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古蓉

欣賞自然,聆聽自然,讚美自然,心法自然。
正文

冰川古雪,始知靜者閑 (4)

(2024-02-21 22:01:22) 下一個

冰川古雪,始知靜者閑 

     南極遊記

 

(4)半月島,空靈氤氤,秀氣化醇

       十二月十日下午,陽光明媚,氣候溫和。隻穿一件外套,站在甲板上不覺冷。其實當日的氣溫是攝氏零下二度。

         中午時分,船靠近半月島了。半月島位於南極半島地區的麥克法蘭海峽,距離利文斯頓島的伯加斯半島北部1.35公裏,其表麵積為171公頃。雖然半月島是一座次要的南極島,但大多數遊輪都會組織遊客登陸,是一個打卡之地。中午過後,我們早早地穿上了橙紅色的防水帕克大衣,外加救生衣,防水褲和雨靴。兩點左右,排隊刷卡,登上衝鋒艇。衝鋒艇是一種平底機動的小船,邊沿較寬,兩邊各坐三至四人,由探險隊的一位隊員撐舵兼導遊。坐在小船上的感覺與大船完全不同。坐在小船上,圍觀遠方,藍天青空,雪山環抱,海水清澈,清風拂麵。低頭看清純的海水,感覺如泉水般甜潤。空氣清爽透涼,海麵風平浪靜,似蕩漾在寧靜的湖麵。光是坐在衝鋒艇上巡遊,便是一種享受了。

        很快到岸了。前一組先到的已經準備返回了。上岸處上下船有探險隊員幫忙。

       雖然這是一個不那麽重要的小島,在蘋果地圖上,除了島名,隻有一個似月牙兒彎曲的小白點。可一上島,每一片景色都吸引人,剛柔物融,陽氣氤氤。

        半月島地勢低窪,崎嶇多岩,靠近利文斯頓島(Livingston Island) 高聳的冰川海岸,小得微不足道。然而,一旦靠近東側登陸處,其突出的像塔樓似的石峰,懸崖,上麵粘附著橙紅的色彩,在陽光藍天映襯下顯得格外引人矚目。咋一看,我以為是人為的路標。怎麽可能?我用相機的鏡頭放大了看,才看清,岩石上依附的是地衣。我的心一下子被這片紅色吸引住了。

          我喜歡地衣很久了。去高山,去森林,觀看一棵大樹,觀看一塊石頭,我都會有意無意尋找地衣,關注地衣的長勢,從內心深處向它們表達敬意。因為地衣是植物界中最卑微的植物,比苔蘚還小,說它是植物,其實是一種真菌或藻類。我喜歡它,卑微,但堅毅有力,微不足道,卻長壽萬年,沒沒無聞, 卻為地球造福。它可以在極度嚴寒的環境裏生長,在堅硬的岩石上,用自己的酸性,腐化岩石成為泥土,為地球生長植物創造條件。據資料,南極地衣大概有三百五十多種,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的沿海地帶和島礁的岩石上,有灰白色,綠色,褐色,古銅色。半月島上地衣靠孢子繁殖後代,在極短的南極夏季中完成其生長發育過程。可我怎麽會想到,有一天我真的站在半月島上,見到了它。

        我在長有地衣的岩石邊站了好一會,似乎見到了一位不期而遇,卻又期待已久的老朋友,特別激動。幾乎拍攝了有關地衣的各種角度。在蔚藍的天空,金色的太陽和潔白的冰山輝映下,桔紅色的地衣,顯得格外的有生氣,絪蘊蓬勃,衝和活潑,元始蒸氣,了了如如。

 

    據介紹,許多鳥類集中在半月島的南端築巢。有南極燕鷗、賊鷗和海帶鷗等等。我們看到的是帶帽企鵝。帽帶企鵝的名字來源於它白色下巴下方明顯的黑色羽毛線,就像帽子的帶子一樣。

         我們觀看他們時,他們成群結伴棲息在岩石中。有的正從雪山的"高速公路"上依次往下走,然後站在雪地上仰頭大叫,其餘的跟著大叫。聲音粗獷,荒野,聽起來有一種悲天憫人的蒼涼;有的剛出生不久的小企鵝在雪地上等媽媽。他的媽媽也正在緊張地尋找他。有的企鵝在雪地中午休,有的站在水中的岩石上隔岸觀望。 帽帶企鵝幾乎完全以磷蝦為食,還吃一些近海水的魚。在企鵝中獨一無二的是,這種企鵝的胃壁會定期脫落並通過嘔吐排出。這樣做可能是為了去除吃磷蝦時攝入的高含量氟化物,磷蝦的堅硬外殼含這種有毒物質。所以觀看企鵝,會聞到一種腐爛的海鮮味,又可見雪地蝦紅色的髒物。那都是企鵝的排泄物。其實在島上,除了帽帶企鵝,還是有很多阿徳利企鵝,或者成雙成對,在雪地止棲息親熱,或者在附近水域遊水尋食。但好像帽帶企鵝和阿德利企鵝互相之間不往來。

    岸上所有的人大都用手機拍攝,簡單方便。D拍攝了一段五隻企鵝,張著小翅膀,挺直腰板,一起右左扭動地從雪山往下走的精彩畫麵,委實不亞於舞蹈四隻小天鵝。企鵝不是一種優雅的動物,但是當它們將頭扭曲著插到自己的肩膀上,站立著睡覺的姿勢看上去倒是蠻可愛的。

      很多人對企鵝很有研究,看它們的走路姿勢,用嘴捉石頭築窩,等等,可以知道企鵝與企鵝之間的關係,知道它們下一步要做什麽。T的運氣也不錯,拍到了一隻企鵝蹲在自己窩裏生蛋。

       岸邊有一條破舊的木船。在冰雪風寒的摧殘下,隻剩下了殘骸。看上去象一個廢棄的包過棕子的碩大竹葉。很多人都關注這條船,但沒有任何記錄。有人猜測可能是挪威人的,因為挪威人二百年前曾經在這附近捕鯨。一隻木船的殘骸,像一段曾經的搏風鬥浪的曆史,彌留在這個彎彎的小島,讓人思緒飛揚。也許是老人與海的故事,也許是維京人揚帆遠航的壯舉,也許是漁民為了生際被狂風卷入德雷克海峽的不幸,也許是藍鯨與捕魚人搏鬥的悲劇。

        半月島沿中部和東南端有一道彎曲的鵝卵石海灘,十分漂亮。太陽,雪光在湛藍的海水上浮光躍金。海豹在平緩的石頭上曬太陽,雙雙對對的企鵝在那裏散步。如果時間允許,和企鵝一起,在陽光下散步,欣賞遠方聖潔的雪山,蔚藍的海水,灰白相間的鵝卵石,那真是仙人境界。據說南極是發現隕石最多的地方。說不定來回走動著,突然就能發現一塊天外來石。目前在芝加哥博物館就收藏著幾萬塊來自南極的各種型號的隕石。

    當然陽光下欣賞由火成岩構成的小山和丘峰更令人著迷神往。山峰被陳年古雪覆蓋著,偶爾有黑色的石岩暴露在外,顯得雪峰格外的潔淨美麗,石峰格外的深邃壯嚴。Lao Z 獨自一人一直往丘峰走去,直至探險隊劃的禁界線才止步。顯然他是被這神秘的雪境迷住了。

        雖然我們不能在半月島逗留很多時間,活動的區域範圍也非常有限,但是地圖上一個彎彎的小白點,當你身臨其境時,便沐浴在聖潔,清靜,生機的禪那中。它的獨特魅力無法用語言表達,但將永遠留在記憶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