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詩文

布衣白丁,華夏子孫,半生飄泊,晚晴黃昏。
正文

脫胎夢藍不亦樂乎——鵲橋仙·踏雪梅隴

(2024-05-15 11:33:35) 下一個

偶得於2024.5.10晨。記夢之作。

脫胎夢藍不亦樂乎——

       清 · 張德瀛撰之<詞徵>    ○詞之脫胎中首次提到詩詞之脫胎:
     “ 相見爭如不見”,司馬溫公詞句也。王晉卿詞雲“幾回得見,見了還休,爭如不見。”“始惜月滿花滿酒滿”,宋子京詞句也。程書舟詞雲“那更春好花好,酒好人好。”脫胎極妙。司馬溫公西江月詞,侯鯖錄載之,本事曲亦載之。楊守齋守歲詞,武林舊事載之,乾淳歲時記亦載之。一闋之工,爭相傳播,可雲盛矣
       其實,縱觀曆代“詩話詞話”典籍筆記,千年詩詞發展史,就是古賢大家們興致盎然,雅興十足,不依不饒,代代相傳的互相學習史,互相借鑒超越之脫胎史。[宋] 吳曾輯 之《能改齋詞話》,其卷一○水光山色漁父家風條目,所記述的有關《漁父詞》之“蘇黃唱和”史傳,僅是其中無數佳事美談中的典型一例。『 詳見拙作《詞話采英:選玉琢磨,借古英創新美,詞作連連。此乃何等樂事!心儀不已》一文https://www.52shici.com/posts.php?id=344388 』
近代詞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補遺 二十一> 也有指證:
       溫飛卿 <菩薩蠻>:“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少遊之“雨餘芳草斜陽,杏花零亂燕泥香。雖自此脫胎,而實有出藍之妙
       先生於此不言而喻告知了脫胎之目的:出藍之妙。脫胎何為耶?妙在出藍也!夢寐以求之出藍之妙是孜孜脫胎之結果。是追逐此藍此妙之夢想造就了如許華夏獨有浩瀚銷魂詩篇。吾輩非惰不慚,各自為出藍妙而繼續脫胎,焉非不亦樂乎!

鵲橋仙·踏雪梅隴   

梅花撩撥*,聊任寒冽,笠戴簑披隴北。
雪香海裏百仭雲,萬千簇,周天俱白。
惜忘帶酒,無緣共酹,問罷安康吹笛。
知音故舊性靈通,山高格,水尤超逸*。


注:梅花撩撥*,借境於宋·秦觀《秦觀*詞大全》中《憶秦娥》句:“梅花撩撥”。
原詞《憶秦娥》:
       灞橋雪。茫茫萬逕人蹤滅。人蹤滅。此時方見,乾坤空闊。  
       騎驢老子真奇絕。肩山吟聳清寒冽。清寒冽。隻緣不禁,梅花撩撥。  

注:知音故舊性靈通,山高格,水尤超逸*,典引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隻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麵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隻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象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象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附: 《列子·湯問》:“伯牙鼓琴,誌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