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山老鬆的回憶錄

主要以回憶錄的形式,把人生經曆過的人和事進行重現,時間追朔從1970年到2017年,真實的經曆,鮮活的人物個性,希望能讓您茶餘飯後,有些談資和共鳴。
正文

我整理分享一下從米的浸泡到煮葉子及粽子,供參考。

(2024-05-25 09:58:26) 下一個

我整理分享一下從米的浸泡到煮葉子及粽子,供參考。

白糯米和血糯米的浸泡:
最好用冷水浸泡一天一夜,中間換兩次水,會更黏。如果包混合米,把血糯米和白糯米混合泡在一起,這樣血糯米裏的花青素就會被白糯米吸收,做出來的粽子色澤口感都會更好。

幹粽葉的處理方法,處理後的葉片包粽子的時候才不會破且有韌性,而且還能保留粽葉的香味。
1、將幹粽葉用涼水或者溫水浸泡一個小時,上麵壓個盤子之類的東西,目的是不讓粽葉浮起來,這樣才能充分的吸收水分。
2、然後將粽葉的兩麵清洗幹淨。
3、開水鍋中加入一勺鹽、一勺食用堿或者小蘇打,放入清洗過的粽葉。如果鍋太小就輕輕地折一下,煮1到2分鍾,不要煮的太久,要不然粽葉的香味會流失。
4、煮完以後放進涼水中,這樣一熱一冷會使粽葉的韌性變得更好。

鮮粽葉的煮法:
1.水開下入粽葉。罩上蒸架,壓上重物大火煮3~5分鍾。撈出快速過涼水,這樣葉子不發黃。
2.剪掉葉柄即可使用。這樣煮的粽葉不開不裂有韌性。

包好的粽子煮法以及注意事項:
1、包好的粽子整整齊齊的在鍋裏碼好,然後倒入清水,要多沒過粽子一些,看到有小氣泡冒出來,就是粽子在吸水,等一下大概10分鍾,讓糯米把水給吸飽。
2、鍋裏倒上水之後,粽子就會浮起來,如果這個時候直接開火就煮,水開之後,粽子就會在鍋裏翻滾,很容易就會破了漏了,所以要找一個大碗裝上水壓在上麵,就不會在飄起來了。
3、煮,蓋上鍋的蓋子。煮粽子先用大火煮開,開鍋後,然後轉中小火煮兩個小時,然後再泡上三個小時。這樣粽子的口感會更加軟糯香甜。(當然這不是死板的時間,著急吃也可以不悶那麽長時間,靈活運用)
4、過涼,煮好的粽子把水倒掉,放入涼水中,過涼水之後的粽子你放個兩天或者三天都沒事兒。或者也可以直接放進冰箱保存。這樣煮出來的粽子,粽葉的香氣可以完全被糯米吸收,而且軟而不爛,軟糯香甜。

我以前隻會做用繩子纏繞的粽子,第一次和網上視頻學了一下無繩粽子的包法,還好學會了,包的也算成功。包了糯米紅棗的,糯米蜜棗的,還有自創配料的,包的把粽葉用光了,才想起來忘記包豆沙的,還有泡的米買點粽葉繼續包起來。這些給大家分分吃味道還挺不錯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