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國一號線》長篇小說連載-第六章 紫金山巔,暢想未來

(2024-03-28 20:17:09) 下一個

第六章 紫金山巔,暢想未來

蔡白楊忙完公務,搭車來到南京城東的紫金山下,他要來“還願”。

拜訪他的大恩人——青芝老人。

他已經知道他的真名林森,在民國政壇,他是一位德高望眾的泰鬥級人物,並長期擔任立法委員會委員長,所以眾人都尊稱他“委座”,而且再過幾年,他還要榮登民國政府第一把交椅,雖然隻是名義上的。

這都是他用手機搜索出來的。

能傍上這位大佬,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

1927年6月,老人家應該在南京紫金山,因為他現在是國父陵寢建築督辦,正在這裏監督國父陵寢的建設。

手機在手,無所不知。

車行到紫金山南麓,不讓上了,有重兵把守,這裏是國父陵寢,安保規格極高。

蔡白楊穿著那套新西裝,梳了個背頭,氣質一下提升了不少,衛兵一看並沒有為難,接過他的名帖,搖響電話匯報。

不一會兒,便放了行,衛兵指引他到山頂拜見。

沿著陵園筆直而肅穆的台階,蔡白楊拾階而上,走了很久。

行至山巔,視界豁然開朗。

遠處有一身影,鶴發銀須,兀自佇立。

蔡白楊很激動,連忙揮手致意。

我該叫他啥?

委座?老人家?老先生?還是直接叫名字?

不合適,人家都還沒告訴過你嘛~

“嗨!嘯餘廬主!”蔡白楊靈機一動,戲謔地用他的自號稱呼。

遠處開懷大笑,也不客氣地回應道:“嘿!找插座的!”

哈哈哈哈!兩人對視大笑。

好像似自己的爺爺呀!

蔡白楊歡脫地跑向他。

走近看到,老爺子今天穿一身紫灰色的葛布長衫,仍舊拿著他那根鑲銅柄的文明杖,精神矍鑠。

老爺子看到他的打扮,爽朗地笑了:“很精神!果然一表人才!”

“老先生近來可好?”蔡白楊內心愉悅,這算是回了民國以來,感覺上最親切的人了。

“看來是發工資了?行頭都換了?”老爺子開著玩笑。

“還不是托您的福?看我給您帶了什麽禮物?”蔡白楊笑嘻嘻。

“噢,什麽?”

“顏真卿的真跡要不要得?”蔡白楊洋洋得意地掏出來。

“什麽?快拿來一看!”老爺子大喜。

“顏真卿的《裴將軍詩》,如假包換噢~”蔡白楊百度出老頭兒平生最大的愛好,就是收集名人字畫,而《裴將軍詩》被重新發現於1927年的南京,當時還沒人知道是顏真卿的真跡。

蔡白楊花了剩下的10塊大洋,在南京市麵上購得,工資花光了,這往後的半個月,饅頭也沒得吃了。

“……這寫的啥玩意?”老爺子皺眉頭。

“啥?”蔡白楊湊過去看,他對書法沒興趣,買回來就沒仔細看過。

誒呦媽,這幾個字……有大有小,歪七扭八,像極了小學生的練字貼。

難怪當時的人看不出來是顏真卿真跡。

百度百科上說:清代的鄭板橋曾定義顏真卿這篇書法為——“變態體”

確實夠變態。

蔡白楊沒法解釋……可這確實是真跡,他對照過網上的照片。

“哈哈哈哈……”老爺子一笑釋懷,說:“不用擔心,肯定是真跡,贗品應該不會寫的這麽醜!”

蔡白楊無語……

“來!我們不談古,談談未來!”老爺子抬起手杖,指點江山。

“啊?未來?”蔡白楊對這個詞感到親切。

“是呀!未來!你是年輕人,未來既是你,你既是未來。”老爺子說話水平就是高!

“你看這紫金山啊~鬱鬱蔥蔥,風水寶地呀!”老爺子興致勃勃。

“是呀!所以國父孫先生要葬這裏?”蔡白楊感慨問道。

“是的,孫先生長我兩歲,當年崢嶸歲月,我跟隨著他南征北戰,立誌驅除韃虜,恢複中華。民國元年,他曾在此說過,待他辭世後,願向國民乞此一抷土,安置軀殼於紫金山上!一恍,十六年矣~”老爺子聲色哽咽。

蔡白楊第一次見老人家動容。

“所以我親自督辦,遂了先生的心願。”他用手杖輕輕敲了敲地上的岩石。

蔡白楊有點感觸,這就是所說的戰友情?

老爺子又轉頭看他,微笑著說:“看到你便感覺我中華有望,少年強則國強。”

“誒呦媽呀,不敢當不敢當!您過獎了!”蔡白楊是真不敢當,急忙擺手示意。

“沒什麽不敢當。”老爺子問道:“可否知道上次我為何去奉化?”

“不知道。”蔡白楊搖搖頭,百度裏並沒搜索到1927年他去奉化的原因。

老爺子轉過身,看著山下的風景,感慨地說。

“東京的地鐵年底就要通車了,亞洲第一條地鐵!”

“啊!”蔡白楊被驚到,地鐵這玩意兒,怎麽聽也不像民國該有的東西,這太違和了。

老爺子用手杖頓頓地,抬頭仰望天空:“1890年,天朝人馮如製造了天朝第一架飛機,並試飛成功,先生發去賀電,並攜夫人親自乘駕。日本人十年後,才成功試飛自己的飛機。我們領先日本整整十年。”

噢!這個蔡白楊還真不知道。

“先生愛祖國,更愛富強、文明、發達的祖國,我是他的擁躉,我亦如此。”老先生麵色決然。

蔡白楊看著眼前這位滿頭銀發,銀須飄逸的民國元老,又想起在百度上搜索到的他辛亥革命時的戎裝照,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不禁肅然起敬。

老爺子接著說:“小夥子,我決定在奉化鎮試建地鐵。”

“啊!”蔡白楊的下巴合不攏了。

“嗯!上次給雪竇寺通電,即為了此事。”老爺子無視他的表情,侃侃而談。

“之所以選擇奉化,一來它地理與寧滬相似,一旦成功,便可積累在江浙建設地鐵的經驗。”

“二來它是蔣瑞元的家鄉,瑞元這個人,私心頗重,此次建設奉化新城既是他的想法,如此一來,非但不會反對,更會鼎力支持。”

“這第三,它毗鄰東瀛,既可震懾日本,讓日本知道我們中華並不輸沒於它,又可做戰備使用,日本曆代侵略大陸,自江浙登陸十之八九。”說到第三,老人家激動了,手杖重重地頓了一下,憤恨地說。

“日本亡我之心不滅,終有一日,必覬覦我大陸國土!老夫雖老,抗日保國,自光緒二十一年起!至今,已三十二年。”

奉白楊更加崇拜了,他說的,日後基本都應驗了,十年後的淞滬會戰,日本自浙江金山、曹涇登陸,距奉化不過百裏。

老人突然挺直身望著他,莊重地發話:“蔡白楊先生!國府擬於奉化試驗修建地下鐵道25公裏,自雪竇寺起,經溪口,自望台山隱潛入海,同時兼備戰時運輸,潛艇給養、魚雷發射之功能,以備國家不時之需。陳經理說,你在燕大學習優異,專業紮實。是否願意傾其所能,為國請纓?”

“我願意!”蔡白楊毫不猶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