萬鎊的俸祿,還有不交稅的特權),首相直誇女王是人民的女王。

 

另一場危機是1997年離婚後的戴安娜在巴黎遇車禍與男友雙亡。36歲的戴安娜香消玉殞令人扼腕,民眾發起哀悼戴妃的高潮,肯辛頓宮門口民眾送的鮮花鋪天蓋地,又一次把矛頭指向皇室。盡管戴妃已離婚,但她畢竟是皇室繼承人的母親,女王接受首相的建議,趕緊為此專門發表悼念戴妃的電視講話,為她辦了相當隆重的葬禮。二十五年過去了,葬禮畫麵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炮車載著戴妃的棺槨專程路過白金漢宮,隨靈步行的是十五歲的威廉和十二歲的哈裏王子,陪著他們的是爸爸,舅舅和爺爺。最令人心碎的是棺槨上孩子們送的花圈,由白色的鮮花組成,中間的卡片上隻寫著媽媽。居然前公公和前夫都跟在靈車後麵葬禮恐怕也是空前絕後了吧。就這樣女王又一次贏得了民心,平穩過渡危機。

 

女王是英國的一個定海神針,一個吸引遊客討人喜歡的吉祥物,去年女王居然和帕蒂頓小熊(卡通形象)一起拍了電視片,活脫脫一個慈祥的老奶奶。現實世界裏,女王也有了數個曾孫輩,同時也有了新的煩惱……女王又發表了哈裏的孩子一樣是我親愛的曾孫,這種無比智慧的回答。現在我完全體會當年那位老教授的結論,女王的確聰明過人,把難得糊塗的處世哲學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境界。這也許正是她能長壽,且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基礎吧。

 

女王沒有上過學校,但年少時有許多家教,她一生注意學習,好像也會用網絡,沒有落伍。她的子孫們都上了學堂,由於沒有我們普通人的競爭和養家糊口的壓力,學習馬馬虎虎就行了。記得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和王子們是伊頓公學的同窗,他不讓媽媽在外吹噓,別人會以為我和威廉一樣是個笨蛋。不知是在家做功課還是有高人指點,皇室成員在做慈善公益時,往往也能說到點子上不出洋相。那年安妮公主為我們中心揭幕時,和我那個地中海貧血的病人交談,似乎表現得非常有知識。

 

女王終於安息了,一個時代結束了。待業五十多年(查爾斯是69年加冕的)的新國王能不能像他媽媽一樣,勤勉自律,公允中立,隱忍包容,處理好國內國際及家裏家外的事務,還需拭目以待。

 

女王一路走好!

 

英國的電視連續長劇《皇冠》,重現了女王的一生,看過後會更了解女王,值得一看!

 

9/20/2022

後記,重發一片舊文,感歎今日後女王時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zhuniang 回複 悄悄話 呆在英國二十多年, 還弄不清楚王和皇,一會兒王室,一會兒皇室,一會兒女王, 下一句又女皇!
ahhhh 回複 悄悄話 王室。沒有皇很久了。
tugan 回複 悄悄話 我是女王粉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