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物盡其用,朝廷下詔痛剿義和團《啟蒙下義和團》之《晚清義和團》20

(2024-06-25 19:10:06) 下一個

北京保衛戰打響,指揮部設在神機營總部。慶親王把神機營搬了一空,連個茶碗都沒給端王留下。神機營有個大型電台,這電台配了好幾箱幹電池,神機營清兵以前聽德國工程師說這個有毒,就全扔進院子裏的水井。慶親王怕副指揮榮祿也中了毒,就派人去通知榮祿:神機營的井水喝不得。。。榮祿進了神機營先去買了一車西瓜。

戰鬥還沒打響,慶親王帶著神機營精銳(也得留點兵,要不然也太說不過去拉)出城去了。也不走遠,在聯軍後麵瞧攻城。北京陷落太後逃跑,聯軍來請慶親王入城幫著維護京城秩序。慶親王:沒朝廷的命令俺不能入城,你們不懂。。。慶親王跑懷來躲起來了,還怕躲的沒人知道。派人四處告知:慶親王在懷來養傷。。。沒多久朝廷的詔書來了:慶親王忠心為國,要不避斧鉞,趕快進京協助聯軍。。。還有太後的密詔:一切都以聯軍的旨意為重,聯軍盛怒而來,做出一切暴怒的事情來要不以為意。。要千萬記住,國破山河在,家燒了還可以重建。進京後不要惹惱了聯軍,使出一切手段讓他們慢慢平息怒火。。。

慶親王知道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腿也有勁了腰也不疼了帶著部隊緊急入京。到了城門出了個小小的意外,聯軍要求神機營繳械進京。。。那就全繳了。京師衙門也有朝廷留守的官吏。這幫人不會講英語也沒翻譯,聯軍來交涉就會下跪磕頭。這下見到慶親王可激動壞了,全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慶親王也飽含著熱淚深情的說道:各位受苦了,都是端王那一夥禍國殃民的東西鬧的。聯軍放不過他們,以後大家齊心協力。朝廷絕不會虧待各位。。。

慶親王連夜派八百裏武裝快遞飛奔到山東密令袁世凱:把駐濟南府逃難來的朝廷官員用武衛右軍沿途保護緊急送進京,朝廷已經下詔痛剿義和團,流竄到山東的捕獲了可以就地擊斃,不必審問。

袁世凱接令,天還沒亮就搞定。派武衛右軍最精銳的馮國璋部護送各位大人進京,各位朝官天亮上了車。袁世凱還贈送了回京費,隊伍後麵還有十幾大車水果大餅牛肉羊肉備著讓各位大人路上吃。這些大人感動壞了:這袁世凱太TM的太懂事了,以後不升官也難咧。

武衛右軍穿的洋軍裝,抗著洋槍。排的洋隊列,喊著洋口令。整整齊齊出發,不過唱的軍歌挺中國:三國戰將勇,首推趙子龍。長阪坡上真英勇。。。還有那張翼德。。

沿途碰到義和團的散兵遊勇,武衛軍前排趴下二排單膝跪地後排站著舉槍瞄準。一排槍放過去,義和團躺下一片。其他的想跑。。指揮官命令逐個擊斃,那些槍法好的就出列分好目標。指揮官喊一,二,三開槍,武衛軍一個一個射擊。槍響人倒,和打兔子差不多。。。。

那些朝官早下了車站著觀看,武衛右軍連忙送上去一批望遠鏡。以前這批朝官逃出來的時候。。。現在全跳著腳叫好。

這些朝官舉著望遠鏡都看的爽呆了,有人就忍不住發話了:想不到朝廷還會相信這麽批亂匪,你們瞧瞧這還刀槍不入。。真是昏了頭了。

武衛右軍馮國璋部到了城門,聯軍也要讓他們繳械入城。馮國璋:做為軍人,沒上級的命令不能繳械!

朝官都奇了,心想這指揮官敢和聯軍這麽說話,也記住了馮國璋的名字。聯軍也奇怪,中國還有這樣的部隊。如果他們在北京守城,聯軍一定傷亡很大。

馮國璋帶著部隊調頭回山東,臨走馮國璋和各位朝官告別:俺的任務完成了,各位大人自己保重!這些朝官也有點依依不舍:你還是別走了,在郊外駐紮吧。。。

等他們見到了慶親王,慶親王拿出太後的詔書:此次朝廷罹禍,實因拳匪無端挑戰洋人。朝廷再昏庸也斷無對十一國開戰的道理,朝廷受了蒙蔽,端王莊王輔國公載瀾剛毅等難辭其咎。。。

這批朝官也恨透了拳民,各就各位把大清中央這台專製機器又運轉了起來。京城太大,神機營進京這批官兵人數太少。慶親王和聯軍交涉,從戰俘營裏把武衛中軍的被俘清軍都放出來緊急改編成巡防營。

這就開工,也都沒武器就拿了大刀。全城搜捕義和團拳匪漏網份子,漏網的真有。那些以前參加義和團戕害主人的下人仆人被一個個指認出來,這批人當聯軍攻城的時候全脫下了革命裝躲起來了。以為躲一陣子就沒事了,但天道好還,報應不爽。以前主人家的鄰居和親戚沒忘了他們,還有那些沒逃出城的拳民。

教民沒去報仇,西什庫教堂解圍。裏麵已經陸陸續續被送進去四千多教民,人多的連糧食都來不及送。樊國良牧師解圍後對教民這樣說:忘記仇恨吧,種下仇恨收獲的也將是仇恨。這片苦難的大地流了太多的血,那用刀劍得到的也終將會被刀劍奪去,那些施暴的人靈魂將永不安寧。用我們的愛去化解仇恨。。。

現在聯軍是京裏的老大,慶親王怕洋人說不審判就砍頭不人道。京師衙門也學西方搞起了審判,把各部閑著的大人去請了一批來做陪審團,讓衙門外的訟師(以前靠給人代寫狀紙謀生)當了辯護士(律師)。

犯人被押上來,大人在堂上問:你喪盡天良,滅絕人性。竟敢帶領拳匪謀害自家主人,人證物證俱在。招還是不招。。辯護士就勸這犯人:你還是招了吧,不招挨頓暴打這死罪免不了還要遭頓活罪,你這又何苦呢。。。犯人認了罪,審案的大人就問陪審團:各位大人看該犯有沒有罪。各位大人:當然有罪,念他認罪態度良好,就讓劊子手少割幾刀給他個痛快。。。審案大人一拍驚堂木:陪審團已經認定該犯有罪,依照大清律判其淩遲處死。

一批批的拉出去砍頭,聯軍就跑來圍觀。有的就在刑場拍了照片留念,各國隨軍記者也拍了不少發回國內。這些隨軍記者還很好事,去找了幾個長的不錯的市民讓他們換上義和團的服裝拍了照。因為找不到拳民的照片,西方讀者又想看。拍完趕緊發回國內,讀者一瞧:哇,拳民好帥啊!鬧拳亂的時侯你要敢上去給他拍照片,他非一刀砍了你不可。

直隸各府縣衙門和駐防的清軍都接到了慶親王痛剿義和團的命令。各地紛紛動手,那些還在鬧騰的拳民猝不及防再說也不是槍炮的對手。敢抵抗的被清軍一陣亂槍擊斃,投降的被清軍綁好了等聯軍來。聯軍來了,清兵就把這些拳民拖出來當著聯軍的麵一群群的砍頭。這也是各地衙門向聯軍表忠心表態度,保定府的官吏也關了城門把拳民殺的屍橫遍野。等聯軍來了趕快開了城門熱烈歡迎盟軍進城,還組織沒跑的鄉紳富戶到城門跪迎。。。。聯軍進了城就把保定府的主要負責官吏給逮捕關押了,第二天就組織臨時軍事法庭對他們進行了審判。判完就拖出去槍斃了五個,這是咋回事。。。

這是因為比利時和大清簽了合同,幫著大清造盧漢鐵路(也叫京漢鐵路)。三十多名洋工程師帶著家屬駐在保定,拳亂開始,這些人先觀望了一陣,以為保定府的官吏一定會保護他們。沒想到這些官吏帶著拳民把他們包圍了砍殺,還好有好心人來通風報信,先逃出去了二十幾個。這時的直隸已經成鬼域了,這二十多人一路被義和團圍堵截殺。最後逃進天津租界的隻剩了九個,後來西方記者按照他們的口述把他們的親身經曆寫成了一本書—《庚子罹難記》。觀看此書的無不唏噓不已。。。

這些官吏以為把拳民都殺了,以後隻要把事情都推他們身上自己就沒事了。可惜聯軍沒這麽想。。

一年後又來了二十多名西方工程師又駐在保定幫著修築盧漢鐵路,西方人簽了合同就嚴格按照工期施工,一絲不苟。不過這次來的工程師都不敢帶家屬,駐地還派了洋兵武裝保護。

李鴻章接到慶親王從山東發過來的電報,就起程赴天津。劉坤一親自送到碼頭,李鴻章登船前囑咐劉坤一:俺這次進京有可能再也回不來了,你們好自為知吧。俺一定會讓朝廷給各省督撫一個說法,各位繼續做自己的官。

李鴻章這次入京又為大清朝廷延長了十一年的統治,自己到落了個大賣國賊的美名。李進京後先給太後去了一封措辭嚴厲的電報:朝廷一再如此糊塗,譬如一個久病在身的人,不先去養病調養。而是一味的好勇鬥恨。。。太後接了電報看的連連點頭:李中堂說的是,說的有理。。。。

太後以皇帝的名義下了罪己詔,並發了個密電給各省督撫:本次國家罹禍,實因朝廷糊塗。各位保護地方,功在社稷。以後朝廷吸取教訓,刑不上大夫。四品以上大員以後朝廷隻會免職不會屠戮。。

這下各地封疆大吏放了心。

聯軍覺得清軍這樣把拳民一批批砍頭也覺的太殘忍,就派人請示聯軍指揮部。聯軍指揮部派人和慶親王交涉:這大多數拳民也都是被那些大師兄裹挾來的鄉下農民,應該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不然聯軍以後回國怕不好交代,記者肯定會以為聯軍在支持這種屠殺。

慶親王立刻派快馬到山東給各駐外使館打電報:清軍鎮壓拳匪是我們大清的內政,和聯軍無關。這些拳匪在北京不但瘋狂屠殺各國駐京友好人士,而且殺了十幾萬北京非常愛好和平的教民和市民。他們罪大惡極,十惡不赦。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伸正義。

北京的各級官吏都遵照太後的指示,努力平息聯軍的怒火。也都不會幹別的,就會請聯軍幹部吃飯。聯軍剛開始認為中國飯不太衛生,大家都拿雙筷子在一盤菜裏搗鼓來搗鼓去,這不是傳播疾病嗎。都堅決不去。後來這批來請的官吏也水平高了:咱們可以用公筷,也可以分菜吃。。。。。天天來熱情的請,請不到明天再來請。

聯軍也是人啊,架不住這麽熱情也就先去請示指揮部。指揮部的領導昨夜已經被慶親王請去都喝暈了:不可多喝酒,中國的酒都是烈酒。菜好吃,去了就多吃菜吧。。。。

那就去,這下大開眼界了。點心十五道,冷菜二十五道,熱菜三十五道。。。酒有山西老汾酒,杏花村,貴州百年玉山雲南。。。。這幫聯軍軍官聞著酒香四溢,先開頭還小口小口抿。喝著喝著也放開咧。。那些大清的官吏舉著酒杯一個個得敬:打仗俺們打不過你們,喝酒你們估計喝不過俺們。聯軍軍官鬥誌昂揚:為了軍人的榮譽,喝。。。

既然開了頭,第二天聯軍軍官這還沒醒酒。來請的又來了,聯軍軍官趕快回絕:中國酒中國菜都吃過了,軍務在身。。來請的就說:你們昨夜吃的是淮揚菜,我們大人是廣東人請各位大人去嚐嚐廣東菜。。。。

不去還不行,來請的清軍一直在外麵跪著。各位聯軍大人認為不去太不人道了。。。。   

軍官有的吃,洋兵也不能忘了。一車車的酒肉菜水果拉到聯軍的駐地,洋兵不收。清軍扔下就走。。。。俄軍喝的天天找不到北,喝多了在軍營裏猛跳舞,跳完放聲大唱,唱到最後變成放聲嚎叫。

日本人也愛喝,軍紀在這裏。軍官士兵都躲了帳篷裏喝。。。。

庚子條約簽訂,聯軍要撤退回國。有一批聯軍士兵服役期剛好滿了,就提出不回去了,他們要在北京做買賣賺錢。。。各國指揮官也不攔他們,讓他們簽好了退伍協議。

這批聯軍的退伍軍人在北京開西餐廳,開酒吧,開照相館。。。。以後都發了。

以後太後坐了盧漢鐵路的列車回京,她坐的列車還是袁世凱特別從西方定製的專列(花車)。下了車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袁世凱在車站親自迎接,還讓軍樂隊演奏樂曲歡迎。太後可能還不知道為了修這條鐵路還罹難了三十多外國工程師。。。這太後好了傷疤忘了痛,還一再為自己辯解:當年俺也不是真的想和洋人翻臉,俺要真下定決心,這小小的公使館會打不下來(真打下來,您太後會活到現在),這也是中國人的通病,喜歡嘴硬過把嘴癮。

聯軍撤兵,義和團也被剿滅了。大清的天下又太平了。太後回京前下了個密令:以後再有教案鬧出人命或有來華洋人被戕,先把當地主要負責官員就地正法,沒收其所有家產作為賠償金。從此以後再也沒出過教案。。。太後還下詔給各地督撫:朝廷也不是不明白世界大勢,希望各位站出來說說真話不要怕丟烏紗帽,也談談對變法立憲的想法。。。。各地督撫接電,以為太後在搞引蛇出洞準備玩陽謀,沒一個敢回電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