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詩文

布衣白丁,華夏子孫,半生飄泊,晚晴黃昏。
正文

題畫詞:訴衷情 · 雪中村

(2024-09-08 03:57:48) 下一個
 
六三年,國遭自然災害,人愧名落孫山。頓若天地崩塌,深陷低穀。隔年初春,獨自一人過姑蘇,上光福,登梅隴。所見至今回憶雖殘,仿佛依然在目,然卻物是人非垂垂老矣。幸尚能飯,尚能駕,尚能騎,尚能歌,尚能畫。嗬嗬,一歎。
題畫詞:訴衷情 · 雪中村     24.9.5

梅隴。鬆峒。山澗湧。
一橋分。湖埠鎮。幽雋。
近黃昏。眺遠最銷魂。迷人。
羽飛寒月痕。雪中村。

注:一橋分,借境於宋·張炎《山中白雲詞》之《南鄉子》“野色一橋分”句。
原詞:《南鄉子》
野色一橋分。活水流雲直到門。落葉堆籬從不掃,開尊。醉裏教兒誦楚文。
隔斷馬蹄痕。商鼎熏花獨自聞。吟思更添清絕處,黃昏。月白枝寒雪滿村。

注:光福*,光福古鎮。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是江蘇曆史文化名鎮,距蘇州城西25公裏,地處太湖之濱,鄧尉山麓。它是一座嵌入太湖的半島。主要景點有銅觀音寺、司徒廟、聖恩寺、石嶁庵、香雪海等,更有光福核雕等一批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光福的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六七千年前,考古學家在東太湖水域底部發現了六七千年前的稻穀、瓦片、絹片、絲絨、竹器、紡輪等遺物。光福鎮相傳為吳王養虎處,蕭梁時建光福寺於龜峰,遂以寺名鎮。
       香雪海,位於光福鎮鄧尉山,為中國四大賞梅勝地之一。因康熙三十五年同江蘇巡撫宋犖賞梅後題“香雪海”三字鐫於崖壁,從此香雪海名揚海內。乾隆六次南巡,每次必到香雪海賞梅,現有乾隆詩碑一座。詩碑旁是著名的梅花亭,出自近代吳中工匠,香山幫傳人姚承祖之手。半山腰有聞梅館,遊人在此可品茗賞梅,山頂新建觀梅亭一座。另有“華光萬頃”,“客到無人管迎送,送迎惟有古梅花”,“瓊枝疏影”,“幽姿冷妍”及宋犖詩等摩崖石刻和泉水“梅泉”。1986年香雪海被公布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現由於行政區劃調整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鄧尉探梅在光福“鄧尉探梅”早已成為一種習俗。鄧尉山植梅,始於漢唐,發展於宋元,興盛於明清,素有“鄧尉梅花甲天下”的盛譽。梅花除觀賞外,可入藥,可食用,故當地人都以種植梅花為業。宋孝廉張誠《探梅》詩中有“望衡(橫)千萬家,種梅如種穀”之句,“十裏梅鄉”就是當時真實情景的寫照。康熙南巡寫下了“鄧尉知名久,看梅及早春,繽紛開萬樹,相對愜佳辰”之詩句。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江蘇巡撫宋犖來此賞梅,賦詩《雨中元墓探梅》,“香雪海”遂名揚天下。乾隆帝曾6次到鄧尉探梅,並6次賦詩,有禦碑和石刻為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